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用药方法的探讨

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用药方法的探讨

  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是小儿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骶管阻滞效果可靠并且操作容易。只要使用合适的器具和操作方法,在技术操作方面是十分安全的,其效果良好[1].但是,麻醉的用药标准还没有达到完全意见上的一致共识,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就将对如何评估有效的麻醉用药进行了探讨,具体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40例来自于本科2010年5月-2011年9月施行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患儿,采用坐标法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计算法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40例患者年龄最小出生后22 d,最大年龄13岁。其中,22例病变发生在肛门会阴部,如尿道口肿物、包茎、睾丸鞘膜积液;18例病变发生在中、下腹部,如阑尾炎、肠梗阻、肠套叠、嵌顿疝。两组患者分配在手术部位、病种及手术方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前准备 本组40例患儿在行手术前用东莨菪碱0.01 mg/kg和氯胺胴1~2 mg/kg静注或5~8 mg/kg肌肉注射行基础麻醉,如10 min内患儿未进入基础麻醉状态,仔细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再追加原剂量的1/3.

  1.2.2 骶管阻滞操作方法 取患儿侧卧位,骶裂孔定位,用5~7号头皮针穿刺,直接与脊柱成135度角进针,小儿较容易穿刺,很多有明显韧带突破感,回抽、注药、再回抽、再注药,推完药平卧位注意观察反应。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1.2.3 麻醉的用药量 计算法组用6~8 mg/kg计算出利多卡因剂量,药物浓度为1.0%~1.3%;坐标法组,根据患儿体重计算,体重小于8 kg的患儿选用1.0%的利多卡因液,体重大于8 kg的患儿采用1.5%的利多卡因液加1:200000肾上腺素0.1 ml和0.1%地卡因液。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溶剂和麻醉平面符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计算法组平均达到麻醉的时间明显短于坐标法组,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麻醉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效果确切,肌松良好,可重复用药。但其对循环影响比骶管阻滞大,且操作较骶管阻滞复杂,单次注药后维持时间短,在硬膜外导管留置过程中应防止患儿挣动,以免其穿透硬脊膜及脱出硬膜外腔[2].小儿骶管阻滞解剖学特点,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在一起的三角形骨,通常1~7岁的小儿骶骨是没有骨性融合的;骶管是脊椎管的延续,管内有马尾(腰、骶、尾丛的神经根)。骶骨硬膜外特殊性:出生时硬膜囊位于S3~S4段,2岁时达到S2水平;婴儿硬膜外间隙特点,半固体脂肪、少量连接纤维;6、7岁儿童脂肪逐步变得致密并且富含纤维组织;富含大量的静脉丛,没有静脉瓣。随着年龄的增大,后方融合渐趋完全、紧密,骶裂孔减小,穿刺难度增大,故小儿骶管穿刺成功率明显较成人高[3].

  从上述评估麻醉用药量和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各有不同,最有效的方法是坐标法,可根据患儿的体重判断用量大小。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用药(以利多卡因计)参考剂量:浓度:1岁以内,0.25%~0.5%; 1~3岁,0.5%~0.75%;4岁以上,1%;药量(单次)7~10 mg/kg.麻醉范围,T10以下[4].

  适合采用骶管阻滞麻醉的适应证,大多数下腹部和下肢手术;尤其适用于睾丸扭转、不能复位的疝、脐突出、嵌顿包茎等[5].阻滞操作禁忌证:严重的全身性病理变化,如出血功能紊乱、败血症、不适当的低血容量、神经系统疾病等;局部的异常,如脓肿、覆盖骶裂孔的皮肤发育不良;对局麻药高敏反应;骶骨严重的畸形、脑积水、脑膜炎等[6].操作技术要点:从骶裂孔进入骶管时深入1.5~2 cm即可,大大低于脊椎和硬膜囊的水平,体位采用侧卧位,患儿髋和膝屈曲90度。穿刺时注意位置的选择,易发生错误的表现有误入软组织、穿破硬膜、穿破静脉。表现为阻滞不完善或完全性阻滞失败;单侧阻滞在,在上面一侧的麻醉平面比对侧高1~2个皮节或4个皮节;未阻滞节段或阻滞高度不够。

  由于骶管阻滞麻醉,能提供良好的镇痛和肌松,满足婴小儿腹部手术要求,并根据手术时间长短灵活给药,可控性强,且用药简单,对生理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麻醉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 聂立雄。静注氯胺酮加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中下腹以下手术320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8,11(5):13.

  [2] 王建,徐宝生。骶管阻滞局麻药中加入吗啡术后镇痛的临床体会[J].交通医学,2010,36(1):94.

  [3] 苗琼,周银燕,成黎明。骶管阻滞做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体会[J].河北医学,2009,21(12):114-115.

  [4] 谢柏樟。实用麻醉技术[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38.

  [5] 王立文,马秀光,杨焕杰,等。套管针连续骶管阻滞用于小儿手术及术后镇痛[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22(1):205.

  [6] 王佳琪,张昱阳,王海霞,等。氯胺酮-骶管阻滞联合麻醉用于小儿腹部手术的体会[J].中国厂矿医学,2008,42(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