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神经症

发布时间:2012-06-01 共1页

神经症
一、案例问答题
1.一般资料:张某,男,47岁,大学毕业,中学教师j未婚。求助者主述:患者思考困难、疲劳、失眠,症状时轻时重近二十年之久。
求助者自述:自幼单纯、善良、心细,严于克己,勇于负责,乐于助人。大学毕业后在某中学任教,一腔心血均倾注于教育事业,但因家庭出身有"问题",总受冷遇。婚姻问题因此迟迟未能解决。文革中被批斗打骂,受尽侮辱,曾有过轻生的念头。终因患者没有"重大"问题,被从宽发落,调到一所偏僻的乡村中学。此后患者忍气吞声,任劳任怨。白天辛辛苦苦,小小心心,夜里担惊受怕,辗转难眠,担心飞来横祸。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脑子不太清晰,读书撰文均不能持久。后因落实政策调回某市中学,并委以教研室主任之职。虽踌躇满志,却力不从心。看到反映文革时期的伤痕文学,每每不禁泪下,很难自制。脑子里思绪如云,剪不断,理还乱。有时紧张、着急,常叹自己报国无门,但又不甘拜下风,自恃天生我才必有用。一遇到人际纠纷或工作紧张,脑内就左思右想,杂乱无章,而且不由自主,想不想也不行,难以入睡,甚至彻夜不眠。白天则精力疲乏,哈欠不断,昏昏欲睡。自诉"一拿起书就想睡,一上床就清醒起来"。又诉全身无力,一动就想停,一停就想坐,一坐就想躺,躺下来又睡不着,很是难受。
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求助者顶部脱发较多,爱直抒己见,爱打抱不平,同事反映其方法简单,易激动,易发怒;常常满腹牢骚,仿佛带有一种弥散性的敌意,瞧什么人都不顺眼,遇什么事都不顺心。
根据案例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资料整理。
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3.对该案例如何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4.对该案例应该选择何种量表进行检查?
5.作为咨询师,需向求助者明确的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有哪些?
6.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
7.如何确定本案例的咨询目标?
8.在本案例中,对确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
1.答:对该求助者目前状态的资料整理如下:
(1)心理及精神状态:思考困难、易激动、发怒、失眠、紧张;注意力不易集中,脑子不太清晰。
(2)生理功能改变:头晕、疲劳、昏昏欲睡。
(3)社会功能状况:工作效率降低,脑子里思绪如云,剪不断,理还乱;社会交往很少,人际交往紧张。
2.答: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思考困难、疲劳、失眠;注意力不易集中,易激动、发怒。
3.答:(1)对该案例的诊断
对该案例的诊断是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神经衰弱。其理由如下:神经衰弱的症状可分三组:①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②情绪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③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
根据案例描述可知本案例求助者符合神经衰弱的各种症状,因此对该案例的诊断为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神经衰弱。
(2)对该案例的鉴别诊断
①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精神分裂症早期也有神经衰弱的症状,但常常伴有思维障碍和人格改变,如孤僻、淡漠、行为怪异、幻觉、妄想等,无自知力和求医愿望,本案例无此典型症状,而且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知情意统一,主观和客观一致,逻辑思维清晰,无幻听、被害妄想等典型精神病的症状,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可排除精神病。
②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症虽有神经衰弱的症状,但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消极悲观,兴趣减退,有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本案例无此典型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③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的焦虑为原发症状,本案例的焦虑为继发症状,且以精神易兴奋、易疲劳为特征,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
4.答:对该案例进行检查应该选择的量表有:
(1)EPQ测验,不但可以直观地判断出被试者的内外向性、精神质以及情绪稳定性,还可判断其气质类型。本案例中也可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2)SCL-90测验,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在咨询门诊中常作为了解就诊者或受咨询者心理卫生问题的一种评定工具。
(3)SDS可以评定抑郁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特别适用于发现抑郁症病人。
(4)SAS可以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
5.答:作为咨询师,需向该求助者明确的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如下: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①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②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③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①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②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③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6.答: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量化评定时,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
(1)病程:本案例求助者的病程较长,有20年之久,评为3分。
(2)精神痛苦程度: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较重,但经自己调整可以得到缓解,评为2分。
(3)社会功能:求助者虽然受到情绪的影响,但是能坚持工作,只是工作有些力不从心,评为2分。
总分为7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
7.答:确定咨询目标的步骤如下:
(1)首先应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问题的来龙去脉,求助者的真实想法及其深层原因,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
(2)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就是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时求助者急于解决的问题不只一个,目标的确立就要分轻重缓急。一种是先解决主要的,再解决次要的,首先解决的问题,需要求助者与咨询师的共同参与、共同配合。
(3)本案例的近期咨询目标主要有:
①改变该求助者认为自己报国无门、力不从心的错误认知评价。
②改善该求助者注意力状况。
③改变该求助者精神紧张的情绪。
④改变该求助者的社会交往状况。
⑤改变该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在达到上述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的终极目标。
8.答:在本案例中,对确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可进行如下评价:
(1)改善求助者认知、情绪、意向、行为、社会方面的困扰,属于心理学范畴。
(2)消除或减轻该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状态。
(3)从该求助者自身的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看,确定的咨询目标都是可行的。
(4)改变该求助者错误的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
(5)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可以评估的。如可以使用心理测验分数作为量化评定指标。
(6)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该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讲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认可该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
(7)在拟定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考虑到以症状消除为主的近期目标,也考虑到以自我发展、自我认识为主的远期目标,并将其有效结合。
 
2.一般资料:莫某,男性,高二学生,自己来咨询。
求助者自述:两年前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在看一部二战时期电影,看到日本士兵在一个孤岛上杀当地居民并吃人肉。当时我心里感到非常恐怖,想不通人为什么会吃同类,不敢再看下去就把电视机关了。可是那种镜头反复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很可怕,让我很难受。还有一次我在街上走,无意中看到一张宣传有关"艾滋病"防治的图片,那个可怕的又黑又干的非洲小孩的形象老是出现在我脑海里,我心里有一种很强烈的厌恶感,努力不去想它但做不到。从那以后,凡是恐怖的电视,图片或有杀人之类的报道我都不敢看。
我从小就受"与人为善"的家庭教育,平时我喜欢看一些孔子孟子的关于"仁义道德礼仪孝顺"方面的书,做事严谨仔细,一丝不苟,每次考试要争第一,追求完美,不能容忍自己有一点杂念。同时对社会上的很多事情看不惯,但又感到社会现实与我的理想有太大的差距。
平时生活中经常听到别人谈一些有关性方面的事,我会想这是不是人肉或人的心脏;明明看清楚了也知道是猪肉,但就是这样想。家里人烧的肉类我也不敢放心吃,怕吃的是人肉;这些想法让我感到很痛苦。
其实,我的问题很多很多,要反复掰自己的手指关节,一定要掰响,一天要掰数十次,不掰就难受;做作业要反复检查,特别是做选择题,心里明知选好了A,但就是不放心,生怕选的是B,要反复核对,一门考试下来,人感到特别累,题目经常做不完。
看到刀剪也很紧张,但并不是怕刀剪本身,而是看到以后会突然产生一种"要拿刀剪砍人"的冲动,站在高楼上时也会突然冒出一个"跳下水"的念头。我肯定不会真的那样做,但这些想法太恐怖了,却无法控制它们。我曾想过一些办法但没有用。
我只有17岁,别人都没有这样的想法,活得很愉快,可我却有这么多的烦恼,人都快疯了,有时真感到这样生活太累了,还不如死掉,但想想含辛茹苦的父母又于心不忍。希望医生你能帮帮我。
心理测验:SCL-90:

MMPI报告:


咨询过程与效果评定:全面了解其情况后共同制定了具体的咨询方案,共进行了8次咨询,首先咨询明确其心理紊乱的性质、程度、并进行了有关的心理测验。第二次咨询采用精神分析理论对求助者心理紊乱形成的人格因素进行探讨,让其领悟到"超我"的力量过于强烈,过分压制了"本我"的能量。告诉他可采取适当的发泄途径来进行"本我"能量的释放,同时调整其认知评价系统,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后面5次进行放松训练、系统脱敏,布置心理作业记录在治疗过程中的主观想法和情绪体验。咨询结束时,SCL-90测验显示:强迫分为2.3分,焦虑分为2.4分,其他因子为阴性。尽管求助者的上述症状表现尚未完全消失,但对其学习、生活无明显影响,已取得了显著改善。
根据以上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2.该求助者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症状?
3.该求助者的诊断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4.请分析导致该求助者心理紊乱的原因?
5.通常从哪几方面来判断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
6.通常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咨询效果的评估?
7.采用谈话法收集资料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8.该求助者的MMPI测验结果有哪几个异常高分点,是否符合神经症测图?
 

 

正确答案:
1.答:(1)对本求助者的初步诊断为心理异常、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
(2)诊断的依据如下:
①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判断。求助者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求助者失去了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求助者的认知与意志行动出现了不协调(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求助者的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可以判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属于异常。
②求助者的自知力完好,主动求医,因此,排除重性精神病。
③求助者病程有两年,其社会功能受到损伤,求助者的临床症状包括焦虑、抑郁、恐怖等,有主动求医的愿望。根据许又新教授的评分标准,求助者的病程为2年,记3分,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为中度,记2分,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为中度,记2分,因此,求助者属于神经症。
④求助者的主导症状为强迫。它包括:强迫回忆,如反复回想吃人镜头、反复回想艾滋病的防治图片;强迫行为,如反复核对、掰手指;强迫意向,如要拿刀剪砍人的冲动、站在高楼边跳下去的冲动。
因此,初步诊断求助者为心理异常、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
2.答:根据本案例提供的资料,求助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在:
(1)强迫观念
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患者自己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但事实上常常是违背患者的意愿,想摆脱,又摆脱不了,患者为此而苦恼。本案例中求助者对恐怖画面的反复回忆属于强迫观念。
(2)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是一种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本案例中,求助者做作业反复核对,反复掰手指都属于强迫行为。
(3)强迫意向
强迫意向是指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不符合当时情境的冲动。本案例中,求助者看到刀剪就产生要拿刀剪砍人的冲动,以及站在高楼上就想跳下去的冲动都属于强迫意向。
(4)抑郁
抑郁即情绪低落,表现为求助者经常面带愁容表情痛苦悲伤,自诉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过多)。本案例中,求助者产生轻生的念头就属于情绪低落的表现。
(5)焦虑
患者在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其自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解劝也不能消除其焦虑。常常伴有憋气、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3.答:该求助者的诊断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与重性精神障碍相鉴别
求助者自知力完好、主动求医,因此排除重性精神障碍。
(2)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求助者虽有典型的抑郁症状,但是抑郁是由强迫所引起的,属于强迫的伴发症状,而不是主导症状,因此,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凡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躯体疾病的焦虑应诊断为焦虑综合征。其他精神病理状态如幻觉、妄想、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恐惧症等伴发的焦虑,不应诊断为焦虑症。
4.答:导致求助者心理紊乱的原因包括生物性原因、社会性原因和心理性原因。
(1)生物性原因
导致心理紊乱的生物性原因,主要指相关的躯体疾病、求助者年龄及性别。对于本案例,根据案例的资料,未发现求助者有任何相关的躯体疾病,因此,排除躯体疾病致病的可能。求助者的年龄为17岁,处在青春期,因此,其年龄可能是其心理紊乱产生的原因之一。
(2)社会性原因
导致心理紊乱的社会性原因,主要指相关的生活事件、人际关系以及生存环境。对于本案例,求助者两年前看的电影中人吃人的镜头,以及求助者在街上无意中看到的宣传"艾滋病"防治的图片,应该是与其心理紊乱产生直接相关的生活事件。求助者的家庭教育也是导致其心理紊乱的社会性原因。
(3)心理性原因
导致心理紊乱的心理性原因,主要是指求助者认知因素。对于本案例,求助者追求完美、做事严谨、一丝不苟的性格,是其强迫性神经症易感性的根源。
5.答:同类心理问题,其严重程度差异很大。判断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求助者的主诉。求助者的主诉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判断求助者心理紊乱严重程度的方法。但是求助者的主诉往往带有主观情绪,对症状可能有夸大或者不实,同时求助者的主诉的可信性,是建立在求助者有自知力的基础上,对于自知力受损的求助者其主诉的意义则不大。因此,求助者的主诉并不是判断求助者心理紊乱严重程度的惟一依据。
(2)仔细观察求助者实际的情绪反应和社会适应表现。求助者实际的情绪反应和社会适应表现是判断其心理紊乱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准。求助者的主诉受其情绪及自知力等因素的干扰,但其实际的情绪反应和社会适应表现则相对客观。
(3)家人、同事、朋友的反映。求助者家人、同事、朋友的反映,也是判断求助者心理紊乱程度的重要依据,是求助者自述的有效补充,同时可以与咨询师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料进行相互验证,提高资料的可靠程度。
(4)参考心理测验等检测工具的评估结果。心理测验等检测工具的评估结果能对求助者心理问题及症状进行定量描述,咨询师可以将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定性资料与这些定量资料相互补充,从而对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有个较全面的描述。
(5)还可以根据以下若干因素来分析,比如,导致心理问题的挫折源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本身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外界支持的多少,自身调节能力的强弱等,它们都会直接影响到心理问题的发展程度。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若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点,那么问题的复杂程度就比较大,如,问题发生的时间早,比如早在儿童时期有过精神创伤;根源埋得深,求助者已经遗忘;问题已经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与性格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偏内向、易忧郁和焦虑、过分敏感等性格。这些求助者较没有这些特征的求助者所需的咨询时间将更长,难度更大。
6.答:咨询效果评定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进行: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比如,求助者认为自己原来害怕的事物现在不再害怕了,原来无法接受的现实现在开始正视了,对自己的满意程度上升了等。
(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比如,开始正常上班、上学,与人交往、相处状况得到改善,工作、学习效率提高了等。
(3)求助者周围人士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比如,不再乱发脾气、摔东西,与父母或孩子的沟通加强了。
(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试结果的比较。比如某些心理症状量表的分数得到改善。
(5)咨询员的评定。根据咨询员的观察,求助者在情绪、认知和独立性等方面有进步,自我评价更积极,敢于面对困难了等。评价的内容应以咨询目标为主,只有目标内容的改善,才是咨询的直接成效。
7.答:采用谈话法收集资料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接待、提问、倾听过程中,态度必须保持中性,咨询员的面部表情、提问的语词、动作,均不可表达出对谈话的哪类内容感兴趣,不然可能有暗示和诱导因素介入到摄人性谈话中,从而使求助者的报告产生偏离,丢失客观信息。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咨询员在摄人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人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8.答:(1)本案例求助者MMPI的测验异常高点依次为:Pt、D、Hs,除三个异常高点外,Hy、Pd、Mf、Pa、Sc、Si均在临界值(60)以上。求助者MMPI的效度量表分析:L量表的原始分小于10,因此,测验有效。
(2)求助者的3个异常高分点为1、2、7符合焦虑性神经症的测图。神经症的测图形式为左高右低,求助者的测图基本上符合神经症测图。
 
3.一般情况:求助者,女,20岁,汉族,大学在校生,相貌出众,因害怕异性的身体接触前来咨询。
求助者自述:我无法与男生交往,我害怕被男生拥抱,只要一提到要和我拥抱,我就全身发抖、心跳加快、全身肌肉紧张。我也曾经暗下决心,不害怕,但是屡屡受挫。因而十分沮丧。旷日持久,便自卑自怜,甚至看到电视或别人提到"拥抱"二字都会胆战心惊。去年考上某大学,先后结识三位男友都是因为拒绝身体接触而分手。我已经到了结交男朋友的年龄,父母也经常问起,我现在感觉对爱"无能",没有过性生活经历。与异性相处时,通常感受到压力。希望您能帮助我。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表现的有礼貌,表情羞愧。喜欢白色、粉红色衣服。喜欢结交心地善良、不会使小心眼并且助人为乐的朋友。
求助者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独生子女,她自幼懂事听话,不爱多讲话,只有少数女同学可以谈心。母亲(3年前去世)对她很严厉,也很爱她。高中以后,当有陌生人在聊天的场所,感到很闷,几乎不出声,除非他们主动问她。和熟悉的人聊天,很健谈。
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过程了解到,在求助者13岁的一个夏天,求助者在学校窗台望景,当时学校放假了,教室和校园里没有人,班里有个男孩子过来和她聊天,突然搂住她乱摸,强行吻她,求助者为了逃脱就向他的喉结处狠狠的按下去,他顿时喘不过气来就放开了,上衣已经被他解开了。她吓得浑身发抖,就奋力逃跑,当时学校微机室房开着,里面有学习的学生,跑到那里,他才走掉。后来那段时间无论是谁,哪怕是爸爸拍她一下,她都吓得直哆嗦。别人总说她是个"胆小鬼"。16岁的一天观看电视剧中男生强吻女生的场景,吓的抖个不停。
经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求助者最终摆脱了对与异性身体接触的恐惧。
请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
2.试分析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心理咨询个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4.简述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
5.对本案例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
6.针对本案例。你认为应拟定的咨询目标是什么?
7.试述有效的咨询目标的特点。
8.实施厌恶疗法应当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
1.(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心理异常、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
(2)诊断依据如下:
①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并不统一,表现为求助者对本不该引起恐怖情绪的事物的极度恐怖。因此,求助者属于心理异常。
②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的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排除精神病。
③求助者的临床症状以恐惧为主,对与异性身体接触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是突出症状;内容泛化,病程较长,社会功能已受损,因此,求助者符合恐怖性神经症的诊断。
2.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生物学因素、社会性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生物学因素求助者为20岁的女性。
(2)社会性因素
①早年的创伤性事件:求助者13岁遭受的性骚扰对求助者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求助者16岁观看电视剧中男生强吻女生的情景,唤起了求助者之前的痛苦记忆,使她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伤害。
②家庭教养方式:母亲求助者很严厉。
③求助者的朋友较少,无法得到社会支持系统的有效帮助。
(3)心理因素求助者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陌生人沟通。
3.心理咨询个案应包括的各项内容如下:
(1)一般背景资料,如性别、年龄、民族、职业、职务、职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联络方式等。
(2)来访原因,如学习问题、工作问题、婚恋问题、情绪问题、个性问题、人际关系、子女教育、疾病困扰或求助者表达的其他重要问题。
(3)现主要症状,指当前问题或症状的程度、频率、发生时间及起因。
(4)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持体系。
(5)个人的情绪、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自我认识评价及常用的应对方式。
(6)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如注重可能有遗传或相互影响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或心身反应特征。
(7)心理测试结果,如根据需要所做的智力、情绪、人格、适应性、心理健康状况、神经心理等测试结果。
(8)咨询师的一般印象,包括外貌、仪表、情绪、注意水平、防御方式、语言表达、理解能力、配合程度等。
(9)诊断与评价意见。
(10)处理意见与咨询方案。
(11)咨询各阶段及效果分析。
4.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可分为三大类: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
(1)精神正常人群,在现实生活中会面对许多问题,如婚姻家庭问题,择业求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等。他们面对上述自我发展问题时,需要做出理想的选择,以便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在这时,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向他们提供心理学帮助,这类咨询,叫发展性咨询。
(2)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长期处在困惑、内心冲突之中,或者遭到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失去心理平衡,心理健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尽管他们的精神仍然是正常的,但心理健康水平却下降许多,出现了严重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甚至达到"可疑神经症"的状态。这时,心理咨询师所提供的帮助,叫心理健康咨询。
(3)经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他们的心理活动已经基本回复正常,转为正常的人,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他们康复社会功能、防止疾病的复发。但是,对于临床治愈后的精神病人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时,必须严格限制在一定条件之内。有时必须与精神科医生协同工作。
5.对本案例需要做的鉴别诊断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求助者的自知力完好,有主动求治的愿望,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的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分裂症。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焦虑性神经症的焦虑为原发症状,本案例中,求助者虽出现了一定的焦虑症状,但是焦虑是恐惧的继发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抑郁性神经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消极悲观、兴趣减退,有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本案例无此典型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6.心理咨询目标应该是从一般、普遍、宏观、远期的目标到特殊、具体、微观、近期的目标这样一个连续体。心理咨询的具体目标的着眼点是求助者状态的调整,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的着眼点是求助者人格的完善。
(1)本案例应拟定的具体目标:①改变求助者对异性的恐惧心理。②改善求助者的人际交往状况。③减轻负性生活事件对求助者的影响。
(2)本案例应拟定的终极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人格,帮助求助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更好的适应生活。
7.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具体
目标不具体,就难以操作和判断,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见到效果。比如,消除初次约会的焦虑,能正常入睡等等。有时候,求助者的目标可能比较模糊或抽象,比如,希望更有能力。这时,咨询师就应该和求助者共同讨论希望更有能力的标准是什么,现在哪些方面不足,有哪些因素阻碍,需要发展哪些能力等。经过分析,使求助者模糊的目标逐渐清晰起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步骤来实施。这也是大目标与小目标的关系,大目标要分解成不同层次的小目标,通过达成小目标而累积成大目标。所以,具体目标是应该受终极目标指引的具体目标,而不是孤立的具体目标。
(2)可行
目标没有可行性;超出了求助者可能的水平(如没有体育才能的人想成为体育明星),或现有的可能水平(如不及格者想一下子达到优秀水平),或超出了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等等,则目标就很难达到。此外,经济条件等因素也会成为影响可行性的因素。对于不可行的目标,咨询师要帮助重新修订以符合实际,比如调整目标或把目标分解为可行的一个个具体目标。对于由于咨询师的原因而难以达到目标,也要同求助者讲清,重新制定目标或中止咨询或转介给合适的咨询师。
(3)积极
这一条容易被人们忽视,但意义很大,目标的有效性,在于目标是积极的,是符合人们发展需要的。有些目标虽能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但却是消极的,那就是不足取的。
(4)双方可以接受
一般来说,咨询目标应该由双方共同商定。无论是求助者提出或咨询师确定的咨询目标,最好是双方都可接受的。若双方的目标有差异,则应通过双方交流来修正。若无法协调,应以求助者的要求为主。若咨询师无法认可,也可中止咨询关系或转介给别的咨询师。
(5)属于心理学性质
对于不牵涉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心理障碍问题、心理适应问题、心理发展问题。对于有躯体疾病又有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心理咨询的目标并不是解决躯体疾病,而是针对躯体疾病引起的心理不适,或者针对引起躯体疾病的心理因素。此时心理学的目标和医学的目标会有联系,但两者仍有明显差异。在医疗部门,虽然也会涉及心理咨询的思想和方法,但本质上是医学模式的。而心理咨询中,虽然有时也需要药物或其他医疗手段的辅助,但主要的和首要的是心理学的方法。
(6)可以评估
目标无法评估,则不称其为目标。及时评估,有助于看到进步,鼓舞双方信心,可发现不足,及时调整目标或措施。当然,咨询目标的达成,有些可直接表现为行动,有些则可能是观念的转变,情感的调节,后者亦可用心理测验量表评定。
(7)多层次统一
咨询目标是多层次的,既有眼前目标,又有长远目标;既有特殊目标,又有一般目标;既有局部目标,又有整体目标。有效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目标的协调统一。只重视眼前的局部的目标,虽可促进求助者的变化,但其改变可能是个别的、局部的、表面的、甚至是暂时的。只有把这些变化纳入到一个更庞大的发展系统中去,才能促进求助者发生本质的变化。
8.厌恶疗法是用令人厌恶的刺激抑制或清除不良情绪反应及与之有关的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实施厌恶疗法应当注意的事项主要有:
(1)不具备使用条件的咨询机构或个人,不可采用厌恶疗法。厌恶刺激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但是作为一种医疗措施,它又必须是无害的,起码是安全的。所以厌恶疗法必须在严格控制下使用。
(2)如果采用厌恶疗法,求助者与咨询师一定要签订知情同意书。
(3)靶症状要单一而且具体。例如一位酗酒成瘾者要求戒酒,尽管他同时还有吸烟等不良嗜好,咨询师只选择饮酒行为作为靶症状,这叫做症状单一。而且必须针对他最常饮用的某种酒,即一定的酒精浓度和一定的量,这叫具体。另外,动作单一而具体,才便于培养和建立条件反射。例如人们饮酒时常常边喝酒边吃菜,治疗时要注意把非靶症状的行为剔除,只让喝酒,不让吃菜。否则针对喝酒的厌恶治疗会株连到吃菜,以至于治疗后吃菜时也产生厌恶反应。
(4)厌恶体验与不良行为应该是同步的。但不是每种刺激都能立即产生厌恶体验的,时间要控制准确。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