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务:国际分工学说详解资料(三)

发布时间:2011-08-01 共1页



  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说

  古典学派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以俄林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则反对这一学说。他们用在互相依赖的生产结构中的多种生产要素的理论代替了古典学派的单一生产要素的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认为国内价值理论不能适用于国际贸易,俄林则把国内价值理论扩大到区际贸易或国际贸易上。

  古典学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各个国家生产各种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且各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差异都是固定不变的。俄林则在他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中,假定各个国家在生产商品时所使用的生产技术是一样的,因而排除了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一)要素比例理论的三个主要结论

  1.每个区域或国家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反之,则处于不利地位。

  2.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3. 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益的国际差别。

  (二)赫―俄学说的一些假定

  1.在各个域际或国家内部,生产诸要素是完全自由流动的,在区域和国家之间,它们是不能自由流动的。

  2.假定货物流通中的一切限制都不存在。

  3.假定只有商品贸易,贸易是平稳的,出口恰恰足以支付进口。

  4.假定生产诸要素是完全可以分割的,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因而没有规模经济的利益。

  5.假定只有两个区域或两个国家。

  6.假定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产函数相同。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