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统计师基础理论与相关知识练习(十一)

发布时间:2010-01-19 共1页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有四个,即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目标、充分就业目标、稳定价格水平目标和平衡国际收支目标。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内涵 
(1)保持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目标 
保持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目标简称经济增长目标。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二是保持经济均衡增长。经济持续增长并不意味着一国经济要永远保持一个不变的或越来越高的增长速度。实际上,经济增长具有阶段性。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由于经济、技术、制度等方而的差别,增长速度可能存在较差异,例如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就是如此。经济增长不仅具有阶段性,而且还具有周期波动的特点。因此,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实际上是指保持一个与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含常规波动的可持续的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经济均衡增长的含义是指,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结构平衡。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结构平衡,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 
(2)实现充分就业目标 
“充分就业”这一概念通常在两种意义上被使用。广义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劳动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都已经被充分利用的状态;狭义的充分就业特指劳动就业。由于劳动资源之外的其他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难以衡量,故通常用充分就业来表示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状况。如果就劳动就业而言,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在经济生活中不存在任何失业。 
失业有四种类型。 
一是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难以避免的摩擦因素所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例如由于市场信息不充分和工作变换所引起的暂时尚未就业的劳动人口。 
二是季节性失业。即由于季节变化而导致的失业。这广泛地存在于农业、建筑业、旅游业等季节性较强的行业中; 
三是结构性失业。即由于经济中结构性因素例如产业结构变化、产业升级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在经济生活中既有失业人口,又有职位空缺,只是由于失业者没有适当技术或居住地点不合适等原因而无法填补职位空缺。 
四是周期性失业。即由于经济衰退和萧条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致的失业。在经济学中,充分就业虽然是指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就业状况,但并不排除摩擦性失业的存在。如果在经济中仅仅存在摩擦失业,此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所以,自然失业率是实现充分就业状态下存在的摩擦性失业率,也是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相一致时存在的失业率。目前,西方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中存在4---6%的自然失业率是正常的,如果实际失业率不超过自然失业率,社会经济即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此,实现充分就业,实际上是指实现包含摩擦失业在内的即存在自然失业率情况下的就业水平。 
(3)稳定价格水平目标 
稳定价格水平是指一个经济社会总体物价水平的稳定。价格水平是指一个经济社会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经过加权后的平均价格,在实践中,通常借助于价格指数即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加权平均值来衡量。需要注意的是,价格指数不是各种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算术平均数,而是每种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每种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权数反映了该种商品在经济中的重要程度。价格指数包括消费价格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和第二章中提到的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GDP deflatorindex)三种。稳定价格水平作为一个政策目标,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水平绝对不变,而是指价格水平的相对稳定。稳定价格水平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运行形成的冲击。 
(4)平衡国际收支目标 
国际收支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经济往来的全部货币收支状况。 
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有两种情况:收于支为国际收支盈余;支于收为国际收支赤字。 
所谓平衡国际收支,主要是指既不出现赤字,又不出现较幅度的盈余。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收支状况对现代开放型经济的国家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必然对其国内经济形成冲击,影响国内经济的增长、就业状况和价格水平;同时也会给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2.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和目标选择 
从根本上说,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政策目标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不难理解,因为它们都是稳定经济所必需的,离开其中任何一个目标,都不能实现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实现经济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政策的目标之间具有互补性。但是另一方面,某些经济政策目标之问也存在着某种矛盾或者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互补关系是指,政府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够促进其他目标的实现。例如,保持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的目标与实现充分就业目标之间,就存在着这种互补关系。这种互补关系表现在:从长期看,一国经济越是能够持续均衡地增长,就业率就越高,失业率就越低;反之亦然。从短期的经济波动来看,也是这样,当一国经济处在复苏和繁荣的景气上升时期,随着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和经济总量的增加,就业机会随之增加;相反,当一国经济处在衰退和萧条的景气下降时期,随着经济规模的收缩,就业机会就会减少,失业率就会上升。经济增长于就业之间的高度相关关系,通常可以用奥肯定律或奥肯法则(Okun’s law)来说明。奥肯定律得一般表达方式是:实际GDP增长率每高于潜在GDP增长率1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0.5个百分点。奥肯定律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为失业率的变动率,0.5为参数,G和分别代表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产出增长率。潜在产出增长率,即潜在GDP增长率,是指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状态下的经济增长率。 
在一个用纵轴表示失业率变动的百分比,用横轴表示实际经济增长率的坐标中,奥肯定律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如图5-1所示。 
图5-1 奥肯定律 
例如,如果潜在产出增长率为3%,而实际经济增长率为5%,则失业率将会下降1%=[-0.5×(5%-3%)]。当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奥肯定律所揭示的数量关系未必适用于所有国家,但它毕竟说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或失业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由于经济增长与就业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因此,政府在追求经济增长目标时,一般也能够促进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而政府为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刺激经济增长。两者具有一致性。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不仅存在着互补关系,也存在着替代关系。这种替代关系表现在,政府要实现某一目标,就无法同时实现另一目标,甚至要以牺牲另一目标为代价。 
例如,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稳定价格水平目标之间在短期内就存在着这种矛盾和冲突。这主要表现在: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作为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就必须实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以刺激总需求。显然,这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因此而引致物价水平或价格水平的上升,甚至引发通货膨胀。相反,如果政府把稳定价格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那么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抽紧银根,实行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以抑制总需求,这又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下滑,并导致失业率的上升。 
在短期中,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稳定价格水平之间的这种矛盾关系或替代关系可以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示。见图5—2。 
图5—2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图5—2中坐标的纵轴代表价格水平的变动率即通货膨胀率(),横轴代表失业率(u)。与失业率相反的概念就是就业率或经济增长。坐标中斜率为负的曲线就是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要降低失业率(从相反的意思说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通常就要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反之,要降低通货膨胀率,社会就要承受失业的痛苦,也就是要以较高的失业率或牺牲经济增长率为代价。例如,在坐标中,当失业率从降低到时,通货膨胀率从 上升到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通货膨胀率从被降低到时,失业率则从上升到。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价格水平等目标与平衡国际收支目标之间,既存在着一致的一面,也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一面。 
两者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如果国际收支不平衡,例如盈余过多,意味着外汇收入必然过多,为收购这些外汇,就必然要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从而可能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出现通货膨胀;而如果国际收支赤字过,则又可能形成国内货币紧缩的形势,影响经济增长并导致失业增加。显然,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平衡国际收支就有利于其他政策目标的实现。 
但是,两者也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目标,价格水平会有所上升,甚至导致通货膨胀,这有可能降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相反,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例如为了消除或减少国际收支赤字,采取贬值本国货币的方法以刺激出口,则又会影响国内价格水平的稳定。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在某些时期,政府就难以同时实现所有的目标。于是也就产生了政策目标的选择问题。 
政府在选择政策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例如,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把稳定价格水平目标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实行从紧的经济政策;而当经济运行处在萧条阶段或过冷状态,出现经济停滞或滑波,失业率较高时,则应把经济增长目标和充分就业目标作为主要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实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