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识―物质危害辨识(一)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2页

   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和废弃物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分别具有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准》GB13690-92将145种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含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八类。这些危险特性可概括为化学反应危险、高能量储存的危险、物质毒性危害、腐蚀性危害、辐射危害等。可根据易燃、易爆物质化学特性、引燃或引爆条件,分析其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可根据存在的有害物质和物理危害因素,分析作业环境的危害因素。  
    (一) 易燃易爆物质  
    (1) 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  
    1) 火炸药  
    雷汞、叠氮化铅、三硝基间苯二酚铅、四氮烯、二硝基重氮酚、2,4,6一三硝基甲苯(TNT)、2,4,6一三硝基甲硝胺(特屈尔)、黑索金、奥克托金等各种火炸药,在受热摩擦、撞击、冲击波、电火花、激光甚至可见光的作用下,能发生爆炸,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2)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导致自燃、爆炸的物质  
     硝化棉、赛珞珞、黄磷、三乙基铅、某些氮化物、甲胺、丙烯腈等物品和许多有机过氧化物,对热、振动、摩擦极为敏感,是极易分解、燃烧、爆炸的物质。  
    3) 常温下能与水或水蒸气反应产生可燃气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  
     如金属钾、钠、碳化钙、一氯二乙基铝、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三氯氢硅等。  
    4) 极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强氧化剂  
     如氯酸钠、氯酸钾、双氧水、过氧化钠、过氧化钾、次氯酸钙、高锰酸钾、重铬酸钠、发烟硫酸、发烟硝酸、纯氧气等。  
    5) 受到摩擦、撞击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如硫磺、樟脑、松香、精萘等。  
    (2) 气相爆炸物质  
    气相爆炸物质分I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等三类。  
    1)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常见的爆炸性气体和液体蒸汽的闪点、燃点、爆炸极限、密度等特性参数请见附录4-7。  
    (a) 闪点  
    闪点是指当接近火源时,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能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火险越大,是描述液体燃烧特性的重要参数。国家标准规定依据可燃液体闪点的高低将其分为三级:  
     一级易燃液体 闪点<-18℃;  
     二级易燃液体 -18℃<闪点<23℃  
     三级易燃液体 23℃<闪点<61℃。  
    (b) 燃点  
     又称引燃温度,是可燃物质在空气中能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c) 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纤维与空气组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时,可燃物的浓度范围(可燃气体、蒸气的浓度按体积比计算,可燃固体按单位体积中的重量比计算)。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越容易发生爆炸。  
    (d) 密度  
     可燃气体、蒸气密度越大,越易积聚在地面并沿地面传播,越易引发火灾、爆炸。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