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综合辅导:学会学习,从重知识到重智慧

发布时间:2011-10-14 共1页

  “教育的核心即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规划研究所负责人库姆斯提出的这一论断标志着教育发展史上教学重心的根本转变——从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过渡到现代的以学生“学”为主。但是,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落后的填鸭式的、反复记诵式的学习仍占据优势地位,这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为了跟上时代步伐,教育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奈比斯特断言:“在不断变动的世界上,没有一门或一套课程可以供可见的未来使用或可供终生受用,现在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如何学习。”而埃德加·富尔则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表达了同样的感慨:“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那么,怎样才算学会学习呢?一言以蔽之,在学习方式上,由知识性的记诵学习转变为智慧式的、创新性的学习;在教育目标上,由单纯的学习知识转变为启迪智慧,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享受幸福生活的过程。

   追求知识理所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当我们把知识的获得作为教育之全部,为知识而知识,进而希冀以教育为手段把学生塑造成“知识人”,这便酿成了知识对智慧、知识对生活的虚妄僭越。在“知识人”理念的支配下,学生被看作是用知识一片一片搭构起来的,唯一充塞于心灵的就是知识,人性中的其他部分,如伦理道德、审美情操等则被虚无化,这不可避免地异化了教育的实践追求,遮蔽了教育那崇高的人文精神。正如鲁洁先生指出的,“知识人”的世界是一个价值缺失、意义旁落的世界,而这正是应试教育产生种种危机,备受批判的根源。在课堂上教师讲的是知识,作业练的是知识,考试考的是知识,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还是知识……正是在对知识一味地追逐过程中,关涉人生幸福的智慧被放逐了,淹没在知识的汪洋海之中。结果,分数在没日没夜的机械记诵中攀升了,而学生健康的体魄、和谐的人格、幸福的生活却丢弃了。教育由此成为考试的附庸,学生则物化为知识、分数的奴仆,丧失了童年本该有的童心、童趣、童稚,成为仅有知识的“偏执单面人”,而非知、情、意全面发展的“和谐人”。

  于是,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应转化为“怎样使知识有力量”,“哪些知识真正有力量”的追问。简答之,只有那些切实关涉个人幸福,能转识成智,臻达人生智慧的知识才真正有力量,才更值得学生学习。因此,把学生从知识至上、分数至上的苦海中解救出来,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有选择地获取知识,就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从根本意义上说,人总是为了生存、生活才去学知识的,生活才是第一位的,知识只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工具、手段。因此,只有能联系生活、能应用于生活、能使个人生活变得更美满幸福的知识才可以转化成智慧。而应试教育在一味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常常犯以下错误:一是忘记了学生的生活;二是虽然关注了生活,但只是将教育视为斯宾塞所言的“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没有进一步将教育经历理解为学生当下的幸福生活。对此,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过振聋发聩的高呼:“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学生是学死!”因此,学会学习的关键在于让儿童学会将知识“如何转识成智”,学会联系以往的生活经历进行学习,学会将知识智慧性地运用于自己的生活。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