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物流师考试指导:第九章 商业物流系统(5)

发布时间:2012-12-24 共1页

 第三节  商业物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商业物流系统的界定 
  商业物流,就是通过批发、零售和储存环节,把各生产企业的产品在一定物流据点集中起来,然后再经过储存、分拣、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将商品以适当的数量,在适当的时间送到零售商业企业或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商业物流系统根据商品实体的运行渠道,可以分为批发物流和零售物流两个阶段。 
  (一)商业批发企业物流 
  批发企业是为进一步转销或加工大批商品而从事的业务经营机构。批发企业位于商品运动的的始端和中间部位,其社会功能在于把分散在各地的生产企业的产品输入流通过程中,并完成商品在流通过程阶段移动的任务。因此,商业批发企业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衔接纽带。商品在流通过程的运动,有可能经过多次批发环节,把商品送到更运的地点,如我国的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批发企业。商业部门的储运设施90%在批发公司,但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流通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各批发企业大都出现了萎缩。根据各批发企业的不同情况,可采取商流与物流分离或合一的办法重振批发。所谓商流物流合一,就是利用批发企业的储运设施,场地,通过建立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来扩大眼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以吸引货源;而商流物流分离则是把批发业中的物流活动--运输、保管、储存、加工、编配、物流情报等职能,将逐步由不同类型的物流个心和储运企业来承担。后者更适合于小型或实力较差的批发企业。 
  (二)零售企业物流 
  零售企业是以直接供应消费者用作生活消费或供应给社会集团作为非生产性消费为基本任务的商业企业。零售企业是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服务的企业。零售企业的业务过程,就是商品从流通领域最终进入消费领域的过程。因而零售业是处于商品流通的最后阶段,是流通过程与消费领域的结合点,当商品经过零售送达消费者手中,商品运动也就最后终止。在商流与物流合一的条件下,我国的百货商店、专营店的物流活动--收货、检验、暂时保管、分类、发货等职能,均由零售企业承担。由于零售企业的物流设施极其分散并且条件简陋,这样使有限的物流设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形不成集合力。加之,批发网点的不尽合理和零售闲点分布的分散性,势必造成城市内交通拥挤,加剧了城市交通的紧张程度,直接影响到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服务和所有权的顺利转手。而在商流与物流分离的情况下,百货商店、专营店的物流形态,有从工厂、批发企业等购进商品的采购物流;有将一些商品转运到分销店和门市部的供应物流,还有把商品发送到消费者手中的销售物流。为了提高百货商店和专营店的物流效率扩大其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并减缓城市交通的紧张程度,可在中心城市或交通枢纽地建立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零售店的进货、送货均由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来完成,这样使零售业进一步专业化、纫分化,销售部门将集中力量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搞好市场预测与决策,提高销售服务水平。配送中心则采取共同进货、共同送货的方法以减少不必要的流转环节,降低物流费用,进而达到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顺利完成商品使用价值运动过程的目的。 
  不管是批发企业的物流,还是零售企业的物流,其物流活动都要在物流据点中进行。这种物流据点,有的属于批发企业,有的属于零售企业,也有的属于物流企业。一般来说,一个物流据点的物流活动是由采购、储存、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五个子系统构成的。这五个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每一个子系统的改进需要考虑是否对其它子系统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对商业物流系统的优化应本着"整体最优"的原则进行。 
  二、商业物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采购子系统 
  一个系统的输入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结果。系统对环境输入的物质、能量进行加工处理,再将处理后的物质、能量向环境输出。如果输入纳质量不高,那么尽管一个结构完善的系统可以进行检测、筛选,dr斥不良输入,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不良输入产生的原因。采购子系统系统就是物流系统的输入。 
  如果采购的商品不适销对路,那么商品在物流系统内流转得再经济合理也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商品订货的批发量太小,采购又不及时,那么就不能尽快满足零售店的要求。因此,采购的效率将影响着物流的管理水平。 
  1、集中采购的优势 
  零售店分布面广,所处地域不同,面对的消费不同,因此要货的品种、数量、时间不可能完全相同。一个零售店一次要货的品种可能比较多,但每个品种的要货量不会太大。所以不能充分享受价格折扣。在这种情况下,由物流企业集中各零售店的订货,进行统一采购,采购批量大,就可以享受价格优惠。 
  集中采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集各零售店的零星要货为较大批量的要货,争取供应商在价格上给予尽可能多的优惠,从而降低进货成本,降低销售价格,提高竞争力。 
  (2)能相对稳定供应商,有利于更紧密合作和稳定供货渠道。 
  (3)有利于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减少流转环节,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4)有利于及时掌握供求信息,做好协调工作。 
  所以,原则上应避免零售店的单独采购行为。零售店要根据经营特点和商品特点掌握采购的程度。 
  2、采购成本的控制 
  采购成本包括:进货价格、货物的运输费、包装费、各种手续费及采购人员的差旅费等。控制采购成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U加强对市场采购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市场采购信息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货源信息,包括货源的分布、结构、供应能力;流通渠道的变化和竞争信息;价格信息;运输信息;管理信息等。 
  由于市场信息具有社会性、有效性、连续性和流动性,借助于计算机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分析和管理系统,可以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提供各种决策方案供决策者参考。 
  (2)根据市场状态,确定采购对象,建立稳定的供应伙伴关系。 
  社会化的大生产、大流通,要求建立相对稳定的供需关系。目前我国流通领域存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的现象。批发商如果有稳定的供货渠道,与诚实可信、资信良好的供应商合作,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假冒伪劣商品混入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商业企业形象。 
  (3)为了降低采购成本,还需尽量降低采购风险 
  采购风险是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而给批发企业造成的可能损失。当采购的商品是独家生产或供琉。而采购者有多个时,采购风险大;反之,有许多供方而需方却很少时,风险就小。当采购商品为新产品时,采购风险大。当商品需求量预测的资料不全面、预测方法不尽科学时,采购风险大。此外,采购批发量的大小对采购风险也有较大影响。 
  为了降低采购风险,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应及时掌握市场信息,迅速做出决策。通过预付货款等方式,增加企业的可信度;并且可以根据市场预测,适当增加批量。 
  当商品供不应求而生产周期又长时,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应增大保险储备量。 
  当购买新产品时,由于不了解市场反映,应减少购买量。 
  为了减少采购批量的误差,一要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二要减少每次采购批量,增加采购次数。不过增加采购次数会使采购固定费用增加。所以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 
  (4)确定适宜的采购时机与合理的采购批量。 
  采购过早,库存过多,增加库存费用。采购过晚,库存不足,引进缺货损失。采购批量过大,有可能产生积压。采购批量太小,又会增加采购次数,增加采购的固定费用。适宜的采购时机和合理的采购批量与合理的库存是一个问题纳两个方面。如何确定适宜的采购时机和合理的采购批量,参见第四章第二节有关库存控制的内容。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