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业务:第六章-导游服务技能-第二节

发布时间:2012-07-20 共2页

第二节 语言技能 
语言,是人类沟通信息、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达到相互了解的重要手段,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人类社会服务。导游人员与旅游者相处时,传递各种信息的语言可分为工作语言、表情语言、形体语言和服装语言。工作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这里介绍的主要是指导游人员与旅游者交谈时,进行导游讲解时使用的口头语言,它一般能反映出导游人员的性格特征、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并符合旅游者所在国家和民族的习惯和思维;表情语言是指人的脸部表情,即由脸的各部位,尤其是眼睛显示出的喜怒哀乐等感情;形体语言是指讲话者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一般会配合讲话的内容;服装语言一般可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身份以及他追求的品位和风格。 
一、导游语言 
(一)导游语言的概念 
导游语言一般是指导游人员与旅游者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指导游览、进行讲解、传播文化时使用的一种具有丰富表达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 
语言是导游人员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是导游服务最重要的工具。 
导游人员为旅游者导游讲解,使好河山的“静态”为“动态”,使沉睡了千百年的文物“死而复活”,使优雅的传统工艺品栩栩如生,使深奥的古建园林、神秘的废墟变得通俗易懂,使旅游气氛融洽、愉快,从而使旅游者感到旅游生活妙趣横生、受益匪浅,留下经久难忘的深刻印象。 
导游服务工作要求导游人员具有比较坚实的语言功底,要求导游人员在与旅游者交流时、导游讲解时,语言表达力求正确、得体,要在“达意”和“舒服”上下功夫,在“美”上做文章。导游人员的语言得体、优美不仅仅反映了自己的语言水平,也是对旅游者的尊重。 
(二)导游语言的特点 
导游讲解的内容面广、复杂,有的内容难度很高,而且往往没有时间字斟句酌,必须在现场正确、清楚地表达出来,这就决定了导游语言具有“快、急、难、杂”特点。 
(三)导游语言的运用原则 
导游语言是一种口头语言,它要求导游人员在工作现场能以准确、高雅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进行导游讲解,要求讲解内容趣味无穷,修辞优美,语调富有感情,要求讲解时语速适中,强弱相宜,高低和谐,转折自然,嗓音甜润悦耳,这样的导游讲解让游客听了感到舒服并难以忘怀。有志成为一名能进行高水平导游讲解的优秀导游人员,不仅要有坚实的语言(汉语、外语)功底,还要在运用语言时能遵循“正确、清楚、生动、灵活”四原则。 
导游语言是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综合体。正确、清楚、生动、灵活是导游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导游人员语言技能的具体体现,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正确 
正确,即导游语言的规范性,这是导游语言科学性的具体体现,是导游人员在导游讲解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通过导游活动,导游人员向游客传播中华文明,传递审美信息。在这一活动中,“正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伪灭千真”,如果导游人员信口开河、杜撰史实、张冠李戴,游客一旦发现受了导游人员的蒙蔽,必定产生极的反感,会怀疑所有导游讲解的真实性,甚至会否定一切。所以要求导游人员在宣传、讲解时,在回答游客的问题时必须正确无误。而且,导游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越强,越能吸引游客的注意,越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导游人员也会受到更多的尊重。 
导游语言的正确性主要表现在下述四个方面: 
(1)语音、语调、语法正确 
导游人员在导游讲解时语音、语调要正确,语法、用词造句必须正确,避免讲解和回答问题词不达意、模棱两可。普通话导游人员应注意发音和语言的标准化;方言导游人员要讲标准的方言而不能南腔北调;外语导游人员的外语力争“地道”,避免家乡音和汉语语法的影响,要注意汲取外语的新词汇,避免使用已经搁置的陈旧词汇。 
(2)内容正确 
导游讲解的内容应正确无误,有据可查,切忌胡编乱造,即使是神话传说也应有所本源,须与游览景点有紧密联系。 
(3)观点正确 
导游语言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导游人员在介绍国情时,导游讲解、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观点正确,必须实事求是,努力使国内外旅游者对中国、对首都有一个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 
(4)正确使用成语、名人名言 
敬语和谦语有助于传达友谊和感情,但应注意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习惯,也要适合自己的身份。东西方的成语、谚语,名人的名言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使导游讲解的品位提高,使导游人员的谈吐显得高雅,令游客产生好感,但使用必须正确、完整、恰到好处。使用俚语要谨慎,一定要了解其正确含义和使用的场合。不要乱用不恰当的形容词。 
2.清楚 
清楚是导游语言科学性的又一体现,要求导游人员在导游讲解时: 
(1)思路清晰 
简洁明了,确切达意;措辞恰当,组合相宜;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2)重点突出 
导游讲解忌讳面面俱到,而要有明确的中心内容,重点突出。 
(3)交待清楚 
文物古迹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自然景观的成因及其特征必须交代清楚。 
(4)语言通俗易懂 
导游讲解力求口语化,不要让人感到是在背书;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忌用生僻的词汇、冗长的书面语;不要满口空话、套话;使用中国专用政治词汇时要向外国旅游者适当解释。 
3.生动 
生动形象是导游语言美之所在,是导游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具体体现。语言的生动性不仅要考虑讲话的内容,也要考虑表达方式,而且,还要力求与神态表答、手势动作以及声调等和谐一致。导游人员的语言表达如果是平淡的、背书式的单调、呆板,甚至是生硬的,必然使听者兴趣索然,甚至会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不耐烦或厌倦的情绪;而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发人深省的导游讲解才能起到引人人胜的作用。所以要求导游人员在导游讲解时力争做到: 
(1)使用形象化的语言 
导游讲解时,导游人员要善于使用形象化的语言,以创造美的意境,激发旅游者的游兴。 
(2)语言生动流畅 
语言生动流畅才能达意,给人以美感,它是导游讲解成功的基本保证之一。它不仅要求导游人员讲话的音调正确优美、节奏适中、语法无误、用词恰当,更要求导游人员的逻辑思维清晰,讲解的中心内容明确,有整体性和连贯性。如果逻辑混乱、词不达意、结结巴巴、吞吞吐吐,不仅得不到导游讲解的预期效果,还可能会引起误会,当然更谈不上让旅游者获得美的享受了。 
(3)注意趣味性 
在充分掌握导游资料的情况下注意趣味性,努力使情景与语言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发起旅游者的浓浓游兴。 
(4)恰当比喻 
以熟喻生使导游讲解更易理解;生动的比喻往往会让人感到亲切。 
(5)幽默风趣 
“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列宁语)讲话幽默风趣是导游语言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它使导游讲解锦上添花,使听者欢笑、轻松愉快,使气氛活跃,提高游客的游兴;遇到问题时,幽默可以稳定情绪,保持乐观,忘记(至少暂时忘记)忧愁和烦恼;幽默还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手段,它可以消除人际关系中的龃龉,可以缓解甚至摆脱窘境。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是,如果“幽默的话说得不好,很容易变成友谊的致命伤。”所以导游人员要避免滥用幽默,在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时不得伤害旅游者,不得针对任何旅游者尤其是在场旅游者的生理缺陷,也不得针对外国的王室、政治和宗教。 
(6)表情、动作的有机配合 
导游讲解时,导游人员的神态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声音语调若能与讲话的内容、当时的气氛有机配合、和谐一致,定会产生极佳的效果。 
(7)互动式讲解 
游览过程中,导游人员和旅游者有问有答,进行互动式讲解。这样做,可让旅游者融进导游的讲解之中,置身于美景和想像交融之中,使游览活动轻松愉快,使旅游者获得更多美的享受。 
4.灵活 
灵活,即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时空条件进行导游讲解,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根据这一原则,在讲解中,导游人员要灵活使用语言,使特定景点的讲解适应不同游客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满足他们的不同层次的审美要求。如对专家、学者和“中国通”,导游人员在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的品位,要谨慎、规范;对初访者,导游人员要热情洋溢;对年老体弱的游客,讲解时力求简洁从容;对青年,导游讲解应活泼流畅;对文化水平低的旅游者,导游语言力求通俗化。这就要求导游人员在具备较高的语言修养的基础上,灵活地安排讲解内容,使其深浅恰当、雅俗相宜,努力使每个游客都能获得美的享受。此外,导游词要与游客目光所及的景物融为一体,要使游客的注意力集中于导游讲解之中,这是衡量导游讲解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总之,导游语言是一种口头语言,具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并能从多方面调动旅游者注意力、激发游兴的特点。为此,在导游讲解中,导游人员必须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实事求是)、知识性(融会贯通景物的各种相关知识)和艺术性(幽默、风趣、传神)。成功的导游讲解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严谨的语言结构、流畅的表达方式和娴熟的讲解技能,以及典故、成语、谚语、比喻等语言成分和手段的恰当运用,还要和自己的神态表情、手势动作及声调和谐一致。 
(四)导游语言的音调和节奏 
导游语言是一种口头语言,从导游讲解的性质看,应该是一种艺术语言,讲究语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即讲究语言的音乐性。为了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我们要求导游人员努力使导游语言的音调和节奏运用得恰到好处,根据讲解对象的具体情况和当时的时空条件灵活运用,以求达到传情、传神的目的。 
“讲话的艺术在于适中。”作为口头语言的导游语言在运用时必须掌握“适中”这个原则。 
“适中”,就是要求导游人员在导游讲解时声音强弱要适度,以旅游者听清为准(必要时可借助扩音器),避免声音过高或过低。声音太高造成噪音,令人讨厌,高声说外行话更让人瞧不起;声音太低,让人听起来费劲,会给人说话无把握、缺乏信心的印象。 
节奏是导游语言艺术性的要求之一,一般是指导游讲解的节奏和声调的节奏。 
1.讲解的节奏 
视听者的具体情况和时空条件而定,要徐疾有致、快慢相宜。 
2.声调的节奏 
导游讲解时,导游人员的声音要富有感情色彩,但不矫揉造作;声调要适时变化,要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音调和节奏体现着导游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审美效果,导游人员要予以高度重视。在导游讲解时,导游人员应努力做到语言流畅、语气亲切、节奏分明、音调优美、悦耳动听;导游讲解力求与导游活动浑然一体、有声有色,客、导之间有思想上的交流,有感情上的共鸣。 
二、应对技能 
导游人员与旅游者的交往时间虽然不长,但涉及范围很广;家相处一般是轻松愉快的,但有时也会出现不愉快、令人尴尬的情况。此时,如果导游人员的语言技巧娴熟,应对得当,就可化解矛盾、解决难题,使旅游者满意,导游人员自己也高兴,双方关系就会更和谐,也可以显示导游语言的高品位和导游服务的高质量。 
导游人员与旅游者的交往广泛,涉及的问题很多,下文将就“应答”、“道歉”、拒绝”、“聚谈”诸方面简单介绍导游人员常用的应对技巧。 
(一)应答 
导游人员与旅游者在一起,一般是友好相处,有问有答,谈笑风生。但是,旅游者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或由于禀性,或由于误解、错觉,或故意发难,喜欢不时地刁难导游人员,还可能提出一些涉及政治方面的挑衅性问题。 
应对旅游者的刁难,处理挑衅性的问题,政策性强,但又不能回避,这要求导游人员沉着冷静,必要时据理驳斥,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 
1.沉着应对 ‘ 
(1)“冷处理” 
对个别旅游者的刁难和挑衅,绝不能一听就头脑发胀,跳起来与其针锋相对,高声驳斥,而正确的做法,在一般情况下应是“冷处理”。有关政见问题,最好别当面争论,以免激化矛盾。 
导游人员必须明白:旅游者是客人,自己是主人,主人要有主人的雅量,要有热情好客的态度;旅游者是接受服务者,而自己是服务者,服务者必须坚持“宾客至上”、“服务至上”原则,要求导游人员沉得住气,敏捷、机智地应对个别人的刁难和挑衅。 
(2)避免正面冲突 
导游人员要有主人的气度,但不能无原则地一味忍让,必要时可进行适度反击,反击要有理、有利、有节,要力求不伤主人之雅、不损客人之尊,避免正面、公开冲突。 
(3)不司意气用事 
导游人员与旅游者交往,什么时候都不能意气用事。对持有不同政见者,对刁难过、挑衅过自己的旅游者,事后都不得故意冷落他们、不为他们服务;而是相反,相遇时要热情招呼,要继续为其周到服务,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 
2.正面回答 
如果有个别旅游者提出有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邪教问题、歪曲历史等诸如此类的原则性问题,导游人员一定要立场坚定、观点鲜明地给予明确回答,必要时严正驳斥。特别在一些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旅游景点,例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若有人歪曲战争性质、否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时,又如圆明园,若有人歪曲历史时,导游人员一定要予以严正驳斥,绝不能退缩,不能假装没有听见;回答不能模棱两可,态度不能暖昧。但是,不管是正面回答还是严正驳斥,必须有理、有据,绝不能愤怒地叫闹。 
(二)道歉 
由于旅行社安排不当,或由于导游人员的工作失误,造成旅游者不愉快、抱怨甚至抵触,导游人员发现后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或满足其正当要求,或给予某种补偿;但别忘了还要向旅游者道歉,以求消除误会,获得他们的谅解,摆脱被动局面。有时,其他接待单位的服务不到位,让旅游者不高兴,导游人员了解后也要代人受过,代向旅游者道歉。有时,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而服务不周,造成一些不愉快或意外麻烦,这当然不是导游人员的责任,但也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耐心解释,以免旅游者因误解而迁怒于导游人员和接待单位。 
1.道歉要及时 
导游人员一旦发现接待单位错了或自己错了,就应向旅游者道歉,越早越好。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敢于承担责任的导游人员不但不会引起旅游者的反感,恰恰相反,这样的导游人员会得到他们的尊重。而那些知错不敢承认、不愿承认,设法遮掩、拖拉,甚至狡辩的导游人员肯定会被旅游者瞧不起,定会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甚至会影响游览活动的顺利进行。 
2.道歉要真诚 
导游人员知道错了,就应真心诚意地向旅游者道歉。真诚的道歉会得到旅游者的谅解,获得他们的好感。导游人员必须注意,不要让旅游者感觉到你的道歉是被迫的,甚至在推诿责任。若是这样,就可能会造成更多的麻烦。 
3.道歉要方 
错了就是错了,导游人员知道错了,就应实事求是地承认错误,就得方方地向旅游者道歉。如果导游人员能在全团旅游者面前道歉,效果会更好,会使客导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4.于承担责任但不要包揽 
导游人员知错就要勇于承认,知错就改,知错就要向旅游者真诚道歉,但不能包揽,把某事的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若这样,绝不表明导游人员勇敢、风格高尚,而只能证明他的无知。导游人员要知道,如果自己包揽,可能会影响旅游企业的声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导游人员要学会分清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不作赔偿承诺。有时,导游人员虽然要向旅游者致以歉意,但要设法表明“责任不在我”。例如,旅游团因更换航班比原计划提前到达,地陪事先并不知道,等到导游人员赶去会合时,有的旅游者就可能不满,发出指责、抱怨声,这时导游人员会感到委屈,但绝不能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你们提前到了”。若这样说,旅游者会更生气,导游人员只会更被动。通常,导游人员最好这样说:“我刚知道各位提前到达,让你们久等了,请各位原谅。在以后的游览过程中请各位给我机会弥补这次过失,让家在北京游览愉快。”这样说,表明我没有迟到,而是你们早到了,责任不在我;“请家原谅”、“弥补过失”之类的话显示了导游人员的风度;“让家游览愉快”本来就是导游人员的责任,而在这里说,显示出导游人员友好的态度、良好的作风,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回绝 
旅游者会提出种种要求,很多是合情合理的,也有可能办到的,但也会有一些不合理又不可实现的要求,甚至是些无理的要求。对于这类要求,导游人员无法或不能予以满足,就得拒绝。通常,旅游者多是明白人,只要导游人员耐心地讲清道理,他们会接受导游人员的解释,会谅解导游人员。然而,拒绝旅游者的要求,不免会让部分旅游者失望,使他们感到伤了面子,客导之间也可能会失和,为短暂的旅游活动蒙上阴影。 
导游人员既要拒绝旅游者的不合理要求,又不伤对方的面子,还能得到对方的谅解,这确实不容易做到,这就要求导游人员学会一些回绝旅游者的技巧和方法并正确运用。 
1.婉言拒绝 
旅游者提出的要求虽然合理但实现不了,导游人员不能直截了当地一口拒绝,以免伤了对方的自尊心。最好是先肯定对方的要求,然后婉转地说明不能实现的理由。例如,旅游者提出超出接待标准的要求时,导游人员可以“接待旅行社不能单方面不执行旅游协议”为由加以婉拒。又如,旅游者要求增加计划外的游览活动,但时间不允许,导游人员就可以这样予以婉拒:“你们的要求很有意思,要去观赏的景点确实很美,如果时间许可的话,我会尽量安排。” 
2.借故推脱或以动作回绝 
对旅游者提出虽然合理但难以实现的要求和建议,导游人员可用耸肩摊手的动作表“无可奈何”、“办不到”;对导游人员不愿或不能应允的要求,可以微微一笑、摇摇头的方式回绝,或借故推脱。 
3.沉默、回避 
对一些棘手的问题,对有些无理取闹者、恶言伤人者,导游人员可以沉默来回答,这时,沉着冷静、沉默以对往往胜于雄辩;对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导游人员可顾左右而言他,或设法回避。 
4.直接拒绝 
对一些原则性问题,对一些有伤风化或我国法律禁止的要求和建议,导游人员必须明确无误地拒绝。 
对一些即使合理但根本实现不了的要求,导游人员要说明原委,致以歉意,但应当机立断,明确告知不能满足其要求。有的导游人员对旅游者的个别要求明知办不到,但怕伤和气,或者不好意思当场回绝,就含糊地答应了,这样做不仅会误事,还可能会更伤和气,让导游人员处于尴尬境地。 
(四)聚谈 
导游人员与旅游者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应利用各种机会多与他们交谈,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首都,导游人员也在交谈中进一步熟悉客源国(地)。为了使聚谈成功,应该掌握谈话艺术并熟练运用,而高超的谈话艺术绝非一日之功,希望导游人员勤奋学习,虚心请教,勇于实践并做有心人,长期总结、积累。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