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警魂守护人―一个公安纪检干部的感人故事

发布时间:2016-08-17 共4页

层层设“防”细把关

  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公安纪检干部,老潘深刻认识到加强公安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队伍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层层设“防”,牢牢把住每一个关口,不让病菌侵入队伍的肌体。

  去年夏天,老潘在参加治安支队召开的几次例会,发现有一位性格外向的班子成员始终阴沉着脸,很少发言。老潘敏锐地觉察到班子内出现了“裂痕”。会后,他对班子成员进行“个别访谈”,掌握了“内情”。他深深地为此担忧:治安支队业务量这么大,支队领头人如果心不齐,不但队伍会跨,甚至会对整个闸北地区的治安稳定产生不良影响。此事非同小可,对此事的处置刻不容缓!他是纪检干部,监督是他的职责所在。他摒弃了情面观念,一边向分局纪委、党委报告了此事;一边分头找班子成员谈心,晓以利害,并明白地告诉他们,他已将此事报告党委。他建议党支部迅速召开民主生活会,交换思想,把分歧摊到台面上。分局党委对此事十分重视,分局长徐达芳、政委贾福康接连几次到支队,召开班子会议,敦促班子求大同存小异,尽快团结起来,共同战斗。

  由于分歧刚起,裂痕不深,采取措施快,班子很快重新形成合力,而且班子成员个个心情舒畅,大家对老潘这种“快刀斩乱?h”、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表示赞赏。

  从机制上防止职务犯罪一直是老潘为自己拟定的“中心工作”。

  他最担心的是管理行动中队。这个中队人数多,业务范围广,接触社会阴暗面的机会多,办案量大,常常是犯罪嫌疑人刚刚归案,“打招呼”要求放人的电话就接踵而至。只要思想上稍有放松,案子就会办成“人情案”……

  为此,他主动配合支队政委,从调整支队领导分工着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完善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把住了这个关口。

  联系治安支队时间长了,老潘与支队建立了深厚感情,他完全与这支队伍融合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支队兴旺,他高兴;支队出问题,他忧心。去年年初,公安部颁布了《五条禁令》,这可是动真格的,不论是谁,只要触犯了禁令这条“高压线”,谁就得“走路”。老潘生怕支队有谁不小心碰上这根“高压线”,所以他全力以赴,“严防死守”,对支队里每一个人,他都“排了队”:谁嗜酒,瘾头大,又会开车;谁有私车,而且喜欢喝酒;谁爱“小麻将”;谁会酒,但不会开车……对“重点人员”,他不但嘱咐科、队长“盯牢看住”,自己也不断上门“敲木鱼”。鉴于支队外借人员多,有的在工读学校,有的在区“拆违办”,还有特种行业培训班……林林总总,多达17人,老潘一个不放过,逐个上门了解各人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表现,并建议支部:支队每周一次政治学习,外借人员都要回来参加。外借人员中有不少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干部,资格老,老潘全不理会这些,照样一丝不苟,“管头管脚”。

  《五条禁令》颁布近两年,治安支队无一人“触雷”,老潘功不可没。

  人们都说老潘象保护自己的眼珠一样爱护着这支队伍。这话恰如其分,只要队伍被蒙上一丁点灰尘,他马上就会轻轻地拭去。

  今年五月初,老潘接到一封匿名信,说有些民警在危险物品管理中敷衍失责……

  老潘见信大惊,危险品行业无小事啊!此时,距他去世仅两个多月,他身患重症,精神上、肉体上正承受着难以言状的巨痛,手头上还有好几件事等待着他去处理,他感到极度的疲惫,好几次欲开口向支队政委请假,好好休息几天,公休单也准备了,但见到这封信,他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默默地收起了公休单。经了解,全区“涉危”单位多达26个,管理民警也换了好几茬,究竟是哪个单位发来的匿名信,是哪位民警工作责任心不强?信上都没有指明。为了摸清情况,从5月10日始,老潘边处理手头工作,边抽时间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跑,深入了解这些单位危险品管理情况,并请这些单位对民警的工作作出书面鉴定……整整16天,才完成了这项工作。尽管调查中,26个单位对绝大多数民警的工作表示满意,仅对其中一位民警有看法:认为他“浪头大”、“腔调足”,但工作还是尽心的。照理,对这件事老潘应该放心了,但他犹嫌不足,认为此项工作还不够规范,应对“涉危”单位管理民警制定制度,规范他们的工作。他觉得自己跑了这么一圈,对该行业的情况已经了然于胸,于是,亲手起草了一份工作制度,报上级审批……

  发生在老潘身上的感人故事实在太多太多……什么叫无私无畏?什么叫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怎样才算合格的纪检干部?只要看一看老潘,就能找到答案。潘景才,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一名基层纪检干部对党的一颗赤子之心。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