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景物的特征(3)

发布时间:2009-07-14 共1页

 一、 课题:景物的观察与思考
   二、 教材分析:
   “景物的观察与思考”是我校《高中多媒体作文教材》中内容。《高中多媒体作文教材》是我校语文课题组根据新编高中语文新教材(实验本)编撰的多媒体教材。新教学纲要求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创意”,同时把“丰富联想想象”单列一条。要求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及个性精神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立:
   1、 知识目标:总结并运用对景物观察与思考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景物思考问题写作文的能力;
   3、 德育目标:使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分析,领悟景物中蕴含的情理,进而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突出总结、掌握景物观察与思考的方法,为学生自觉认知与创造作好准备。
   教学难点突出运用景物观察与思考的方法,进行联想想象,写作实践。
   三、 教学设计:
   掌握方法是观察思考到位的关键,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方法的研讨过程也是教学的深入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训练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当好“导演”,真正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主体作用,遵循心理学原则,抓住学生的表现欲望,给学生观察与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把握学生心理,揣摩学生情绪,适时引导,不断深入。使学生在自然与社会的环境里感知美、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构想原则:
   第一、由一录像片《观海》引发学生注意,兴趣切入;
   第二、明确重点,关注问题,使学生感知总结观察景物求“活”求“美”的方法,以便理清写作思路;
   第三、把握景物特征是写好景物描写文的关键,因此,在观察中提出引导性思考题:A、有什么B、什么样C、说明了什么,落实此点有利于学生“言之有物”;
   第四、有物象可写了,再次提出思考性问题:A、是动是静?B、动静感强烈吗C、动静和谐吗?从而使学生明确:使物象和谐有致、动静结合将会使文章在对比衬托中体现美感;
   第五、声音、颜色的美感效应与心情有密切的关联,指导学生在某种情愫下展开联想倾听,欣赏切入图景,例如提出引导性思考题:A、声音像什么B、颜色相融吗C、声色搭配和谐吗?。
   第六、在集中理解训练的基础上,学习例文的优点,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融;
   第七、深入探讨景物的观察与思考的结构方法,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供选择的六种结构形式,领会求“活”求“美”的条件。重点突出一两种方法。
   通过学习,运用方法实践体验,对比自己的写作,欣赏著名的写景文章,弥补自己写作过程中的不足,强化印象,学生到生活中实践。
   四、 学法分析:
   教会学生在观察景物,思考问题上
   有目标:观察眼中之景组成,是自然之景,是人文之景,还是两相结合,是以人物为主还是以景物为主,是高扬的基调还是忧郁的基调;
   有序列:方位切入(上下、左右、表里、深浅、分层次),情感切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有过程:观察点全面,联想想象点发散,思考分析点内化、情感点升华、语言点润色;
   有方法:明确要写“活”景物,就必须首先抓住景物特征,思考景物内涵,然后运用动静对比,描摹景物的声音、颜色探求景物的美感。同时也必须明确写景抒情六法:移步换景、定点换景、点面结合、定景换点、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这六种方法是写“活”、求“美”的基础前提。
   掌握方法是写好文章的前提。运用方法实践落实才是学习的目的。因此指导学生不断练笔。
   五、教学探索目标:探索媒体教学的新模式,即使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阵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由“详讲”转化为“精导”,学生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多元化媒体 -----声音、文字、影象、图片等等为学生提供了新视野,使学生不局限在书本知识,而从课堂的知识点学习扩展到领略广阔的时空,体验美、创造美,实现美感享受,进而培养观察景物思考问题的写作素质。教学探索模式简图如下:
   六、媒体结构及作用:
   在这个教学课件是以幻灯片PoweerPoint为平台制作软件,其中运用素材为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AVI)等
   七、 教学程序:
   导语切入正题
   观看图片《观海》
   总结观察与思考方法之一 “写‘活’景物法”
   分点讨论 (1)抓住特征思考 静态图片
   分点讨论 (2)运用动静对比 静态图片
   分点讨论 (3)描摹声色求美 动态影像
   欣赏例文《夕阳》
   总结观察与思考方法之一 —— “写景抒情六法”
   观察动态影象研讨落实重点
   欣赏电视散文《荷塘月色》,对比强化
   作业练笔 实践探索
   通过电教媒体使学生在课堂浏览了自然、社会生活,人间万象,达到电化教学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