文章详情

2014年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税收相关法律-刑法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我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是()。
  A.经过外国审判的
  B.回国后立即自首的
  C.法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D.按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
 
  正确答案:C解题思路:这道题考查我国刑法规定的属人管辖权。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而我国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即使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一律适用。
 
  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的追诉期限从()起计算。
  A.犯罪之日
  B.犯罪被发现时
  C.犯罪结果发生时
  D.犯罪目的达到时
 
  正确答案:A解题思路:这道题考查追诉时效的起算期限。依据《刑法》第89条的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故选A。
 
  3.《刑法》规定,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这是对()的规定。
  A.属人管辖权
  B.属地管辖权
  C.保护管辖权
  D.普遍管辖权
 
  正确答案:C解题思路:这道题考查保护管辖权。我国刑法基于保护主义原则,规定了保护管辖权: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4.丁某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连续撞倒两个骑自行车的人,造成其中的一个骑车人死亡。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定,丁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丁某对此结果()。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C.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而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D.应当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D解题思路:这道题考查犯罪的特征以及刑事责任能力。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处罚刑事犯罪缺一不可的基本特征,共同构成犯罪概念的总体。丁某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酒后驾驶,连续撞倒两个骑自行车的人,造成其中的一个骑车人死亡,因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后果,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所以应当根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按照《刑法》的规定,醉酒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5.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指()。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D.不满14周岁
 
  正确答案:B解题思路:这道题考查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依据《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属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只对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承担刑事责任。故选B。这道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
 
  6.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应当()。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D.免除或者不予处罚
 
  正确答案:A解题思路:依据《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选A。
 
  7.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存在于()。
  A.故意犯罪中
  B.直接故意犯罪中
  C.间接故意犯罪中
  D.故意犯罪以及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中
 
  正确答案:B解题思路:这道题考查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犯罪的目的是指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犯罪动机是刺激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起因。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
 
  8.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轻信能够避免的过失
 
  正确答案:B解题思路:这道题考查间接故意的概念。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
 
  9.甲持刀闯入与自己断绝恋爱关系的乙家,意图将其杀害,在乙的苦苦哀求下,甲于心不忍将刀扔下,转身离去。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不构成犯罪
  D.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D解题思路:这道题考查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判断。甲持刀要杀害乙,其主观的心理状态是故意杀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由于乙的哀求放弃犯罪,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属于故意杀人罪的中止。
 
  10.下列关于对中止犯处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免除处罚
  C.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D.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C解题思路:这道题考查对中止犯的处罚。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11.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存在于()。
  A.间接故意犯罪
  B.直接故意犯罪
  C.过失犯罪
  D.故意犯罪
 
  正确答案:B解题思路:这道题考查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没有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形态。对于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只有成立与否的问题,而没有既遂与未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