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司法考试试题-刑罚概说

 刑罚概说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B.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如果经过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C.假释的决定权与程序和减刑完全不同
D.累犯可以适用假释 
 
 
 
正确答案:A 
 
2.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下列情形属于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是:(   ) 
A.犯罪后自首的
B.犯罪后立功的
C.犯罪后坦白的
D.犯罪后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正确答案:D 
 
3.甲、乙均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甲教唆乙杀害丙,后乙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由于丙苦苦哀求而放弃,丙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依照刑法规定,对乙应如何处理:(   ) 
A.应当从轻处理
B.可以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D 
 
4.甲系乙国公民,但在我国境内参与了走私贩毒活动,对甲的刑事责任问题,应当如何处理:(   ) 
A.适用其本国法律
B.直接驱逐出境
C.适用我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
D.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正确答案:C 
 
5.下列关于累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刑法规定的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罪的犯罪人
B.一般累犯,是指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之后,在五年内再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人
C.特别累犯是指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受过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犯罪的犯罪分子
D.累犯必须从重处罚,一律判处法定最高刑 
 
 
 
正确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6.甲和乙分别为某国有工厂的厂长和会计,在该厂转制过程中甲要求乙隐匿100万元的国有资产,过一段时间两人均分。乙按照甲的要求隐匿了财产,事后乙在甲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该笔资产套现用于个人炒股,后在上级机关对该厂审计过程中,甲、乙主动向有关部门交代了犯罪事实。对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 
A.甲、乙构成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自首
B.甲构成贪污罪的自首,乙构成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自首
C.甲构成贪污罪的自首,乙构成挪用公款罪的自首
D.甲、乙构成贪污罪的自首 
 
 
 
正确答案:ABC 解题思路:甲、乙两人构成贪污罪的共同犯罪乙按照甲的要求隐匿了财产后,乙在甲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该笔资产套现用于个人炒股,属于贪污罪既遂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故甲、乙构成贪污罪的自首,只有D选项认定正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
B.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盗窃未遂或者中止的,可不认为是犯罪
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盗窃自己家庭财物的,可不按犯罪处理
D.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盗窃他人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BCD 解题思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第2款和第3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盗窃未遂或者中止的,可不认为是犯罪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盗窃自己家庭或者近亲属财物,或者盗窃其他亲属财物但其他亲属要求不予追究的,可不按犯罪处理"该司法解释第10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刑法第269条是转化型抢劫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强奸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规定,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与幼女发生性关系,情节轻微、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答案A在年龄上是错误的因此,正确答案是BCD 
 
8.根据有关规定,下列关于减刑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但有重大立功表现的除外
B.有期徒刑罪犯减刑时,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可以酌减。酌减后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最短不得少于原判的1/2
C.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
D.对人民法院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罪犯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15年 
 
 
 
正确答案:ABD 解题思路:刑法第78条第2款规定:"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条规定:"在有期徒刑罪犯减刑时,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可以酌减酌减后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最短不得少于一年"刑法第80条规定:"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 
 
9.依据刑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应当从重处罚的有:(   ) 
A.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B.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
C.向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的
D.国家工作人员妨害作证、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的 
 
 
 
正确答案:ABC 解题思路:D项中从重处罚的情形是"司法工作人员"妨害作证、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的,而非国家工作人员 
 
10.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减轻处罚
D.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CD 解题思路:C项中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而非减轻处罚;D项中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没有免除处罚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包括四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1-13题共用题干) 
李某于2009年间先后三次向周某的水杯中投毒,投放的剂量分别100mg、200mg、300mg。 
11.这三次投毒之间的关系为:   . 
A.属同一个故意杀人行为的三个动作,在短期间连续实施,之间存在连续性,是刑法理论.所说的连续犯
B.分别构成两个故意伤害罪和一个故意杀人罪,轻罪故意伤害罪为重罪故意杀人罪所吸收,是吸收犯
C.三者之间存在着牵连关系,是牵连犯
D.构成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两罪,属累犯 
12.李某对周某先投毒后又将其送往医院抢救并协助治疗的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哪些行为特征?   .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自首
D.立功 
13.李某向周某投毒的行为构成如下哪些罪名? 
A.故意伤害罪
B.故意杀人罪
C.投毒罪
D.投放危险物质罪 
 
 
 
正确答案:11.A;12.BC;13.B 解题思路:1.本案中只存在一个行为,即投放危险物质杀人行为,三次投毒为三个动作2.是犯罪行为实施完毕之后的犯罪中止,即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同时也是自首3.李某向周某投毒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 
 
四、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包括四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对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的不法侵害不能实行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行为必须损害第三者利益,所以未损害第三者的利益的行为不可能成立紧急避险
C.甲欲杀乙,故意将下了毒的饮料让丙给乙送去,结果乙喝了下毒的饮料中毒身亡,甲与丙构成共同犯罪
D.甲某指使乙某作伪证,甲某属于教唆犯 
 
 
 
正确答案:ABCD 解题思路:正当防卫是指当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防卫人对不法侵害者本人造成一定损害,使其不能继续进行不法侵害,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或个人利益的行为不法侵害既可能以作为方式产生,也可能以不作为方式实施,因此A项一概否决对不作为方式实施的不法侵害不能实行正当防卫有失偏颇而紧急避险行为不以损害第三者利益为要件,所以B项也错误C项中的丙构成片面的帮助犯,即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在帮助另一方在实施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D项有独立罪名,区分情形可能构成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或者帮助毁灭、伪造证件罪 
 
15.下列关于刑罚目的和功能,说法正确的有:(   ) 
A.刑罚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人
B.一般预防的对象是所有的犯罪人
C.刑罚对犯罪人的功能表现为消除再犯的条件、个别威慑和教育感化
D.刑罚对犯罪人之外的其他人的功能,表现为对一般公民的威慑、教育和对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安抚、补偿 
 
 
 
正确答案:CD 解题思路: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而非惩罚犯罪人,因此A项不得熏而预防犯罪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一般预防的对象是预防尚未犯罪的人,而非所有的犯罪人,因此CD为正解 
 
16.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刑法解释中,文理解释优于论理解释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包括立法上的人人平等
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不意味着没有必要的差别 
 
 
 
正确答案:ABD 解题思路:C项中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指刑法人人平等,是司法上的人人平等,并不包括立法上的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