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2018年护士资格考试题库腹外疝专项练习题(五)

1.由腹外斜肌腱膜单独形成的结构是

A.腹直肌鞘 B.腹股沟镰 C.弓状线

D.腹股沟韧带 E.腹白线

答案:D

解析:(1)腹股沟镰是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共同形成物,B应予排除。

(2)腹直肌鞘、腹白线是腹外斜肌、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三者腱膜的共同形成物,应排除A、E。

(3)弓状线是腹直肌鞘后叶(由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组成)的下缘,应排除C。考生受“腹直肌鞘”的干扰较大,原因应是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同时审题不细,对“单独形成”注意不够。

两口四壁

1.内口即深环:是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

(腹股沟斜疝患者疝还纳后,使肿物不再出现的压迫部位是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 cm.腹股沟深环位于腹股沟中点上方2 cm.) (zy2001-3-052;zy2000-3-37)

2.腹股沟深环位于

A.腹股沟中点上方1 cm B.腹股沟中点上方2 cm

C.腹股沟中点 D.腹股沟中点下方1 cm

E.腹股沟中点下方2 cm

答案:B

解析:腹股沟深环也就是腹股沟管的内口,是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在体表的解剖位置为腹股沟韧带中点上1.5-2cm。

3.腹股沟斜疝患者疝还纳后,使肿物不再出现的压迫部位是

A.海氏三角 B.腹股沟韧带中点 C.阴囊根部

D.斜疝外环 E.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

答案:E

解析:腹股沟斜疝患者疝还纳后,使肿物不再出现的压迫部位是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

2.外口即浅环: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三角形裂隙。耻骨结节外上一示指。

3.前壁:为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外1/3腹内斜肌。(zy2005-3-068)

4.构成腹股沟管前壁的组织结构是

A.腹横肌 B.腹横筋膜 C.腹股沟韧带

D.腔隙韧带 E.腹外斜肌腱膜

答案:E

解析:构成腹股沟管前壁的组织结构是腹外斜肌腱膜。

5.成年人腹股沟管的长度应为

A. 2~3cm B. 4~5cm C. 6~7cm

D. 8~9cm E. 10~12cm

答案:B

解析:腹股沟管不是一个真正的管道,只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间的一个间隙,在成人长约4-5cm。

6.关于腹股沟疝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斜疝疝块外形多呈半球形 B. 斜疝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C. 直疝精索在疝囊后方 E. 直疝由直疝三角突出,可进入阴囊

答案:B

解析:斜疝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7.穿过股管下口的结构是

A.股动脉 B.股静脉 C.股神经

D.大隐静脉 E.子宮圆韧带或精索

答案:D

解析:股管的下口为卵圆窝,是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的地方。

8.腹外疝最多见的疝内容物是

A.小肠 B.大网膜 C.乙状结肠

D.膀胱 E.横结肠

答案:A

解析: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为最多见,大网膜次之。

思路扩展:对“最”、“首选”、“第一”等字眼应引起足够注意。

9.嵌顿疝与绞窄疝的鉴别要点是

A.深(内)环口的大小 B.有无休克 C.不能还纳的时间

D.有无肠梗阻 E.有无血循环障碍

答案:E

解析:疝内容物的动脉血流发生障碍即为绞窄疝,实际上嵌顿疝和绞窄疝是一个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鉴别要点是看有无动脉血流障碍。

10.嵌顿疝内容是小肠憩室,称为

A.闭孔疝  B. Richter疝  C. Littre疝

D.腹股沟滑动性疝  E.股疝

答案:C

解析:A和E是分别发生于闭孔和股管的疝,B是指疝内容是部分肠壁的疝,D是指由盲肠、乙状结肠、膀胱作为疝囊壁一部分的疝,只有Littre疝是指嵌顿疝的内容是小肠憩室的疝,故应当选C。

11.滑动性疝:滑动性斜疝疝块除了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多见于右侧,左右发病率约为1:6。滑动疝虽不多见,但滑入疝囊的盲肠或乙状结肠可能在疝修补手术时被误认为疝囊的一部分而被切开,应特别注意。(zy2006-3-058;zy2003-1-411)

zy2006-3-058.疝囊壁的一部分为腹内容物时称

A.嵌顿性疝 B.Litter’s疝 C.Richter’s疝

D.滑动性疝 E.绞窄性疝

答案:D

解析:病程较长的疝,因内容物不断进入疝囊时产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尤其是髂窝后腹膜与后腹壁结合的极为松弛,更易被推移,以致盲肠阑尾、乙状结肠或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滑动疝,属于难复性疝。

12.男性,59岁,因右腹股沟斜疝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疝囊壁的一部分由盲肠组成,此时的诊断为

A. Richter疝 B. Littre疝 C.滑动疝

D.难复性疝 E.易复性疝

答案:C

解析:如深环较宽大、后腹壁松弛,致盲肠、乙状结肠、膀胱下移,滑入疝囊并成为疝囊的一部分,这种疝称滑动性疝,常不能完全回纳,亦属难复性疝。

13.三角向外突出的疝称为 A.股疝 B.腹股沟直疝 C.腹股沟斜疝

D.脐疝 E.白线疝

答案:B

解析:自Hesselbach 三角向外突出的疝称为腹股沟直疝。概念题。

14.老年人较青年人发病率更高的疝是

A.脐疝 B.腹股沟直疝 C.腹股沟斜疝

D.绞窄性疝 E.嵌顿性疝

答案:B

15.查体时鉴别腹股沟斜疝与直疝最有意义的是

A.疝的外形 B.透光试验

C.疝内容物是否进入阴囊 D.疝囊颈是否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

E.回纳后压迫腹股沟管浅环,疝块是否能够复出

答案:E

16.男,70岁。右腹股沟区肿块3年,平卧消失。查体:右耻骨结节外上方有一半球形肿块,未进入阴囊,可用手回纳,压住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咳嗽时仍可见肿块突出。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股疝 B.腹股沟斜疝 C. 腹股沟直疝

D.精索鞘膜积液 E.交通性鞘膜积液

答案:C

解析:腹股沟区可回纳肿块,考虑是腹股沟疝。应鉴别是斜疝还是直疝。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疝内容从内环(深环)突出,经腹股沟管、皮下环(浅环),进入阴囊内,上部有蒂呈梨形。直疝多见于老年,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呈半球形。本例是腹股沟直疝。

16.70岁老年男性病人,左侧腹股沟突出半球形包块。不降入阴囊,咳嗽冲击试验阴性,易还纳,应诊断为

A.鞘膜积液 B.隐睾 C.股疝

D.斜疝 E.直疝

答案:E

解析:腹股沟直疝的发病机制:腹股沟直疝是经直疝三角突出形成,都由于腹壁松弛,腹压增高所致。因疝囊颈宽大,一般直疝不会嵌顿,也不进入阴囊。多发生于年老体弱者。

17.鉴别腹股沟斜疝与直疝最有价值的临床特点是

A.疝块的形状 B.疝块的位置

C.回纳疝块后压住深(内)环,增加腹压是否脱出 D.是否容易嵌顿

E.发生年龄

答案:C

解析: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疝块的脱出路径不同,斜疝由内环经腹股沟管到外环脱出,而直疝由Hesselbach三角脱出。

18.有关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发病约占腹外疝的90% B.可进入阴囊

C.可有浅环扩大 D.压迫深环不能阻止疝内容物突出

E.容易嵌顿

答案:D

19.腹股沟斜疝与直疝最有意义的鉴别点是

A.发病年龄  B.突出途径 

C.疝块外形  D.疝内容物是否进入阴囊

E.还纳疝内容物后,压迫深环疝内容物是否再突出

答案:E

解析:此题是个临床关于腹股沟直、斜疝的鉴别诊断题。根据二者各自从不同的腹壁薄弱处疝出,因而形成不同的临床表现,但是最根本的区别是疝出部位的绝对不同,所以,最有意义的鉴别点是还纳疝内容物后压迫深环,疝内容不再突出者为斜疝,继续突出者为直疝,所以正确答案是E。

20.男性,70岁。腹股沟三角突出半球形包块,易还纳,未进入阴囊,不透光,主要考虑为

A.鞘膜积液 B.隐睾 C.股疝

D.斜疝 E.直疝

答案:E

解析:斜疝的临床表现与鉴别:①斜疝儿童、青壮年多见,经腹股沟管突出,椭圆形或梨形,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疝块不再突出,透光试验不透光,易发生肠梗阻表现;②直疝多见于老年男性,经腹股沟三角突出,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疝块仍可突出,透光试验不透光,不易嵌顿;③股疝中年以上妇女多见,经股管从卵圆窝突出,半球型,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疝块仍可突出,透光试验不透光,极易嵌顿,易出现肠梗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