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识―物质危害辨识(二)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2页

 (三) 生产性毒物  
    毒物是指以较小剂量作用于生物体,能使生理功能或机体正常结构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死亡的物质。职业安全卫生中的毒物是指生产性毒物(又称职业性接触毒物),是指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接触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气、烟尘等形式存在的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品和杂质,并在操作时可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进入人体,对健康产生损害、造成慢性中毒、急性中毒或死亡的物质。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毒物的毒性、接触毒物的时间和剂量、人体健康状况及体质差异有关。  
    (1)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  
    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危害程度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情况、慢性中毒患病情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在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将毒物危害程度分为:Ⅰ级(极度危害)、Ⅱ级(高度危害)Ⅲ级(中度危害)Ⅳ级(轻度危害)。  
    列入国家标准中的常见毒物有56种,其中Ⅰ级13种、Ⅱ级26种、Ⅲ级12种、Ⅳ级5种,这些毒性物质及行业举例请见国标原文。  
    (2) 毒物危害因素分析  
    生产性毒物的种类繁多,毒物的危害程度中毒的机理也不相同,分析毒物危害因素时应注意:  
    1) 分析工艺过程,查明生产、处理、储存过程中存在的毒物名称和毒物危害程度等级;  
    2) 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厂、作业岗位的检测数据作为参考、类比;  
    3) 分析毒物传播的途径、产生危害的原因。按空气中毒物最高容许浓度、毒物危害程度和作业时间,确定毒物的种类、分布、危害方式、危害范围和主要毒物危害。  
    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请见附录4-6。该附录中未列出的毒物在作业场所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可参考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ACGIH)1997~1998年生产环境化学物质阈限值。  
    (四) 生产性粉尘  
    生产过程中,有尘作业工人长时间吸入粉尘,能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尘肺病是无法痊愈的职业病,治疗只能减少并发症、延缓病情发展,不能使肺组织的病变消失。此外,部分粉尘还可引发其他疾病,如造成刺激性疾病(沥青烟尘、石灰、皮毛、烟草等粉尘使皮肤、眼睛发生溃疡性皮炎、结膜炎等),急性中毒(如铅尘、锰尘等),致癌率增高(如石棉尘、砷尘及放射性物质粉尘等)。  
    生产性粉尘危害主要产生在开采、破碎、粉碎、筛分、包装、配料、混合搅拌、散粉装卸及输送等过程和清扫、检修作业等作业场所。  
    (1) 尘肺的分类  
    按尘肺的发病原因,通常可分为以下五类:  
    1) 矽肺  
    由于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矽肺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发病周期短、病变过程快,是危害面最广、危害性最大的一种尘肺病。  
    2) 硅酸盐尘肺  
    由于吸入含有硅酸盐粉尘而引起的尘肺。如石棉肺、滑石尘肺、云母尘肺、水泥尘肺均属于硅酸盐尘肺。  
    3) 炭素尘肺  
     由于吸入含有炭素粉尘而引起的尘肺。如煤尘肺、炭黑尘肺、石墨尘肺均属于炭素尘肺。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