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步测试--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1-3章

发布时间:2009-07-14 共4页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8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3小题,第25题16分,第26题10分,第27题10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着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曾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摘自《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斯大林则规定社会主义事业同资本主义阶段形成的一切东西完全对立起来,让社会主义在一封闭的环境中运行,以显示社会主义的“纯洁性”和“优越性”。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是社会主义区别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要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摘自《世界历史杂志》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能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最高阶段就是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说列宁在建设社会主义上有哪些实践活动?其特点和实

践的结果怎样?

(2)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效果如何?

(3)举例说明材料三邓小平讲“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其不清醒的原因是什么?

(4)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关系?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联政府和日本政府庄严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新生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1941年4月13日《苏日中立条约》

材料二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2个月或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同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由日本1940年背信弃义进攻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1945年2月11日《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

请回答:(1)材料一中苏联的对日政策对“二战”进程有什么影响?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什么相同之处?

(3)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看法?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

材料二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材料三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四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带病在美国作了1万公里的旅行,到处演说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以上材料均摘自《国际关系史》

回答:根据以上材料,评述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联问题上的活动及结果。

要求:内容应包括活动的主要目的、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三、问答:第28题16分,第29题14分,第30题12分。总计42分。

28.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下降及失业情况。

国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失业人数

1400

600

300

85

300

 

试问:美国和德国为什么在这次危机中受破坏程度最严重?为摆脱危机,这两国在措施上有何差异,分析这差种异的原因?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29.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试问: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美英最终开辟第二战场。

30.20世纪初的俄国经济改革、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并称为20世纪“世界现代化道路上的三次经济壮举”。概括指出上述不同时期三次“改革调整”的含义。三次“改革调整”各有什么特点?分别有何积极作用?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