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大纲]谈高三复习阶段的选题

发布时间:2009-07-14 共1页

在高三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离不开作习题.如何在这一阶段使学生能够脱离“题海”,但又能驾驭作题技巧,这是我们高中化学教师应掌握的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下面谈谈自己在这几年的高三复习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认真钻研《考试说明》,发挥其主线作用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在复习选题前都应认真钻研《考试说明》,将考试说明的各个项目化解、组编,对所要进行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选题中碰到一些“路数不对”的偏、难、怪题就可放心删去.例如1995年《考试说明》中指出:“对学生不了解的、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要求判断反应产物及配平”.所以在选编这部分习题上就要降低要求,体现《考试说明》的主线作用.  
二、认真分析历届高考题的题型特点
 

高考题是对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它可反映高考的范围、重点、题型和特点.纵观近年来的化学高考题,一直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通过认真比较、分析各届试题,发现有十几个知识点是反复考查的,如物质的量及其计算,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及阿佛加德罗定律的应用,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比较,pH值的计算,离子共存问题,盐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等.因此在选编习题时,对上述知识点的习题不能遗漏. 
三、选题要目的明确,要有针对性
 

为了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复习工作,选题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先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选题才可能有针对性.对学生掌握得较好的问题,选题时只用选一两道极具有代表性的即可,对学生较难掌握的、易出错的习题,就要举一反三地强化训练. 

四、选题要难易适度,要有层次性 

高考的考点有不同的要求层次,因此,对选题亦是如此.例如《考试说明》中指出对硫酸的工业生产过程作为常识性了解,在选这一部分题时就不可过深过细.又如对硫和硫的氢化物、氧化物以及水化物的性质,这牵扯到很多知识点,对于不同知识点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可选用以下几道题:  

1.识记 理解 

硫、硫化氢、二氧化硫的色态、气味、溶解性?  

2.理解 应用 

在氢硫酸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有什么现象?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之比是多少?溶液的pH值如何变化? 

3.理解 应用 

硫化氢气体的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产物、现象有何不同? 

4.综合 

举1992年高考试题中最后一题为例. 

五、选题要新颖灵活 

有意识地选编一定数量的“开放型”习题,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锐意创新,使学生在多思多变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38.4毫克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毫升(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  

 A.1.0×10-3摩 B.1.6×10-3摩 

 C.2.2×10-3摩 D.2.4×10-3摩 

这道题如果按常规思路很麻烦费时,如果变换思维角度,采用顺向和逆向思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解析,就容易多了.可将HNO3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混合气体,NOx——HNO3;一部分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Cu——Cu(NO3)2——2HNO3,由两部分之和就可知答案了. 

近年来,有机题比较新颖,因为有机知识联系性强,衍生关系多,选编题时对重要概念、官能团特性、基本反应类型、必要的反应条件和物质之间的衍生关系,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 

例:水蒸汽跟灼热的焦炭反应,生成A和P的混合气体,它是合成多种有机物的原料气.如图是合成某些物质的路线,其中D、G互为同分异构体,G、F是相邻的同系物,B、T属同类有机物,T分子中碳原子数是B的2倍,等物质的量的T、B跟足量金属钠反应,T产生的氢气是B的2倍,S能跟新制Cu(OH)2反应,1摩S能产生1摩Cu2O. 

(1)分子式A_______,P_______. 

(2)结构简式B_______,D_______,S_______. 

(3)反应类型X_______,Y_______. 

(4)化学方程式:E→F_______. 

(5)T跟过量G在浓H2SO4存在及加热条件下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这道题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推理、演绎判断的能力.高考试题每年都要变换角度,增添新意,目的是让学生跳出“题海”,把基础知识学得扎实些、灵活些. 

总之,在选题中除了以上所说的外,还要讲求科学性、规律性、综合性等原则,只有善于运用教学规律,才能提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