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务员考试辅导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详解

发布时间:2016-08-25 共1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它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与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在一个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以一种所有制占统治地位,同时并存着其他所有制形式,居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该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以往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按劳分配。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了依靠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而无偿占有他人剩余劳动的可能性,按劳分配以劳动作为个人收人分配的共同尺度,既承认差别,又不能因为收入的差别而形成贫富悬殊。因此,社会主义要实现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必须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制度性保障条件。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的。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增多,其结果必须是劳动人民在物质文化生活上的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私有制社会的本质所在。但共同富裕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进程,即表现为生产力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过程。因此,在我国现阶段,要允许、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提倡先富帮助、带动后富。同时,不能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全社会实行同步富裕或同时富裕,也不能理解为完全平均,要承认地区、劳动者之间在富裕速度、程度上的差别,否则势必导致普遍的、整体的贫穷和落后。一部分人先富产生的富裕程度的差别,是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差别,并非少数人成为剥削者、大多数人陷入贫困的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就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来体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基本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就在于剩余产品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这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建立的客观依据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根本不同的,区别在于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现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条件下的并存,而过渡时期是以私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条件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私有制经济处于被改造条件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本质上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是国家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只有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②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只有根据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实行多种不同的所有制,使所有制结构与生产力结构相适应,才能发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本身的发展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它不能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所有问题。这也要求我们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二)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多种实现形式
 
  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不同形式,只是公有化范围不同,不存在高级形式和低级形式之分。无论是国有和集体所有制,还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各方面的经济关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这些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随着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改革的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一定会更加多样化。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强化产权约束,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这一形式有利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我们应该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股份制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其性质如何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由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制经济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企业可以独立地运用和经营所有者投资形成的资本,有利于实行政企分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促使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活动,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通过发行股票广泛地筹集资金,有利于解决企业发展资本不足的问题,还有利于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股份合作制是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点的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它是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它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为基础,劳动者除了按劳动取得报酬外,还应按其投人的资本额取得相应的收人。所以,它既不同于股份制,又不同于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企业中的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者,共同劳动,共担风险,利益共享,使劳动者与企业利益结为一体,从而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要支持和鼓励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展。
 
  (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二是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才有充分的经济实力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三是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四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总之,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是我们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基本前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才能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否定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就是否定社会主义。
 
  (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靠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实现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弓I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个体经济是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私有制经济。既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这是个体经济的显著特点。个体经济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不剥削他人的劳动,不具有剥削性质。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又是私有制经济。在个体经济中,劳动者与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劳动产品归自己所有。
 
  个体经济是一种有着漫长发展历史的经济形式,它存在于各个社会形态之中。个体经济之所以能够在各个社会形态中长期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它自身具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经济是以简单工具和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同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只要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在全社会范围内淘汰这样的生产力水平,个体经济就有存在的客观性和必要性。二是个体经济具有分散性、经营多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个体经济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广泛需要,而这又是其他经济形式所不能替代的。正是由于社会经济生活对个体经济有着广泛的需要,所以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其他经济成分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充分利用闲散劳动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增加社会生产,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要。它以规模小、经营灵活、适应性强等优势,弥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不足,为人民生活提供方便。它不需要国家投资,又可以为国家增加税收。它可以扩大各种就业机会,减轻国家的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在积极发展个体经济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它的管理和引导,使其走上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一种私有制经济。私营经济依靠雇佣劳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劳动者通过雇佣关系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成果归私营企业主所有,因而它在性质上是属于存在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私营经济中生产资料同劳动者是分离的,私营企业主占有和支配相当数量的生产资料,雇佣较多的工人,依靠雇佣劳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劳动者在他人意志的支配下,通过雇佣关系同生产资料相结合。
 
  我国私营经济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具有存在的客观经济条件。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而且很不平衡,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不仅城镇有大量下岗工人和新参加工作的劳动者需要就业,而且农村中还存在大批过剩的劳动力。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大量农业劳动力需要转向非农产业。而现阶段公有经济还不可能吸收这样庞大的劳动力,不可能全部包下来。同时,我国的公有经济还无力覆盖整个经济领域。在这种情况下,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实现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有利于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搞活经济,发展生产。私营经济的出现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私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和引导,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限制它的消极作用,使之健康发展。
 
  外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外商投资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这里所谈的外资,是指中国内地以外的台港澳地区及外国人资本的在华投资。使用外资这个概念,主要是与作为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各种所有制的投资相区别。而不是仅仅用以区别中国和外国的投资。中外合资企业,是指我国同外商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一般是指由外商出资金、设备,我方出土地、劳力合作经营的企业。这种企业,在合同期内外商可用提取折旧费的办法收回投资,并分享企业利润,合同期满后所有财产归我方所有。外商独资企业,是指外商经我国批准,在我国境内租赁土地、独自投资、独自管理、自负盈亏的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外资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所吸收的外资,除个别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的投资外,绝大多数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境外和海外资本家的投资,其资本当然是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他们所获得的利润,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因此,这些企业中具有资本主义经济的成分。但是,这些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和调节下,同社会主义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都要遵守我国的法律,接受我国政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合资、合作经营企业还包含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股份,其中相当部分是由国家和集体控股的,双方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负盈亏。因此,外资经济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经济,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至于由国家集体控股的合资企业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外资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外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加速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我国企业管理的水平。有利于沟通和开辟我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促进外贸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国内就业人口,培养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发展外资经济,既要为外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也要加强对外资的管理,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外资经济的积极作用,尽可能地限制其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消极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一)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
 
  在我国现阶段,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农户和居民。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从现代企业的一般特征看,企业是产品及劳务的生产经营单位,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的经济组织。作为企业,它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①它必须是该组织内各当事人经济权利的集合,即所有者权利、经营者权利和劳动者权利的集合。②这种经济权利的集合,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实现并在内部分工的基础上形成职权划分和协作关系。③它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能独立承担财产责任和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
 
  (二)企业性质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企业具有两重属性:既是生产要素结合的组织形式,又体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企业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按经济性质,我国现有企业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按资本组织形式,企业可分为:有限责任企业、股份有限企业、合伙企业、合作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业主制企业等。按技术装备水平,企业可分为现代化企业和非现代化企业。按规模和综合生产能力,企业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按生产经营品种,企业可分为工业企业、农业企业、交能运输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信息企业等。按企业的生产要素构成比例,企业可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
 
  (三)构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是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的新型企业制度。
 
  (1)产权清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出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形成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对注人企业的资本金具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产权关系清晰,就是要用法律来界定出资者和企业法人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2)权责明确。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这种权益表现为三方面:即资产受益权、重大决策权、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3)政企分开。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应依法破产。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直接受市场调节,参与市场竞争,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政府处在企业之外,既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不用超经济的手段保护企业,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4)管理科学。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会)、决策机构(董事会)、管理机构(经理班子)、监督机构(监事会),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通过法律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在组织管理制度方面,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经济核算制度。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现代产权制度有四大特征:一是归属清晰,二是权责明确,三是保护严格,四是流转顺畅。前两个特征决定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清晰和权责明确的特征。后两个特征说明了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公司制企业是以法人制度为核心的企业。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公司可以有不同类型,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单一投资主体的可依法改组为独资公司,多个投资主体的可依法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只能是少数。国有股权在公司中占有多少份额比较合适,可按不同产业和股权分散程度区别处理。生产某些特殊产品的公司和军工企业应由国家独资经营,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国家要控股并吸收非国有资金人股,以扩大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影响范围。实行公司制不是简单更换名称,也不是单纯为了筹集资金,而要着重于转换机制。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还要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改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没有一个发达、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就缺乏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构成市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市场等各种市场。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除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消费品市场,重点是培育和健全各类要素市场,加强市场法规的建设,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和制止不正当竞争,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目标是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只有建立这样的市场体系,才能形成市场价值,才能形成合理的平均利润,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完善市场体系
 
  生产要素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统称,一般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商品化,以商品形式在市场上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流动和配置,从而形成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用于生产要素的交易,不一定有固定和有形的场所。生产要素市场主要包括:①金融市场,有提供长期运营资本的资本市场,有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的货币市场,还有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②产权市场,既包括企业产权交易、股权转让市场,又包括技术产权交易市场;③劳动力市场,提供劳动力按供求关系进行流动的场所;④土地市场,进行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交易和转让;⑤技术市场,技术贸易的具体形式很多,最典型的是技术转让,技术转让最主要的形式是许可证贸易。
 
  我国商品市场领域经过多年的改革,初步建立了有效的市场机制,这为生产要素市场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迫切要求进一步发展、完善生产要素市场。要以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发展土地、产权、劳动力、技术市场,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的重点。
 
  资本在大多数生产领域仍是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发展资本市场是建立生产要素市场中的核心内容。
 
  我国资本市场在近10多年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上市公司数逐年上升,投资者不断增加,但从总体上看,仍是以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偏低。同时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规范,存在市场结构单一、层次少、投资品种不足等问题,需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开放,不断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注重建立多层次(较高、较低层次)、多产品(股票、债券和衍生金融产品)的市场体系。
 
  发展土地、产权、劳动力和技术市场。土地市场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土地市场以公有制为基础,只交易使用权,不让渡所有权,土地市场通过租金和土地出让价格等信号,促使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产权市场的发展能够活跃企业产权交易,丰富企业配置要素的方式,降低重组成本,有利于优化存量资源的配置。劳动力市场能够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和布局。工资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主要信号调节着市场供求,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要通过发展劳动力市场来扩大劳动人口的择业范围,既有利于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扩大就业。技术市场能使各种特定技术迅速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而形成生产能力。技术市场的主要形式有:专利权转让、常设技术市场、技术交流会和技术咨询服务、许可证交易等。技术市场的建立,能够形成技术价格,实现技术的价值,加快技术推广,加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三)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是维系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它构成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制约。当前市场秩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交易行为不规范,违规行为屡屡发生,特别是假冒伪劣、商标侵权、虚假广告问题突出,损害消费者利益、生产者利益,直接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存在地区封锁、部门垄断、人为分割市场的现象,限制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因此,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十分重要,应该采取多项有力措施综合治理。
 
  (1)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挥规模化、网络化、连锁化的现代流通方式,保证商品和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
 
  (2)培育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行为规范的市场主体,它们能够自律并约束违规行为。市场主体自身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3)加强信用建设。信用既属于道德范畴,又属于经济范畴。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为此要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广泛采用现代化监督手段,综合利用有关信用的信息网络资源,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
 
  (4)强化法治,从严监管。要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要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追究衔接的机制,坚决防止和纠正违法不究、以罚代刑的现象,加大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要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要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