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试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发布时间:2012-05-18 共1页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财政局局长王某和其内弟常某一起驾越野车去给岳父祝寿,在路上被金某的轿车超车时挤擦。王某见金某无动于衷,非常恼火,对常某说:"这人太不识相了,反正是公家的车,撞他去,撞烂他的破车,教训教训他。"常某同意,猛踩油门,将金某的车撞到路旁的水沟里,致金某重伤。王某教唆常某驾车冲撞金某的行为属于:(   ) 
A.滥用职权罪的共犯行为
B.故意伤害罪的共犯行为
C.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行为
D.故意杀人罪的共犯行为 
 
 
 
正确答案:B 
 
2.甲为表示遵守承诺,同意乙砍掉自己的大拇指,而乙砍掉了甲的两个手指,则:(   ) 
A.这种情况构成被害人的承诺
B.乙构成过失犯罪
C.乙不构成犯罪
D.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D 
 
3.关于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项?(   ) 
A.凡是组织他人乞讨的,都成立乞讨罪
B.虽组织残疾人乞讨。但未实施暴力、胁迫手段的,不成立组织乞讨罪
C.虽组织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但未实施暴力、胁迫手段的,不成立组织乞讨罪
D.只有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行为才成立组织乞讨罪 
 
 
 
正确答案:A 
 
4.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项?(   ) 
A.甲、乙、丙三人组成抢劫犯罪集团,多次实施拦路抢劫。后公安机关抓捕重要分子甲,乙、丙等人为营救甲,一日在大街上挟持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过路行人,然后向公安机关打电话要求24小时内必须释放甲,否则就杀掉该人质。乙、丙等人的行为构成绑架罪
B.在押人员吕某被法院依法宣告无罪,公安人员朱某因对吕某有怨恨,故意不履行职责,无理由拒不释放吕某,致使吕某被无故关押数日。朱某构成不作为的非法拘禁罪
C.在押人员许某被法院依法宣告无罪,公安人员张某以释放为条件向许某的亲属勒索财物,致使许某被无故关押数日。张某构成绑架罪
D.马某在向王某催要赌债无果的情况下,纠集好友把王挟持到马家,并给王家打电话,声称如果再不还钱,就砍掉王某一只胳膊。马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正确答案:C 
 
5.甲与乙系夫妻,育有一子患了小儿麻痹症,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仍是重度残疾,于是甲欲毒死孩子,遂在给孩子喝的汤中加入了毒药,乙看到后知道甲想除掉孩子,未予阻拦,孩子被毒死。则乙的行为如何定性?(   ) 
A.故意杀人罪
B.不构成犯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遗弃罪 
 
 
 
正确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6.甲某与乙某系邻居,二人经常一起赌博,某次赌博,甲欠下乙五万元赌债,乙多次向甲催要未果。于是。乙于某日伙同朋友丙某,谎称打牌将甲约到丙家扣押,声称如不归还五万元的赌债,就不放甲回家,并让丙给甲的老婆打电话催甲的老婆筹钱还债。甲多次欲强行离开,被乙和丙联合制服而未能如愿。两天后,甲的老婆筹到两万元钱给乙,乙才让甲离开。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 
A.乙某构成绑架罪
B.丙某构成绑架罪
C.乙某构成非法拘禁罪
D.丙某构成非法拘禁罪 
 
 
 
正确答案:AB 解题思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本题中丙和乙系共同犯罪,均构成非法拘禁罪而不是绑架罪 
 
7.李某拐骗了两名儿童,另在医院偷盗了一名婴儿,欲带往外地出售。因害怕婴儿哭闹,李某用胶带封住婴儿的嘴巴,并用薄棉被严密包裹。到达目的地后,发现婴儿已经死亡,于是将婴儿尸体丢弃,将两名儿童卖给他人。对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李某构成拐卖儿童罪
B.李某构成拐卖儿童罪和故意杀人罪,应从一重处罚
C.李某构成拐卖儿童罪和故意杀人罪,应数罪并罚
D.李某构成拐卖儿童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应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BCD 解题思路:根据我国《刑法》第240条的规定,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及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均为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法定加重构成的情形,不另定其他罪名 
 
8.某甲与某乙素日有仇,某日,某乙欲吃一碗饭,怀疑某甲下毒,恰从身边走过一小孩,遂将饭给小孩吃,小孩吃后中毒身亡,问某甲、某乙分别构成何罪?(   ) 
A.某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B.某甲构成故意伤害罪
C.某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某乙构成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AD 解题思路:某甲、某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某甲属于直接故意杀人罪,某乙属于间接故意杀人罪 
 
9.关于虐待被监管人员罪,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B.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
C.虐待被监管人员致其死亡的,构成故意杀人罪
D.虐待被监管人员致其伤残的,构成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ABCD 解题思路:我国《刑法》第248条规定:"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10.下列行为中,构成强奸罪的有:(   ) 
A.某医生谎称给某女看病,与女病人发生性关系
B.某男深夜冒充某女男朋友与某女发生性关系
C.组织卖淫的犯罪分子强奸被拐卖的妇女并强迫其卖淫
D.某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对被运送人有强奸行为 
 
 
 
正确答案:ABD 解题思路:参见《刑法》第240条,第358条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包括四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1-12题共用题干) 
民警A与甲共谋,绑架B及其女友C。甲又找到乙和丙,四人共同绑架B和C后,由甲、乙、丙负责关押。A等人提出赎金30万元,B的亲属也在筹集资金。在此过程中,A向甲提出,得到30万元后杀死B因为B认识A.,但甲坚持反对甲也认识B.,为此,A与甲发生矛盾。后甲与乙谈论此事,乙对甲说:"B跟我说过,如果放掉他,他同意给我们60万元。"因为B知道A要杀自己.。于是,甲、乙、丙共谋利用机会杀A因为只有杀了A,才可以放掉B,因而可以得到60万元,否则A可能杀害甲、乙、丙及B与C.。经策划后,某日当A进入关押B、C的地方时,由C大声喊叫引来A;A到现场后,甲、乙、丙制住A,甲将刀递给B,让B刺杀A;B持刀向A心脏刺了几刀。事后,B、C帮助灭尸。甲等人将B放出后,B从自己经营的公司取出60万元交给甲等三人,并提出将其中的5万元给女友C,甲等三人同意。此外,乙在看管C时还强奸了C。杀害A后,B一直窝藏着A的两支手枪。 
11.甲、乙、丙三人的行为,正确的说法是:   . 
A.甲、乙、丙构成故意杀人罪共犯
B.甲、乙、丙构成绑架罪共犯
C.甲、乙、丙只构成绑架罪
D.乙的强奸行为被绑架罪吸收,不单独认定强奸罪 
12.杀害A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与B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
B.B杀死A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C.B杀死A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D.B杀死A的行为属于不具有期待可能性的行为,即具有责任阻却事由 
 
 
 
正确答案:11.AB;12.D 解题思路:1.甲、乙、丙三人具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人的行为,构成共同故意杀人2.B杀死A的行为属于不具有期待可能性的行为,即具有责任阻却事由 
 
四、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包括四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3.甲某和乙某有仇,某日晚,甲尾随乙至一个僻静处,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棒将乙打成颅脑损伤(重伤),见乙失去知觉,甲临时起意,取走了乙的钱包,内有现金人民币30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某构成抢劫罪
B.甲某构成故意伤害罪
C.甲某构成盗窃罪
D.对甲某应实行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BCD 解题思路:甲某具有伤害的故意,构成故意伤害罪在故意伤害罪完成以后临时起意,盗窃了乙的钱包,又构成盗窃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14.侦查人员甲某在审讯一起组织卖淫案中,李某(组织卖淫者)、张某(卖淫者)拒不交代,甲分别对二人进行拷打,致二人轻伤。甲的行为构成:(   ) 
A.刑讯逼供罪
B.暴力取证罪
C.故意伤害罪
D.渎职罪 
 
 
 
正确答案:AB 解题思路:甲为了获取案件证据,对嫌疑人李某刑讯应当认定为刑讯逼供罪,对证人张某逼供属于暴力取证罪 
 
15.甲某欲杀仇人乙,某日尾随乙至僻静处用铁棒击打乙的头部,致乙昏迷倒地。甲以为乙已死亡,将其装入麻袋系上石块投入5米深的水塘中。经鉴定,死者实际为和乙长相酷似的弟弟丙,且丙为溺水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构成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应数罪并罚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D.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中甲的行为构成对象错误和因果关系错误,根据刑法理论,对象错误不影响故意杀人罪的成立,因果关系错误不影响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16.李某为某邮政局工作人员,其利用自己的工作便利,私自扣押了十几个别人的邮包,打开邮包后。发现全部为别人邮购的最新款苹果手机,遂据为已有。则李某的行为应如何评价?(   ) 
A.盗窃罪
B.滥用职权罪
C.职务侵占罪
D.私自开拆、隐匿邮件罪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我国《刑法》第253条:"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据此,答案为A 
 
17.以下情形构成诬告陷害罪的有:(   ) 
A.甲某为了在职位晋升时打击竞争对手,欲将对手"搞臭",捏造了竞争对手贪污公款5万元的事实,并向检察机关举报
B.乙某捏造其仇人李某"组织恐怖活动组织"的事实,并向公安机关举报
C.丙某捏造其所在公司同事收受他人好处费10万元并损害了公司利益的事实,并将该消息在公司同事间传播
D.丁某为了在职位晋升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捏造了竞争对手"包二奶"的事实并向领导匿名举报,使竞争对手在与丁某的竞争中落败 
 
 
 
正确答案:AB 解题思路:我国《刑法》第243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据此,AB正确 
 
五、案例分析题:要求应试人员根据案情,做出全面分析。应试人员应应仔细审阅试题及提问,按要求作答。 
18.李某,女,25岁,王某,男,23岁,李某和王某是好朋友。李某平时爱慕虚荣,但是家境一般,深感手头拮据。2010年4月1日,李某因手头紧,想去某棋牌室赌一把碰碰运气,结果果然赢了被害人朱某(女,24岁)5000元人民币。朱某说自己手头也紧,暂时没那么多钱,承诺过几天筹到钱就还李某所欠赌债,李某无奈之下只好同意。过后,李某多次找朱某索债,但是朱某一直借故推脱。李某找到王某,商议如何向朱某讨回赌债。王某建议,将朱某弄至王某所租的出租屋内,逼其还钱。于是,李某出面,于2010年5月1日将朱某约至王某的出租屋内,索要所欠赌债。朱某说手中没钱,李某说:"没钱你就别想走,可以打电话让你父母借。"朱某拒绝并欲离开,被王某制伏,关在出租屋内。2010年5月2日,王某趁李某出去吃饭之机,不顾朱某反抗,强行和朱某发生了性关系,李某吃饭回来后得知此事,严厉训斥了王某。2010年5月3日,朱某借口给父母打电话让父母筹钱,趁机让父母报警。朱某的父亲报警后,2010年5月3日晚警察将朱某救出,并将李某和王某抓获。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李某和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正确答案:
(1)李某和王某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共同犯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2000.7.13法释[2000]19号)中就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而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作了如下解释: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偾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李某和王某事前共谋,并且共同实施了非法拘禁的行为,完全符合我国刑法中非法拘禁罪的犯罪构成,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共同犯罪。
(2)王某另外单独构成强奸罪。王某趁李某出去吃饭之机,不顾朱某反抗,强行和朱某发生了性关系,其行为构成强奸罪。且强奸行为不能被非法拘禁行为所包含,应另定强奸罪。并且强奸行为是王某单独实施,李某并未参与,也不知情。李某吃饭回来后得知此事,还严厉训斥了王某,这也表明王某的强奸行为是实行过限行为,违背了李某的意愿。因此王某单独构成强奸罪。
(3)综上,对李某应以非法拘禁罪一罪定罪量刑。对王某应定非法拘禁罪、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 
 
六、论述题:要求应试人员根据试题所提供的材料,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理论进行分析和论述。论述题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语言流畅、逻辑严谨、表述准确。 
19.被告人甲女与开办工厂的乙男勾搭成奸。乙因工厂不景气而心绪不佳。为稳定人心,乙未将不景气的情况公之于众,被告人甲也不知晓,一日,乙与妻子、甲以及一个朋友吃饭喝酒。劝酒时,被告人甲为乙斟酒,乙妻见状便阻拦说:"他不会喝酒。"乙即说:"别说喝酒,就是'1059'(即剧毒农药)我也奉陪到底。"被告人甲便开玩笑地问到:"你家有'1059'吗?在哪儿?"乙说:"有,在西屋地上。"甲便取来"1059''农药,当着大家的面将农药倒入乙的碗里,然后对乙说:"你喝啊?"乙即问妻子道:"我喝啦?"乙妻开玩笑说:"你喝吧!"于是乙便喝了一口。甲根本未料到乙真会喝,当即吓呆了,乙妻见状急忙打掉乙手中的酒碗,用手抠乙的喉咙,想让乙把农药吐出来,但未奏效,乙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
问:本案中,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构成何罪?如不构成犯罪,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本案中,甲不构成犯罪,乙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甲与乙有通奸关系,又没有奸情败露等对甲不利的情况,因此甲不可能产生杀死乙的主观故意。甲将农药倒入乙的酒碗,是由乙"别说喝酒,就是'1059'我也奉陪到底"的语言引起的,而且乙端碗喝酒在一瞬间发生,因此,不存在甲对危害结果放任的间接故意。甲对乙的心绪不佳不了解,对其烦闷、苦恼的心情一无所知,不可能预见到自己开玩笑的行为会造成危害他人生命的结果。特别是乙的妻子也对乙说:"你喝吧",可见,甲主观上不具有过失犯罪的必备特征。
甲实施的一系列行为,如将农药拿来,并倒进乙的碗中,是当众完成的,这无疑是甲同乙关系亲密的前提下一种玩笑行为,这与投毒杀人有本质的区别。乙在没有外在强制因素的情况下,自己主动端起酒碗喝了一口,以致中毒死亡。这一危害结果的产生,与甲的行为之间,不存在直接、必然的联系。因此,甲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故意和过失,客观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无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