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小儿外科主治医师考试小儿外科学-小儿普通外科

发布时间:2014-05-05 共2页

  (14-15题共用题干)
  女性,1岁。被家长发现脐部包块就诊。查体:脐部有一直径约1.5cm卵圆形包块,触之柔软,可顺利还纳腹腔,平卧或安静时消失,哭闹时复现。脐环直径约1.0cm,哭闹时指端有冲击感。
  14.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脐膨出
  B.白线疝
  C.脐疝
  D.腹裂
  E.脐茸
  15.根据患儿情况,目前处理不宜采取的是
  A.只要不发生嵌顿暂不作任何处理,待其自行闭合
  B.脐疝直径超过1.5cm以上手术治疗
  C.立即行脐疝修补术
  D.采用黏膏法减少腹壁向两侧的张力,使疝环逐渐缩小
  E.防治咳嗽、便秘等
 
  正确答案:14.C;15.C
 
  四、B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6-19题共用备选答案)
  A.病程不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尚好者
  B.病程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显著不良者
  C.肠管坏死,全身情况极度危急者
  D.果酱样血便
  E.口服炭片6~8小时后由肛门排出
  16.肠套叠的手术指征是
  17.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法的指征是
  18.肠套叠整复成功的判断依据是
  19.肠切除、肠外置术的指征是
 
  正确答案:16.B,17.A,18.E,19.C
 
  (20-23题共用备选答案)
  A.肠壁串珠状透亮区
  B.上腹部双泡征
  C.上腹部三泡征
  D.见一大液平
  E.见腹腔空白伴双泡征
  20.肠旋转不良的X线腹平片特征是
  21.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X线腹平片特征是
  22.胃壁肌层缺损的X线腹平片特征是
  23.十二指肠闭锁的X线腹平片特征是
 
  正确答案:20.B,21.A,22.D,23.E
 
  五、案例分析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个提问,请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和提示信息,在每题下面的备选答案中选出全部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可能为一个或多个,根据选项的重要性而得分权重不同,选对正确答案得分,选错答案扣分,直至扣至本问得分为0(注:案例分析题答题在机考中不可逆,即答完一问后不能返回修改)。
 
  (24-27题共用题干)
  男性,10个月。腹痛,哭闹不安伴腹泻、呕吐3天,发热1天。头两天腹泻10余次/日,为黏液稀便,现大便次数减少至4~5次/日,大便混有暗红色血性液。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有黄色液体。查体:T39.2℃,P120次/分,R30次/分,BP80/50mmHg,体重9kg。精神萎靡,营养不良,面色苍白。律齐,心前区未闻及器质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饱满,右中上腹部可触及一呈"腊肠"样肿块,光滑,可活动,触压时患儿即哭闹不配合。大便常规:WBC10~15个/HP,RBC20~25个/HP。
  24.根据患儿病史、体征,诊断首先要考虑
  A.粪石性肠梗阻
  B.先天性肠闭锁
  C.急性肠套叠
  D.先天性巨结肠
  E.肠不完全性扭转
  F.肠重复畸形
  25.目前需要立即进行的检查是
  A.空气或钡剂灌肠造影
  B.腹部B超检查
  C.腹部CT检查
  D.腹部X线平片检查
  E.血常规、血生化检查
  F.动脉血气分析
  26.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A.细菌性痢疾
  B.急性坏死性肠炎
  C.蛔虫性肠梗阻
  D.过敏性紫癜
  E.急性胃肠炎
  F.腹痛性感冒
  27.诊断一经明确,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A.禁食、胃肠减压
  B.补充水电解质
  C.应用抗生素
  D.采取空气灌肠复位
  E.腹腔镜手术复位
  F.急诊剖腹探查
 
  正确答案:24.C;25.AB;26.ABCD;27.ABCF解题思路:1.患儿10个月,为肠套叠好发年龄,临床表现有典型的腹痛、血便及腹部肿块,符合肠套叠的临床特征。
  2.空气或钡剂灌肠造影有助于肠套叠的诊断,可看到空气或钡剂至套入部肠管的远侧顶端即受阻,呈"杯口"状影的特点。腹部B超检查对肠套叠有较高的确诊率,可发现典型的"同心圆"或"靶环"征。
  3.细菌性痢疾亦多见于婴幼儿,起病急,有阵发性腹痛、血便等,可能与肠套叠混淆。但痢疾排便次数多,含有大量黏液和脓血便,有里急后重,早期即有发热,腹痛不如肠套叠剧烈而有规律,腹部也触不到肿块,粪便检查可见大量脓细胞,鉴别常无困难;急性坏死性肠炎可表现为腹痛、呕吐和血便,但该病多有腹泻史,早期即可表现为腹胀、高热和频吐,大便频繁,呈洗肉水样,量较多,具有特殊腥臭味,全身情况恶化快,常表现为严重脱水、皮肤花纹等休克症状;蛔虫性肠梗阻多见于较大儿童,可有阵发性腹痛、呕吐,在腹部可触及蛔虫团,颇似腊肠样肿块,但其表面常呈条索状,一般无血便,发病不如肠套叠急骤,多有排蛔虫或不当驱虫史;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年长儿,多数有新鲜的出血性皮疹,伴有关节痛,有时伴有血尿。血便多呈暗红色,腹部触不到肿块,这些症状有助于与肠套叠鉴别。但本病引起肠蠕动功能紊乱可诱发肠套叠,应引起注意。
  4.凡是病程在48小时内的肠套叠,患儿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无明显腹胀者均可采用灌肠治疗。一般采用空气灌肠,气体压力控制在8.0~12.0kPa(60~90mmHg),注入空气时,可轻柔按摩腹部或者改变体位以利于套叠复位。复位时可见套叠顶端逐渐向结肠近端退缩,直至看到空气突然进入回肠末端,即表示已复位,此时拔出肛管即见患儿排出大量臭气,腹部肿块消失,患儿一般情况迅速好转。复位后口服0.5~1.0g炭末,6~8小时后从粪便排出,表明复位成功。该患儿病情比较严重,不适合作灌肠复位,应作好术前准备,采取急诊剖腹探查。腹腔镜手术不适宜套叠复位。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