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大中修养护机制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3页

    摘要 : 通过对国内外养护管理机制现状的比较,对公路大中修养护机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河北省公路养护管理新机制的参考模式。
    1 概述
    公路养护是保持路况完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的根本条件。如果公路缺养、失养,路况必然会很快下降,道路通行就必然受阻。所以在公路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养护工作。在整个公路养护工作中,路面养护是公路养护工作的中心环节。这是因为路面是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构层,关系着行车是否安全、快速、经济、舒适。因此,路面养护质量是公路养护质量考核的首要对象。
    交通部在《公路拥护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要求到2010年要基本完成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要在全国基本建立起精简高效、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办事规范的新型公路管理体制;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立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管理行政法规、养护技术规范体系,适应依法治路、规范管理的需要。
    为实现交通部这一《纲要》的要求,全国各地的交通管理部门都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但各地实际情况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为建立一种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必须结合各地的成功经验并参考国外管理模式,进行体制创新。
    我国公路大中修养护机制改革,是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精简机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公路养护队伍,提高公路养护的技术水平,实现公路养护的机械化,提高资金效率,全面提高公路养护质量。最终实现公路管理与养护生产分离,积极培育和发展公平竞争,形成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市场,实现公路养护决策、养护投资机制的科学化,养护管理机制的现代化。
    2  国内外养护管理机制现状比较
    国外发达国家的公路基本建设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即基本完成,从20世纪60年代始,各国公路适用技术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逐步转向公路养护管理方面,公路养护的投入所占公路事业资金比重已远远超过公路建设。对公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现有公路的养护维修,保证公路功能的正常发挥。
    由于国情不同,国外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差异很大,但管理目标却非常一致,就是要保证高等级公路的高效运营,使巨额建设资金能够及时收回,并不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国外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法制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及养护作业方式的机械化。
    在国内,随着公路建设的大规模发展,公路养护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公路养护在整个公路建设和管理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我国公路养护体制目前仍然带有很大的计划经济的特点,与目前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造成养护资金短缺、公路养护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
    多年来,国内一般公路一直采取公路局、公路分局、公路段,即集路政、养护、施工管理为一体的三级公路养护体制。近年来国内的养护管理改革主要为养护体制的改革,重点在精简机构、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改革人事、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养护生产方式,培育养护市场化机制;小修保养实行总额控制和定额计量管理;承包方式有民营承包、内部承包,合同管理等。有的省份成立了专业养护公司,实现了比较完善的养护工程招投标管理;有的省份编制了《公路小修保养概预算定额》;个别省份对国、省干线实行直接管养;对大中修养护工程各省份基本实行了内部或公开招投标、监理机制和合同管理机制。广东、江苏等省引进公路养护质量与养护决策检测咨询机制;部分省市推广采用了公路管理系统,进行路面与桥梁的养护管理决策,但大都不够完善,因素之一是检测手段技术的落后,而技术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工作量太大,缺乏专门的快速检测设备与技术人员。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