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护理学考试专业基本知识考点解析(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

发布时间:2012-02-09 共1页

 第十三节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一)静脉输液目的
静脉输液(:intravenousinfusion),即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和药液直接滴入静脉内的方法。
目的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以预防和纠正体液与酸碱平衡紊乱。常用于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失水。如剧烈呕吐、腹泻、酸碱代谢紊乱、大手术后的患者。
2.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常用于大出血、大面积烧伤、休克等患者。
3.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肠道吸收障碍、禁食或不能进食者,如昏迷、口腔疾患等患者。
4.静脉内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常用于各种感染、中毒、组织水肿等,如输入抗生素控制感染,输入利尿剂利尿、消肿等。
(二)静脉输液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对于特殊患者,操作者在进针时须戴手套。
2.如需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血管,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3.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根据用药原则、患者的病情需要以及药物性质等或遵医嘱,有计划地、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以使其尽快达到治疗效果。
4.需加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应确保针头在血管内,以免造成对组织损害。
5.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耐心倾听取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患者全身及局部反应,及时处理输液故障或输液反应。
6.连续输液24小时以上者,须每日更换输液器或输液瓶。
7.输液前要注意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输液过程中要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毕要及时拔针,严防造成空气栓塞。
8.为了保证安全输液须做到:严格掌握输入溶液的适应症,选用优质溶液与药液,使用一次性输液用具,采用密闭式输液,并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监护。
9.如为颈外静脉穿刺插管输液时,须注意:
1)硅胶管内如有回血,应及时用肝素稀释液冲注,以免血凝块堵塞硅胶管。
2)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如发现滴人不畅,应检查硅胶管是否弯曲或滑出血管外。
3)每天用苯扎溴铵酊液消毒穿刺点与周围皮肤,并更换敷料。用0.9%过氧乙酸溶液擦拭消毒硅胶管,注意不可用乙醇溶液擦拭,以防硅胶管老化。
(三)发热反应防治
发热反应是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
1.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所致。多由于输液器具清洁灭菌不彻底或被污染,有效期已过,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剂不纯、消毒灭菌保存不良,输液中未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等引起。
2.预防
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与有效期,输液器外包装无破损、不漏气及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治疗与护理措施
(1)轻者,可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2)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以便进行检测,查找原因。
(3)对症处理:寒颤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并注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4)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如非那根、地塞米松等。
(四)急性肺水肿防治
1.原因
(1)因输液速度过快,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所致。
(2)原有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尤其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从口鼻腔中涌出,听诊两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3.预防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与输液量,对于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者尤其需要特别慎重。
4.治疗与护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
(2)病情许可时,使患者端坐,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的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人,一般氧流量为6~8L/min,可提高肺泡内氧分压,使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减少,从而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
(4)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平喘、强心和利尿剂,达到舒张周围血管,加速体液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的目的。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给四肢加压,要求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流仍通畅。每隔5~10min轮流放松一侧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解除止血带须逐步进行。
(6)静脉放血200~300ml,可直接、有效减少回心血量,但应慎用。贫血患者,则禁忌采用。
(7)作好心理护理,安慰患者,以解除其紧张情绪。
(五)静脉炎防治
1.原因因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留置管时间过长,造成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性炎症反应所致;亦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而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2.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呈红、肿、热、痛表现,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同时宜减慢点滴速度,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
(3)静脉内置管时,应选择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留置针,同时留置时间不宜过久,并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4.治疗与护理
(1)停止在此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乙醇溶液或50%硫酸镁溶液行湿热敷,bid,每次20min。
(2)超短波理疗,qd,每次15~20min。
(3)中药治疗,将如意金黄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bid,可起到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
(4)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六)空气栓塞防治
1.原因
(1)输液前,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或输液管连接不紧密,有漏气。
(2)连续输液时,更换溶液瓶或添加液体不及时。
(3)输液毕,未及时拔针。
(4)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
进入静脉内的空气形成气栓,随血流经右心房到达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随着心脏的收缩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因而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空气于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口,致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立即死亡
2.临床表现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有突发性胸闷或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而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改变。
3.预防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空气。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连续输液时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液;输液毕及时拔针。
(3)加压输液输血时有专人守护。
4.治疗与护理
(1)立即停输,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置患者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卧位。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肺的位置处于低位,利于气泡飘移至右心室尖部,从而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将较大的气泡破碎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
(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人,以提高机体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
(3)有条件者,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七)静脉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静脉输血(bloodtransfusion),即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救和治疗措施之一。
1.备血
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和配血单,并遵医嘱抽取血标本2ml,一起送往血库,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相容试验。采血时禁忌同时采集两个患者的血标本,以免发生混淆。
2.取血
根据输血医嘱,凭取血单到血库提血,并与血库工作人员一起共同作好"三查"、"八对"。"三查",即查血液的有效期(采血日期)、血液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即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瓶)号、血型、交叉配血相容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确认无误后于交叉配血单上签全名。
3.取血后
血液取出后勿剧烈振荡,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溶血。切勿将血液加温,防止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引起反应,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min后再输入。
4.输血前,须与另一名护士再次进行"三查、八对",确定无误后方可输入。
(八)静脉输血的注意事项
1.根据输血申请单正确采集血标本,禁止同时采集两个患者的血标本。
2.在整个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输血前两名护士认真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3.输入库存血前必须认真检查血液保存时间和血液质量。正常库血上下分为二层,上层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层血细胞呈均匀暗红色,两者之间界线清楚,且无凝块。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均不可使用。即标签模糊不清;血袋破损漏血;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而颜色呈暗灰色或乳糜状;血细胞呈暗紫色,血液中有明显凝块,两者界线不清;血液保存时间过长,有效期己过等。
4.取出后的血液应在4h内输完,不可在室温下放置过久,以防变质。
5.血液制品及输血通路内不可随意加入其它药物,以防发生凝集或溶解。
6.如输入两袋以上血液时,两袋血之间须输入少量等渗盐水。
7.输血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如发生严重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处理,保留余血备查并分析原因。
8.加压输血时应有专人守护,避免发生空气栓塞。
9.输入成分血时还应注意:
(1)除红细胞外须在24小时内输完(从采血开始计时)。
(2)除血浆、白蛋白制剂外均需做交叉配血相容试验。
(3)一次输入多个献血者的成分血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以防发生过敏反应。
(4)如患者全血与成分血同时输注,应先输成分血后输全血,保证成分血新鲜输入。
(5)应严密监护输注成分血的全过程。
(九)发热输血反应
发热反应是输血过程中常见的反应。
1.原因与输入致热原有关。
(1)血液、保养液、贮血袋及输血器等被致热原污染。
(2)输血时违反无菌操作规程,造成污染。
(3)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抗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引起抗原抗体反应,引起发热。
2.临床表现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h内出现发热反应。患者先表现为畏寒或寒颤,继之高热,体温上升至38~41℃,持续时间不等,轻者1~2h后逐渐缓解。有些患者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全身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抽搐,甚至昏迷。
3.预防
严格管理血液制品和输血用具,去除致热源;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污染。
4.治疗与护理
(1)轻者,减慢滴速或暂停输血,症状可自行缓解。重者立即停输,通知医生,并保留余血与输血装置送检,查明原因。
(2)对症处理,寒颤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3)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解热镇痛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十)过敏输血反应
1.原因
(1)患者为过敏体质,对输入血液中的某些成分过敏。
(2)输入血中含致敏物质。
(3)多次输血者,体内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引起过敏反应。
2.临床表现过敏反应大多数在输血后期或将结束时发生,反应程度轻重不一,症状出现越早,反应越重。轻者表现为局限性或全身性的皮肤瘙痒或荨麻疹、口唇与眼睑水肿,常在数小时后消退。重者可因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而致呼吸困难,听诊两肺闻及哮鸣音,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3.预防
(1)加强对献血者的管理与选择,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2)在采血前4小时内,献血员不宜进食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可饮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3)患者如有过敏史,可于输血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4.治疗与护理
(1)轻者减慢滴速,密切观察。重者立即停输,通知医生,并保留余血与输血装置送检,查明原因。
(2)遵医嘱给药,可用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作皮下注射,给予异丙嗪、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人,喉头水肿者协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给予抗体克治疗。
(十一)溶血输血反应
溶血反应,即指输入血中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发生,是输血过程中最严重的反应,
1.原因
(1)输入异型血:即供血者与受血者ABO血型系统不合而造成血管内溶血。该反应发生迅速,输入10~15ml即可出现症状,后果严重。
(2)输入变质血:即输血前红细胞已溶解变质。如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妥、血液染菌或受剧烈振荡、血中加入低渗或高渗或影响血液PH值的药物,致使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解。
(3)Rh系统不合:Rh阴性者首次接受Rh阳性血液后不会发生溶血反应,但2~3周后其血清中产生抗Rh阳性抗体。当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时,即可发生溶血反应。Rh系统不合所致的溶血反应一般发生于输血后几小时至几天后,症状较轻。
2.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和发热反应相似,重者在输入血液10~15ml时,即可出现症状,死亡率高,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输入血中红细胞的凝集原与受血者血浆中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可引起四肢麻木、头部胀痛、腰背部剧痛、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寒战或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第二阶段:凝集的红细胞溶解后,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而同时第一阶段的症状加重。
第三阶段: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进入到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形成结晶体,阻塞肾小管。此外,因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导致肾小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进一步阻塞了肾小管,患者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严重者可迅速死亡。
3.预防
(1)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作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相容试验。
(2)严格执行血液采集、保存制度,防止血液变质。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差错事故。
4.治疗与护理
(1)立即停输,保留静脉通道,通知医生紧急处理,保留余血,采集患者血标本送化验室重作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相容试验。
(2)给予氧气吸人。
(3)双侧腰部封闭,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4)遵医嘱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以碱化尿液,使血红蛋白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增加,避免阻塞肾小管。
(5)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尿量变化,并作相应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休克者,配合医生进行抗休克抢救。
(6)必要时行换血疗法,以除去循环血中不符的红细胞及有害物质与抗原抗体复合物。
(7)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
(十二)大量输血后反应
大量输血,即24h内紧急输血量超过或相当于患者血液总量。常见反应有肺水肿、出血倾向和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等。
1.肺水肿其原因、症状及防治措施同静脉输液反应。
2.出血倾向
(1)原因:由于库血中的血小板已基本破坏,凝血因子减少,如长期反复输入库存血或短日寸间内输入大量库血时可引起。
(2)临床表现: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穿刺部位、手术切口、伤口处渗血,牙龈出血等,严重者出现血尿。
(3)防治
1)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尤其注意皮肤粘膜或手术伤口处有无渗血。
2)遵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或凝血因子,可每输3~5个单位库血,补充1个单位新鲜血或依据凝血因子缺乏情况补充相关成分。
3.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1)原因:在大量输血的同时也随之输人了过量的枸橼酸钠溶液,若患者肝功能不全,枸橼酸钠未完全氧化与排出,而与血中游离钙结合使血钙降低。
(2)临床表现:患者表现为手足搐搦,血压下降,出血倾向,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心率缓慢甚至心跳骤停。
(3)防治
如无禁忌,每输库血1000ml,可遵医嘱常规补充钙剂1g,即用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作静脉注射,以补充钙离子,防止低血钙发生。
(十三)其他反应
1.空气栓塞其原因、症状及防治措施同静脉输液反应。
2.传播疾病即献血者的某些疾病通过输血传播给受血者,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疟疾、梅毒等。其主要的防治措施是净化血源,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筛选、管理;提高检测技术,对血液进行严格检测,保证每袋血的质量。
综上所述,预防输血反应的关键措施是加强对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各环节的管理,层层严格把关,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十四)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即采集患者自身血液,或收集患者术中血,在需要时再回输给本人的方法。输自身血,不需要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相容试验,不会产生免疫反应,既节约血源,又防止发生输血反应,同时避免因输血而致疾病传播。其形式有以下三种:
1.术前预存血液回输符合自体输血条件的择期手术者,在术前2~3w内,采集一定量的血液贮存于4℃冰箱内,以备手术中或需要时输用。注意一次采血量不能超过总血量的12%,血液贮存时间不宜超过10d。
2.术前稀释血液回输术前自体采血,同时输注等量的血浆代用品,使血液稀释,但血容量维持正常,其目的是减少术中血细胞的丢失。采集的血液可在室温下保存4h,按需要于术中或术后回输。
3.术中回收血液回输用机械吸收装置回收患者术中流失的血液,经抗凝、过滤、分离、清洗、净化后再回输,常用于肝脾破裂、输卵管破裂等血液流入腹腔16h内,无污染和无凝血者。大量回输者,应适当补充新鲜血浆和血小板,且回输总量应限制在3500ml以内。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