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安全性评价工作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1页

  一、如何认识"安全性评价工作"
  安全性评价简单地说就是对本单位的安全基础工作进行预防性自我诊断,及时发现和消灭安全隐患,以达到超前控制事故的发生,所运用的一种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
  众所周知,过去我们对事故的处理首先是通过对所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原因和应吸取的教训,再制定出反不安全事件的措施。这是一种典型的事后防止不安全事件和控制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但是,安全性评价却是与这一典型和传统的方法截然相反--它提倡的是对不安全事件进行事前预防,尽早地发现隐患,控制不安全事件,从而消灭不安全事件于萌芽之中。因此可以说它是一种"超前"控制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是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革新。通过安全性评价,能够发现企业在人、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四个方面存在的表面和潜在的"危险因素",有利于职工,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克服"自我感觉良好"的感觉,克服麻痹思想,从而找出差距和不足,及时进行整改,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关键
  企业领导和各级管理干部对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认识程度,是关系到这一工作开展得好坏的关键。如果企业管理人员对安全性评价工作没有充分认识,还死抱着过去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不放,将安全性评价工作作为一时的形式来搞,那么所开展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只能流于形式,并且劳民伤财、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反之,如果企业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正确地认识了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作用和目的,而认真地贯彻和执行,那么,通过安全性评价的全过程,就能够完全彻底查清所辖单位和部门的安全家底,发现企业在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及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安全因素,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三、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重点
  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重点是"贵在真实"、"重在整改"。
  安全性评价工作"贵在真实"。要做好这一工作,就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性评价标准"逐项逐条进行检查和考评,不掺杂任何水份,严禁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要鼓励某些管理者克服那种害怕暴露本单位工作差距,不愿"自暴家丑"、"自揭老底"的心理,敢于面对现实进行整改。如果失去了真实性,那么也就失去了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全部价值。
  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是加强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防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幅度减少事故,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因此,对在安全性评价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必须给予重视,并且优先安排整改,一抓到底,逐项落实。这样,才能让安全性评价起到效果。
  四、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要素
  要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要素是成立"安全性评价工作组",全面负责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安排、培训、查评和考核工作。一次安全性评价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约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负责这一工作的"安全性评价工作组"的成员,要不断地深入到各基层单位和部门,进行培训、检查和指导工作。回答来自基层管理人员、班组成员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因此,这些人员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又不想得罪人,就必然得过且过,走形式、走过场,应付差事。"安全性评价工作组"成员本身的素质就决定了评价工作的最终效果。所以,必须选择思想觉悟高、为人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立场,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管理水平和实践工作经验,熟悉专业的规章制度的人来担任。
  五、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其他作用
  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的过程实际上又是一个最能了解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专业管理干部的素质的最佳时机。通过实实在在的评价工作之后,那个单位的分数被扣的多,就反映出其存在的问题多,管理工作不到位(当然一些原始设备缺陷除外)。如果由于运行管理方面、设备维护方面欠账多而被扣分,就直接说明该单位的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所以,安全性评价工作又是诊断企业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设备状况、不安全隐患的最基本、最全面、最彻底的方法和手段,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安全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