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师相关知识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15页


第41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路线的大致走向和横断面,在满足行车技术要求的情况下,结合自然地理条件与现状,考虑建筑布局要求,因地因路制宜地确定路线的具体方向;选定合适平曲线半径,合理解决路线转折点之间的曲线衔接;论证设置必要的超高、加宽和缓和路段;验算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并在路幅内合理布置沿路线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以及其他公用设施等。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13:道路平面设计的内容;
    根据道路的大致走向和横断面,在满足行车技术要求的情况下,结合自然地理条件与现状,考虑建筑布置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路线的具体方向;选定合适平曲线半径,合理解决转折点之间的曲线衔接;设置必要的超高、加宽和缓和段;验算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并在路幅内合理布置沿路线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分隔带以及其它公用设施等。


第42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电力线距建筑至少1.2m,电讯与电力线之间至少1.5m,电讯线与给水管至少1.5m,给水管半径 0.3m,以上三种管线需要最少宽度即 1.2+1.5+1.5+0.3=4.5m,加上绿化和路灯等最小占地1.5m,人行道宽度共需要6m左右。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8:人行道设计;
    1.人行道宽度:取决于道路功能、沿街建筑性质、人流密度,以及在人行道上设置灯杆、电车架空线杆和绿化植树带,还有埋设地下管线等的要求。
    一条步行带在城市道路上宽0.75m,生活性干道上采用0.85~1.0m;一条步行带通行能力一般为800~1000人/h;城市主干道上,单侧人行道步行带条数,一般不宜少于6条,次干道不宜少于4条,住宅区不宜少于2条。
    从保障行道树生长出发,人行道宽度应不小于5m,考虑地下埋设电力、电讯,给水管线所需最小宽度为4.5m,加上行道树和路灯杆的最小占地宽度1.5m,则人行道总宽度至少6.0m。
    2.人行道布置:人行道应高于车道0.08~0.2m,多对称布置在车行道两侧。


第43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高速公路设置硬路肩主要是供特殊情况下临时停车、避让之用,应满足车辆临时停置的最小宽度要求,一般为2.5~3.0m。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6:机动车道;
    1.车道宽度:宽度决定于车辆的车身宽度,以及车辆在横向的安全距离。
    (1)车身宽度:大卡车2.5m;大客车2.6m;小汽车2.0m。
    (2)横向安全距离:决定于车辆在行驶时摆动、偏移的宽度,以及车身与相邻车道或人行道侧在边缘必要的安全间隙,同车速、路面质量、驾驶技术、交通秩序等因素有关。一般可取为1.0~1.4m。
    (3)车道宽度:一般城市主干路小型车道宽度选用3.5m;大型车车道或混合行驶车道选用3.75m;支路车道最窄不宜小于3m;供沿路边停靠车辆的车道为2.5~3.0m。
    2.机动车道一个方向的通行能力:
    在多车道的情况下,彼此之间又无分隔带,靠近道路中线的车道通行能力最高,而并列于其旁的车道,通行能力则依次逐条递减。
    3.机动车道宽度:
    理论上等于所需要的车道数乘以一条车道所需宽度。根据设计交通量和车道的通行能力,先大致估计一下车道数,然后以行驶在该路上的主要车辆,按一定的交通组织方案考虑车辆在横断面上的组合方式,初步确定出机动车道宽度,由此,求出机动车道的总通行能力与要求通过的设计交通量相比较。如果两者相适应,则此组合方式需要的总宽度即为设计的机动车道宽度。
    双向车道数一般不宜超过4~6条;一般车行道两个方向的车道数相等,车道总数为偶数,也可根据情况采用奇数;同一路线各段在城市中所处位置不同。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强求一致;根据各地城市道路建设经验的规定:双车道一般7.5~8.0m;三车道10.0~11.0m;四车道13.0~15.0m;六车道19.0~22.0m。


第44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交叉口左转车辆大于3~4辆时,应增辟左转专用车道;右转多于4辆时,应设右转专用车道。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19:平面交叉;
    1.形式:十字形交叉口,X字形交叉口,T字形交叉口,错位交叉口,Y字形交叉口,复合交叉。
    2.消灭交叉口冲突点的方法:渠化交通、交通管制、立体交叉。
    3.交通组织要求与内容:
    a.要求:确保行人和车辆安全,使车流和人流受到最小阻碍,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适应各道路的交通流量要求。另外还要考虑与地下管线、绿化、照明、排水及交叉口建筑的配合协调等。
    b.内容:选择交叉口类型及其设计;确定视距三角形和交叉口红线位置;交叉口交通管制和组织、位置、必要的设施;竖向设计。
    4.平面交叉口设计:
    视距三角形:由两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在交叉口所组成的三角形。其最不利情况,即最靠右的第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的一条车道所构成的三角形。视距三角形内不得有阻挡驾驶人员的视线物体存在。
    交叉口转角半径:根据道路性质、横断面形式、车速来确定。一般城市道路主干路转角半径为15~25m,次干路8~10m,支路5~8m,单位出入口3~5m。
    人行横道:设在转角曲线起点以内,其宽度一般为4~10m,停止线设在人行横道线外侧1~2m处。
    交叉口段宽:进口段长度一般50~75m,增拓段宽度应不小于3.0m;出口段长度一般20~40m,增拓段宽度应不小于3.0m。
    5.环形交叉口设计:
    环形交叉口中心岛多采用圆形,也可采用椭圆形中心岛,使长轴沿主干道方向。以交织方式完成直行同右转车辆进出路口的行驶。环道上一般布置三条机动车道,同时设置一条专用非机动车道,宽度选择18m左右比较适当。环道上行车速度按0.5倍路段设计行车速度。
    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道。

第45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水源一旦遭到破坏,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将长期影响城市用水供应。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沿岸防护范围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害物品仓库、堆站,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考点16:地表水源的卫生保护;
    在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划定一定地域(包括水域、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其水质不低于Ⅱ类标准。在一级保护区外划定的水域和陆域为二级保护区,其水质不低于Ⅲ类标准。在二级保护区外划定的水域和陆域为准保护区。
    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一般将河流取水点上游1000m以内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水厂生产区外围10m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渗水厕所、渗水坑等。

第46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燃气输配气管网工程设施包含不同压力等级的燃气输送管网、配气管道。燃气输送管网采用中、高压管道,配气管为低压管道。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考点6:燃气输配设施布局;
    1.燃气储配站
    功能:贮存;混合;加压。
    2.燃气管道压力等级
    城市燃气输配管道的压力可分为5级,具体为:
    (1)高压燃气管道        A0.8<P≤1.6(MPa)                B 0.4<P≤0.4(MPa)
    (2)中压燃气管道        A0.2<P≤0.4(MPa)                B 0.005<P≤0.2(MPa)
    (3)低压燃气管道   P≤0.005(MPa)
    天然气长输管线的压力分3级;一级:P≤1.6(MPa),二级:1.6<P<0.4(MPa),三级:P≥4.0(MPa)。
    3.调压站
    供气半径以0.5km为宜,布置尽量靠近负荷中心,避开人流量大的地区,周围有必要的防护距离。
    4.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
    瓶装供应站供气规模以5000~7000户为宜,不超过10000户。实瓶存量一般按计算月平均日销售量的1.5倍计;空瓶按1倍计;总贮量不超过10m3。供应半径一般不宜超过0.5~1.0km;与民用建筑保持10m以上距离,与重要公共建筑保持20m以上距离。


第47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环状给水管的供水安全可靠性好。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考点13:给水管网布局原则;
    1.给水管:重力管、压力管。
    2.给水管网技术指标:干管管径一般200mm以上,配水管管径一般至少100mm,消防用水配水管管径应大于150mm,接户管管径不宜小于20mm。
    3.给水管网布置形式:树状网和环状网。市中心宜采用环状网,郊区或次要地区则布置成树状。近期采用树状网,远期逐步增设管线结构成环状网。
    4.布置原则:安全可靠,投资节约。
    干管位置尽可能布置在两侧用水量较大的道路上,以减少配水管数量。平行的干管间距为500~800m,连通管间距为800~1000m。


第48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废物箱是设置在公共活动空间的供人们扔垃圾的容器,为方便市民使用,控制一定间隔距离,居民住区内主要道路按100m设置。


考点:
第七章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规划   ☆☆☆☆考点8:废弃物处理;
    废物箱设计应注意美观、卫生、耐用、并防雨、阻燃。间隔:商业大街:25~50m;交通干道:50~80m;一般道路:80~100m;居住区主要道路:100m。
    垃圾管道在低层和多层住宅不宜设置,高层住宅可以,但要注意卫生防护及清洁,其有效断面应大于等于0.6m×0.6m。
    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m。垃圾压缩站服务半径以500m左右为宜,四周距住宅至少8~10m。垃圾转运站要尽可能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或产生垃圾最多的地方,交通要便利,作业区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垃圾填埋场填埋完工后,至少3年内(即不稳定期)封场监测,不准使用。达到安全期后不能作为工厂、住宅、公共服务、商业等建筑用地,可作为绿化用地、造地种田、人造景园、堆肥场、无机类物质堆放场等。
    环境卫生汽车停车场用地可按每辆大型车用地面积不少于200㎡计算。通往环境卫生设施的通道宽不小于4m,作业点回车面积至少12m×12m。

第49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埋填场填埋完工后,至少3年内封场监测,不准使用。经鉴定达到安全期时方可使用,可作绿化用地、造地种田、人造景园、堆肥场、无机类物质堆放场等。


考点:
第七章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规划   ☆☆☆☆考点6:城市固体废物处理;
    处理的总原则:应先考虑减量化、资源化,减少资源消耗和加速资源循环,后考虑加速物质循环,而对最后可能要残留的物质,进行最终无害化处理。
    基本处理方法有:自然堆放、土地填埋、堆肥化、焚烧、热解等。
    埋填处理是各国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也是我国城市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主要途径和首选方法。
    固体废物可选择堆肥化,体积可缩减至原来的50%~70%,而且投资较低,无害化,产品可以用作肥料。
    焚烧可以达到减容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的,用于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污泥、危险固体废物等。能迅速而大幅度地减少容积,体积可减少85%~95%,质量减少70%~80%;可以有效地消防有害病菌和有害物质;所产生的能量可以供热、发电;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不足之处是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高,管理操作要求高,对废物有一定的热值要求。
    垃圾处理方法的选择应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我国目前填埋占70%,堆肥20%,焚烧及其他占10%。


第50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战时留城人口一般占城市总人口的30%~40%,人均1.5m2的人防工程面积。


考点:
第八章  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考点9:防空工程建设标准;
    总面积:战时留市人口约占城市总人口的30%~40%,按人均1.5㎡的人防工程面积标准,推算出城市所需的人防工程面积。
    居住区人防工程:成片居住区内应按总建筑面积的2%设置防空工程,或按地面建筑总投资的6%左右进行安排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