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答案)

发布时间:2016-08-25 共1页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农村的和谐发展,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环境受到污染。农村农药、肥料、乡镇企业都不同程度污染了农村环境。二是农村教育还不够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农民素质普遍不高。三是农村民主政治权利不够完善。

  2.答案提示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制度,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健康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支持力度。继续搞好开发式扶贫,实行整村推进扶贫方式,分户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确定低保对象范围、标准,鼓励已建立制度的地区完善制度,支持未建立制度的地区建立制度,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高度重视农村残疾人事业,妥善解决外出务工农民家庭的实际困难。做好农村消防及其他安全工作,坚决制止污染企业向农村扩散,强化对各类地质灾害的监控,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

  3.答案提示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对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党的政策是保障,经济发展是基础,和谐文化是灵魂,新型农民是主体,各项制度是保证,基层党建是关键。

  (1)贯彻和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是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保障

  深入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和谐,带动农村社会和谐。

  (2)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是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打下扎实的物质基础。要结合本地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保障

  首先,必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主导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打牢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其次,引导农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气。

  (4)培育造就新型农民,是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才支撑

  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未来农民的素质。

  其次,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提高当代农民的素质,为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乃至促进整个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第三,要在农村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并建立有利于吸引各类人才、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农村用人机制。把农村变成为他们施展才华的重要场所,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转化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重要力量。

  (5)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是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

  首先,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分权、制衡机制,保障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

  其次,建立农民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以及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等,协调农村不同利益集团的相互关系,保障农民的个体利益。

  第三,建立关心农村留守子女、留守老人的关爱机制,使农村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在学习、生活及其情感方面都能够得到关心和照顾,减少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因素。

  (6)狠抓农村基层党建,是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保证

  首先,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先进性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能力。

  其次,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促进协调、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整合力量等方面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第三,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法治村的能力。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