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解析(十五)

发布时间:2011-10-18 共9页

口腔


第五节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一、口腔白斑
    口腔白斑是指仅仅发生在粘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斑块,口腔粘膜上的这种不能被擦掉的斑块,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又不能列人其他疾病分类之中者,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属癌前病变,但不包括吸烟等局部刺激因素去除后可以消退的白色角化症。口腔各部粘膜均可发生,但以颊、舌部最多。
    (一)病因
    局部刺激因素在白斑的发病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吸烟是常见的原因,白斑患者有吸烟习惯的占80%~90%,且发病部位多与烟的刺激部位一致。其他如咀嚼槟榔、酒、醋、辣、烫、不良修复体、残冠、残根等刺激也能引起白斑。在全身因素中,病毒、白色念珠菌感染,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梅毒以及射线、口干症等均同白斑具有密切关系。患者以中老年较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13.5:1)。
    (二)临床表现
    可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均质型和非均质型,非均质型又可分为疣状型、溃疡型和颗粒型。
    1.均质型  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均质型较硬的斑块,质地紧密,损害形态与面积不等,轻度隆起或高低不平。表面呈皱纸状,或出现细小裂纹。无自觉症状,或有发湿感。
    2.颗粒型 亦称颗粒-结节状白斑,口角区粘膜多见。损害常如三角形,底边位于口角;损害的色泽为红白间杂,红色区域为萎缩的赤斑;赤斑表面“点缀”着结节样或颗粒状白斑。同义名有:结节-颗粒状白斑或颗粒赤斑或非均质型赤斑等。本型白斑多数可发现白色念珠菌感染。
    3.疣状型 损害隆起,表面高低不平,伴有乳头状或毛刺状突起,触诊微硬。除位于牙龈或上腭外,基底无明显硬结,损害区粗糙感明显,通常因溃疡形成而发生疼痛。
    4.溃疡型  以上各型在发生溃疡时均可冠以“溃疡型”。溃疡实质上是癌前损害已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标志;其次,各型的临床诊断必须得到病理检查的验证,以作为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法的依据。
  (三)鉴别诊断
  1.白色水肿  中年以上男性较女性多见,面颊部丰满者发生的可能性更多。白色水肿少自觉症状,故极少因此而就诊,然而却很容易在口腔科临床检查时发现。白色水肿可能是正常粘膜变异,也可能与烟、酒、烫食刺激有关,双侧颊粘膜呈半透明苍白色,状似手指在水中浸泡过度后的皮肤。颊粘膜合间线区往往是水肿最隆起的部位,水肿区域表面光滑,界限模糊,有时可扩散至口角区与上下唇;但有时由于水肿明显而出现若干纵型或不规则皱褶。触诊柔软也无压痛。白色水肿一般不需治疗。白色水肿的镜下所见,主要是棘层明显增厚而无角质层,棘细胞肿胀,越近浅层越明显,核消失或浓缩,胞浆不染色,深层棘细胞与基底细胞无异常,上皮钉不规则伸长,结缔组织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2.白皱病 又称为白色海绵状斑痣,本病在出生时已经存在,但不明显,至青春期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保持稳定状态,但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白皱病是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除了口腔粘膜外,还可发生在鼻腔、肛门与外阴。损害呈灰白色或乳白色,表现为皱襞状、海绵状、鳞片状粗厚软性组织。触诊时,这些部位虽仍保持粘膜的柔性与弹性,但状如海绵。颊粘膜损害较多见,其他部位也可罹患,甚至波及整个口腔粘膜。较小的鳞片状组织能被揭去,揭去时无痛并露出浅粉红色、光滑、不溢血的“表面”而类似正常粘膜。口服维甲酸疗效显著。白色皱襞性龈口炎的镜下所见,鳞状上皮显著增厚,甚至可达40~50层以上而无粒层,角化不全,棘细胞肿胀,越近表面越明显,胞浆不染色,结缔组织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