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师:着力培养国际化精英人才

发布时间:2014-02-26 共1页

学校学科类在校生情况

学校学科类在校生情况

学校探索实践的“一带四”教学法

学校探索实践的“一带四”教学法

在“外经贸”杯2010高校未来商务谈判精英邀请赛获冠军

在“外经贸”杯2010高校未来商务谈判精英邀请赛获冠军

着力培养国际化精英人才

1980—2010年科研成果统计 “十五”期间,学校共有35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比“九五”期间增长了26.7%;“十一五”期间,共有47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比“十五”期间增长了34%。

2000—2010年校外科研项目立项经费统计 2010年学校纵向和横向课题经费双双过千万。2000年至2010年,学校校外课题数量年均增长41%,项目经费年均增长118%。

2000—2010年校外科研项目立项经费统计 2010年学校纵向和横向课题经费双双过千万。2000年至2010年,学校校外课题数量年均增长41%,项目经费年均增长118%。

着力培养国际化精英人才

学校近年学生就业情况 2011年本科生就业率为98.48%,研究生就业率为96.44%。2009年获“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长期以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逐渐形成了学校培养人才的特有名片,这就是“精英人才、国际化人才、复合型人才”。

培养“精英人才”是由学校的地位和使命决定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大学,是高等教育的国家队,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实现国家战略培养精英人才的历史使命。培养“国际化人才”是学校在60年办学历程中形成的鲜明办学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是学校在60年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另一个鲜明特色。复合型人才的内涵和外延也伴随学校的发展在发展演进。从最初的培养“专业+外语”或“外语+经贸”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拓展到培养“专业+专业+外语”、“商务外语+专业”、“专业+外语A+外语B”等跨专业复合色彩更浓、层级更高的复合型人才。

基于对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学校开创性地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即把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大力优化现行的“一带四”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

在“一”的主体培养模式中,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着力打通同学科但不同专业之间的通识教育平台,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公共基础课,加强人文素养和自然科学素养的基础性教育,增设人文类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和紧密衔接,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充实丰富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自然科学素养相关的活动和内容。

所谓“一”,就是一个主体培养模式,即面向全体本科生主修专业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四”是指“主修和辅修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外培养相结合”、“学术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专业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等选择性培养模式。

“主修+辅修”模式,即按照学校的培养方案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辅修专业或辅修学位,取得双专业或双学位。根据统计,近年来,每年申请辅修的学生已经占到全部学生的50%以上,而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开设的三语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化人才双学位实验班(简称“三语培养实验班”),是“主修+辅修”模式的另一种有益尝试。这种培养模式的特点有四点:

一是实验班不通过高考录取,而是从大一新生中进行二次选拔。三个小语种是指法语、日语和西班牙语。学生只能任选一门小语种作为第二学位选读。

二是实验班将优先选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这是因为,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中使用较多的小语种是法语、日语和西班牙语,学生精通了其中一门外语后,将大大提升其在外经贸领域的就业竞争力。

三是实验班学生到小语种国家学习半年。学生在第四学期结束后就被安排到相应语种国家或地区的大学学习半年,主要以学习语言为主,经过考核后可以同时选修国外大学的商务课程。

四是实验班将取得两个学位,形成“经贸+小语种”的培养模式,为中国培养驰骋国际市场的商业精英。

“国内+国外”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国际交流,学校承认其在国外大学所修与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学分,或通过合作培养项目,完成规定的学分(本校和合作学校),既可获得本校和国外学校授予的双学位,或一个学士学位和一个硕士学位。

例如,学校保险学院与英国肯特大学数学、统计与精算学院达成的两校精算与风险管理专业本科2+2双学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就是创新本科保险教育模式,搭建高端教育平台的“国内+国外”模式。该项目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精算与风险管理技能、国际化学术视野和创新意识的高端精算与风险管理人才。项目采用 “2+2”的合作培养模式,第一、二学年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校学习,所有课程均采用“双语”或全外语教学,第三、四学年进入英国肯特大学数学、统计与精算学院学习,学生将完成项目培养方案要求的所有学分,最终获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颁发的经济学学士学位和英国肯特大学颁发的精算学理学士学位,并且还有机会获得英国精算师资格考试最高8门的免考资格。这一培养模式在全国所有同类专业中均属独创,吸引了大批优秀应届毕业生的积极报名申请,其高考入学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目前,第一批优秀本科生已顺利完成该项目在国内前两年的课程学习,并通过了英国肯特大学的入校审核,将于今年9月赴英继续后两年的深造。

“主修+职业”模式,即在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中,结合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要求,设计或附加课程,使学生在完成自身专业学习的同时完成全部或部分职业认证资格的考试。

学校鼓励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专业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学习,在校期间通过专业职业认证,取得注册会计师、律师资格证等专业资格证书。如学校国际商学院的学生可以申请参加ACCA、CGA项目,帮助学生比较早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学专业要求的职业技能,从而大大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从近几年来的就业情况来看,学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备受社会认可,就业质量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专业+实践”模式,即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和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

以外语学院为例,自1957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广交会实习,主要形式是组织有关外语专业的学生组成学生翻译团,为大会及参展商提供语言翻译服务。广交会以其国际贸易展会的性质,对学校外语专业学生的经贸和外语知识和水平具有十分直观的检验作用。国际经贸知识和外语能力兼备也正是学校外语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本出发点。可以说,学校外语专业学生参加广交会的实习,既可以锻炼其外语能力,同时可以熟悉国际经济贸易环节与流程,巩固和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广交会的实习工作,可以真正使外语专业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对于以外经贸和外语为核心专业的经贸学子来说是个难得的专业对口实习机会。从咨询服务与翻译工作中,学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接触社会,了解专业理论在社会上的运用前景,不仅拓宽了视野,而且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们都深刻体会到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以及英语在所有工作环节中都不可或缺的地位与重要作用,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欠缺和不足,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004年9月12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交会实习基地”在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会场正式挂牌,这标志着学校与广交会经过近50年的合作,使广交会正式成为学校学生的专门实习基地。

另外,学校金融学院先后与民生银行共同创办的“民生班”、与花旗银行合作举办的 “金融实务培训班”等都是校企合作形式的创新探索。一方面,用人单位依托学校的人才储备资源,充分选拔优秀的毕业生进行定向培养,通过量身打造的课程培训,培训班学员可以直接胜任工作岗位;另外一方面,学校通过将用人单位请进来,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毕业生就业渠道也得到了拓展。

例如金融学院与花旗银行的合作,是通过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为参加培训的同学提供由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两个模块组成的金融实务培训。校内教学内容覆盖银行基础知识、银行产品、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合规经营和实务操作技巧,并安排有形式灵活的考核。校内课堂教学为期3-4个月,由花旗银行资深的各部门主管亲自授课。校外实践则安排在花旗银行在北京的各个网点进行实际业务的实习,为学员提供从事一线业务、接触客户真实体验和考验。学生通过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大大提高了专业能力,并有一部分最终入职花旗银行。

此外,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名校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学校与国际名校合作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国际化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外合作“本续研”、“双学位”、“短期交流”等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以面向所有专业的“荣誉学士学位项目”为载体,构建全新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增设研究型课程,倡导研究型教学,强化对学生的科研要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强的研究型拔尖人才。

“荣誉学士学位”学生在全校范围选拔,学校为他们开发和建设了一批研究型课程,即“荣誉课程”,并配备科研导师,指导他们参加学术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毕业时获得本学科学士学位证书的同时还将获得“荣誉学士学位”中英文证书。2009年学校首届经济学荣誉学士实验班共有35名毕业生,其中15名同学在包括本校在内的国内一流大学继续深造;10名同学选择到杜克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求学;10名同学选择到外交部、中国银行总行等单位就职。

这一改革实际是致力于培养“精英中的精英”。这一改革的探索也得到了北京市的大力支持,并被北京市确立为“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学校根据北京市对“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的要求,通过不懈探索和实践,将“荣誉学士学位项目”不断优化和完善。

第三,构建具有一定弹性和可替换性的通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改革是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针对一些因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或因招生时文理兼收,使得个别高中阶段外语、数学等课程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进入学校后专业学习达到培养目标要求,仅外语或数学类课程虽经过努力学习仍不能达到要求而影响正常毕业或获得学位。允许这些学生通过课程或学分替换,达到本科毕业的基本标准,从而能够正常毕业并获得通用学士学位。

通过上述改革,在学校就建立起既能弘扬长期优秀的办学传统,又能满足国家战略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长期以来的“一带四”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体现的是横向拓宽的、国际化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而新推出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则体现的是纵向分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