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审计方案控制审计质量

发布时间:2011-10-22 共2页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如何控制审计质量是审计管理的重要课题,笔者以为以审计方案为主线控制审计质量,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审计目标,规避审计风险,促进为审清廉,全面提高审计监督的品位和地位。
  一、对审计方案编制前的审前调查工作进行审查,从审计的准备上控制审计质量
  现在,我国的国家审计工作正开始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审计要适应新形势和解决新问题,就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目前,在审前调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
  (一)部分审计人员对审前调查认识模糊,准备不充分。一些审计人员对近年来多次审计过的单位和项目,自以为情况熟悉无须调查,在审前调查开始之前,没有充分收集与项目相关的基础资料,对项目的了解仅限于上级提供的计划内容,不能有的放矢的收集被审计项目的相关信息,审计方案编制简单粗放、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
  (二)审前调查蜻蜓点水,流于形式。没有明确的调查实施方案,调查重点、审计的资金量、审计延伸的范围、审计力量安排不尽合理。对常规审计、专项调查、效益审计等不同审计事项要求达到的审计目标和采取的审计方法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以至于审计实施阶段目标不明确,审前调查结果利用不充分。
  (三)忽视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前调查阶段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往往是在审计组正式进点时才开始使用,出现软件开发滞后于审计工作的现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是对相关业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审计人员不仅要了解被审计对象的计算机系统,还需了解相应的业务流程,把实际业务情况与计算机系统数据结构对应起来,挑选出需要的数据表,进行准确的数据采集、转换和分析,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如不在审前调查阶段广泛收集资料,做好准备,则势必要增加审计阶段的工作量,也不利于发现大案要案线索,确定工作重点。
  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就必须搞好审前调查,事先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凡是审计效果比较突出、审计质量比较高的审计项目,都进行了充分的审前调查。审前调查不仅是一个必经程序,更是日常工作中就应当留心的量的积累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加强对审计方案编制前的审计前期准备的审查非常必要,这一阶段主要审查审计组审前准备是否充分,是否编制调查方案,所调查的内容是否与审计方案所规定的审计目标和一致,是否参考以前年度的审计资料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薄弱点,是否充分利用媒体报道和互联网等信息时代的先进技术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情况及特点,是否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确定审计重点,是否利用审计署开发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即“AO”系统)“审计抽样”功能,对被审计单位数据进行抽样,依据调查情况和分析结果,从审计范围、内容、方法和步骤以及业务分工等方面为细化审计实施方案重点侧重于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提供必要的第一手资料,是否组织审计人员在审前准备阶段再次对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审计知识进行强化学习,同时广泛收集该行业的法律法规,为在实施审计中对查出问题定性准确做好准备等。
  磨刀不误砍柴功。通过对审前准备的审查,可以查找出审计准备中的不足,进行补缺补差,进一步完善审前准备工作,做到知己知彼、有备而战,从而提高审计实施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为控制审计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对审计方案的编制进行实质性审查,从审计的规划上控制审计质量
  审计方案是对审计实施的全面规划,是整个审计实施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指审计机关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审计任务,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实施审计前所作的计划和安排。审计方案包括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由不同级次审计机关或多个审计组参加的行业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或者其他统一审计项目时,应当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审计组具体承办审计项目或者实施单个审计项目时,应当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也就是说,由多个审计机关或者审计组共同完成一个审计项目的,统一组织的审计机关要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具体承办的审计机关或者审计组要编制各自的审计实施方案;由一个审计组实施的单个审计项目,只需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方案是落实审计任务确保审计项目计划、检查考核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依据,是指导审计作业的重要措施。审计方案对于有限地控制审计项目过程,保证审计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审计查证,完成计划所确定的审计任务,保障审计工作质量,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都至关重要,因此,审计方案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起到“龙头”的作用。
  审计方案编制质量直接影响审计实施的质量,因此,加强对审计方案的审查,从审计实施的规划上控制审计质量,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审查审计方案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列示的审查。主要审查其收集的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是否完整、真实,特别是其会计政策的选用及变动情况是否叙述清楚,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情况是否调查到位,特别是关键控制点是否掌握,内控薄弱环节是否了解等。
  (二)对审计目标、内容、重点列示的审查。主要审查其编制的审计目标是否简单地列示或重复审计工作目标,审计目标是否十分明确而具体,易于理解、可以实现,审计内容是否符合审计目标的要求,时间范围和具体事项范围是否准确,审计重点是否突出等。
  (三)对初步分析性复核,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评估进行审查。
  1.对初步分析性复核的审查
  对方案编制人根据审前调查所掌握的信息,运用其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揭示其财政、财务收支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错误所进行的初步分析性复核要进行审查。主要检查其是否掌握并取得了相关的资料,如同行业资料、被审计单位前期同类资料、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定额等资料、审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估计的数据资料、干部职工反映的有关情况等,对被审计单位相关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指标研究分析和对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的提出是否恰当。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