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导游资格考试导游基础知识指导:动物旅游资源

发布时间:2012-07-20 共1页

动物旅游资源

一、主要的动物栖息地

动物栖息地是指动物长期或季节性分布的生存环境。栖息地可为动物提供生存所需要的生态条件,如食物、水、温度、保护场地等。

1.鸟类栖息地

鸟类栖息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林地类栖息地,如温带森林、热带雨林以及高纬度地区的寒带针叶林都是鸟类重要的分布区域,林地复杂的植被类型和丰富的果实为鸟类提供了生存条件;另一种是湿地类栖息地,湿地的概念包括了河流、湖泊、沼泽、岛屿、沿海滩涂、红树林等类型,这类栖息地具有丰富的水草和鱼类资源供鸟类利用。针对鸟类栖息地的湿地保护问题,国际上签署有《国际湿地保护公约》,并编制了国际湿地保护名录。

福建的武夷山林地茂密,鸟类众多,被誉为“鸟类王国”。据统计,武夷山有鸟类195种,并有40余种是在本地发现的新种,如竹啄木鸟、挂墩鸦雀等。由于众多的新种发现,武夷山成为国际著名的生物模式标本采集地。

我国湖沼、河流面积广大,形成了众多的湿地类鸟类栖息地,许多湿地已被划为国家级保护区,或列入国际湿地保护名录,如以丹顶鹤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等。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辽东湾北端辽宁省盘锦市西南约30kin处,是以保护濒危、珍稀水禽和滨海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这里既是丹顶鹤最南端的繁殖区,也是丹顶鹤最北端的越冬区,更是世界上濒危鸟类——黑嘴鸥最大的繁殖地。

2.珍稀哺乳动物栖息地

哺乳动物的栖息地类型众多,从高纬地区的冻原地带,到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地带,再到湿润的森林地区,甚至到江河海洋,都分布有哺乳动物的身影。如冻原地带的驯鹿、麝牛、雪兔、北极狐狸;森林中的美洲虎、华南虎、猴类;草地上善于奔跑的斑马、瞪羚、狮、豹;海洋中的抹香鲸、海牛等。

我国拥有一些珍贵的哺乳动物类型,它们的栖息地多数已被划为自然保护区,成为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如以东北虎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七星砬子自然保护区;以大熊猫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卧龙、王朗、佛坪、九寨沟等自然保护区;以白暨豚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湖北石首天鹅洲自然保护区;以斑海豹为保护对象的大连自然保护区;以猴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海南南湾自然保护区等。

大熊猫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也是我国的“国宝”。为了对它进行保护,我国在秦岭西部、岷山、邛崃山和大、小凉山一带,建立了9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其中以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最为著名。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县,是我国研究大熊猫的中心,并于1980年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大熊猫多栖息于海拔1400—3500m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带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区。在卧龙自然保护区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大熊猫及其栖息环境,还可以了解其独特的生活习性,从而进行科研、教育普及等活动。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水域中,生长着一种稀有而神奇的鲸类动物——白暨豚,它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水生哺乳动物。白暨豚体态优美,游姿矫健,被称为“东方美人鱼”。白暨豚在生物学、仿生学、声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物种,我国在长江建立了多个白暨豚自然保护区,如湖北省长江新螺段和长江天鹅洲白暨豚自然保护区。

3.珍稀鱼类栖息地

鱼类的栖息地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淡水鱼类栖息地和盐水鱼类栖息地。前者包括陆地上的主要江河湖沼,后者主要有海洋和陆地盐水沼泽、湖泊等类型。

我国江河中的一些珍稀鱼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可用于开展旅游活动。如国家级保护物种中华鲟鱼、中华胭脂鱼就生活在长江流域中。目前,在湖北宜昌建有中华鲟鱼馆,供游人参观。

热带海洋中的珊瑚礁地区,由于海底地形复杂,海水环境优越,吸引了大批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在此栖息,成为海洋生态旅游的主要场所。如澳大利亚的世界自然遗产大堡礁就属于这种类型。

4.其他动物的栖息地

除以上介绍的栖息地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动物栖息地,如爬行类、两栖类、节肢类动物栖息地等。

我国爬行动物中蛇类的栖息地,以大连老铁山保护区的蛇岛、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中的“蛇国”最有名。

两栖类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进化形态而极富观赏价值。如大鲵,体形大而扁,形似壁虎,叫声如小孩啼哭,因而又叫娃娃鱼。它栖息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深山幽潭之中,张家界成为我国大鲵的集中分布地区之一。另外,还有蝴蝶栖息地,如云南大理的蝴蝶泉,福建、香港、台湾的蝴蝶谷等。在云南大理的蝴蝶泉,每年农历4月15日前后,五彩斑斓的蝴蝶在此汇聚,令人眼花缭乱。

二、动物事件

动物事件主要指具有观赏意义的动物的迁徙与集聚现象。许多动物为捕食、繁殖或寻找更好的生存环境,会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动物这种在某一时段一定空间内集体迁徙的行为具有旅游观赏价值。

随季节变化在空中长途迁徙的鸟类和昆虫是迁飞动物。鸟类随季节迁飞,在北半球,鸟儿多在凉爽的北方度过夏季,秋天向南迁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春天又返回北方,这种迁飞的鸟类叫候鸟。对一个地区来讲,来此过夏天的叫夏候鸟,过冬的叫冬候鸟。人们熟悉的春燕是夏候鸟,每年春天它从印度等地飞到我国各地安家筑巢,生儿育女,深秋又带着子女返回印度过冬。鸿雁是我国南方的冬候鸟,每年中秋前后,它从西伯利亚一带迁飞到我国南方越冬,来年春天再返回西伯利亚。昆虫中迁飞最著名的要数蝴蝶了。全球已知的14 000余种蝴蝶中有200多种会随季节迁飞。如生活在美洲的彩蝶王,每年春天从中美洲迁飞到加拿大过夏,秋天又返回中美洲,全程45000km余,历时几个月。

陆地上动物随季节迁徙的叫迁移动物。生活在北半球寒带及北极圈内的驯鹿,每年春季从苔原南部的针叶林中迁移到苔原带的北部,这是由于冬季驯鹿在森林中不被大风雪所袭击,而且又有充足的食物,有利于冬季的繁殖活动。夏季离开森林地带可以躲避蚊虫侵扰,同时在苔原地带可以找到更好的食物,便于抚育幼鹿。非洲的一些哺乳动物也进行周期性的迁移。在热带非洲,当雨季开始时,一些沙漠和草原地带旱生植物迅速复苏成长起来,地面为鲜艳的花草所覆盖,这时羚羊、斑马等草食动物离开高山和河流洼地,向复苏了的草原和沙漠集中。跟踪在这些有蹄类动物后面的是狮、豹等肉食类猛兽和猎狗、豺狼等。当雨季结束,草原在阳光的照射下干枯死去,动物又开始反向迁移。

水中鱼类的周期性迁移通常称为鱼类洄游。鱼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在其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要求不同的环境条件。如产卵期要求的条件和育肥期不同,而越冬又需要一些特殊的条件。这些因素导致鱼类在寻找每一个生活时期所需要的条件时进行迁移。如中华鲟鱼、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大马哈鱼就属于洄游鱼。大马哈鱼栖息在北太平洋中,每年初秋,成熟的大马哈鱼开始集中,成群到达鄂霍次克海沿岸的河流河口地区,然后逆流而上,到达河的上游产卵。大马哈鱼能以每昼夜30~35km的速度沿河上溯,并能克服极大的湍流和瀑布障碍,形成“鲤鱼跳龙门”式的自然奇观。小鱼在第二年的春天开始沿河而下,在夏天到达海中,在海洋中生活3—5年成熟后,又开始向它们出生的方向游去。

动物由于生殖、觅食或为了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往往群居于一地,形成壮观的动物集聚现象。如青海湖地区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每年夏季吸引大批的鸟类在此集聚,形成奇特的景观。每年4~6月间,当青海湖冰雪消融时,各种鸟类便离开南方越冬地,不远万里会聚到这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青海湖为群山所环抱,大大小小的河流奔涌汇聚其中,湖畔的湖滨平原、沼泽草甸和湖中的小岛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丰美的水草、藻类和水中肥美的湟鱼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因此这里成为了鸟儿的乐园。青海湖观鸟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品牌。

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植被的恢复,一些城市也出现了候鸟的集聚现象。如昆明的翠湖公园、济南大明湖公园冬季都吸引来大批的鸟类集聚,为城市构筑了一道亮丽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景画。翠湖公园位于人口密集的昆明市区内,自1985年冬季开始,这里出现了一大奇观,成千上万的海鸥来这里过冬。白天约有1.5万只海鸥汇聚于此,夜间又飞往滇池、抚仙湖等处过夜。这些海鸥体大如鸽、羽毛洁白、嘴红如血,故称红嘴鸥。由于昆明四季温暖如春,适合海鸥过冬,加之昆明人视鸥如友,昆明市政府还做出不准捕捉海鸥、不准放爆竹惊吓海鸥的规定,红嘴鸥与昆明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每年11月,它们就飞来昆明过冬,次年3~4月,又离开昆明飞往我国东北及西伯利亚等地。

三、动物表演

许多动物经过人工饲养和训练,会模仿人的动作、声音或在人的指挥下做出某些技艺表演,这些特征具有吸引游人的观赏价值。如香港海洋公园的海豹、海狮、海豚等能在驯兽员的指挥下,随音乐跳跃、顶球、钻圈;泰国北部有一所大象学校,每年有6头3~5岁的幼象接受“教育”。该校的目的是经过6年时间,把大象训练成“森林产业工人”,教它驮人,用鼻子和象牙砍树、拖木头等。

许多国家自古就有斗兽的娱乐活动,今天,许多斗兽活动已成为特色旅游节目,如西班牙的斗牛、泰国的赛象、阿联酋的骆驼赛等。

相关链接:

2010年导游资格考试导游基础知识指导:生物景观

2010年导游资格考试导游基础知识指导:植物景观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