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备考技巧:综合知识

发布时间:2016-08-25 共2页

  一、经济常识备考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学知识与国家政策、居民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公务员考试本身的目的和性质就决定了其关注点必然会在与行政、民生相关的方面,所以经济学知识的考核充分体现出公务员考试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备考经济学知识点

  经济学知识,从框架上基本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内容。由于公务员考试不会对专业性要求太高,所以考生只要通过阅读能熟悉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即可。备考第一阶段,仍要尽可能全面系统的学习经济学知识,对其有基本的概念和了解。

  (二)重点学习热点概念

  与民生相关的经济学概念是考试的重点,需要考生进行重点学习。

  【例1】(2009年国考第16题)下列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cpi是采用指数商品加权平均的方法算出来的

  b. 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程度的绝对数

  c. cpi用来分析消费品非零售价对居民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

  d. 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

  【解析】本题答案选d。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 大多数国家都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并用它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

  【例2】电子商务网站中所售产品价格一般都比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低廉一些,主要原因是( )。

  a。进货直接与厂商联系,减少了中间环节花费的成本

  b。质量要差一些

  c。为了吸引顾客,赔本赚吆喝

  d。批发销售,所以比零售价格低

  【解析】本题答案选a。

  电子商务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电子商务网站中售出的东西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花费的成本,比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低廉一些。所以a项正确。

  从这两道题可以看出,与我们的生活、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概念考生要多加关注。公务员考试考查的深度和难度并不会太高,因此概念本身的含义、意义、相关点等基础内容就是学习的重点。

  (三)关注时事热点

  对社会事务的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是公务员必备的工作素质之一。因此无论笔试还是面试,对时事热点的考核贯穿于公务员考试始终,关注热点是考生备考期间必须下功夫去做的工作。联系到经济学常识方面,我们可以从真题中看出,将经济学知识与时事相结合的题出现的次数也不少。

  【例3】(2010年国考第117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区域政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①以经济特区为中心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阶段;②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的西部大开发阶段;③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沿江沿边地区重点发展阶段;④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共同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按时间顺序排列应为: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 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解析】本题答案选b。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主要区域政策的演进可分为四个阶段:以经济特区为重心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阶段、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沿江沿边地区重点发展阶段、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的西部大开发阶段和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共同发展阶段。沿海经济特区的建设是实施改革开放的第一步,因此①应排在最前面,由此排除选项c、d。a项和b项的区别在于,②和③哪一个应在前。上海浦东的开发在20世纪90年代初,而西部大开发战略是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的,由此可以判断正确答案是b。

公务员考试站

责编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