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务员考试辅导之民商法详解:民法总论

发布时间:2016-08-25 共2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调整私人生活的基本法,深深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而且,民法理论发端于古老的罗马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理论体系完整、博大精深。所以,民法又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的理论体系。民法理论主要包括民法总论、物权、债权、亲属、继承五部分。从实在法上说,民法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在这一部分,考生需要掌握的法律法规庞杂,需要理解的理论知识深厚。所以,考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复习备考。
 
  一、民法的调整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即民法调整的对象就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对各项民事法律制度和全部民法规范起统率作用的基本准则。
 
  1.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即使国家参与某一民事关系,其与对方当事人在民法上的地位也是平等的。
 
  2.自愿和公平原则
 
  (1)自愿原则,也就是传统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可以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但是,民事主体的意志自由不是绝对的,其不得违背法律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本着公平观念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3、等价有偿原则
 
  等价有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移转财产等民事活动中,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等价交换,实现各自的利益。要注意的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且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财产移转也可以是不等价的或无偿的。
 
  4、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当诚实信用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实现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双方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
 
  5、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原则
 
  民法是以权利为核心的法,当然要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基本原则。
 
  6、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必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如果行使权利损害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民事活动首先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及习惯,行政权力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三、民事主体
 
  (一)自然人
 
  凡具有我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民法上,公民与自然人是通用的。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所赋予的。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有:公民的民事权利一律平等;内容广泛。
 
  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出生的时间以户籍证明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终于死亡。民法上的死亡包括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公民一旦死亡,则丧失民事权利能力,不再是民事主体,其生前的婚姻关系消灭,其财产权和财产义务依继承法的规定转移,人身权消灭。但作者死亡后,其生前享有的著作权、人身权仍然受保护,并且我国的人身权制度还保护死者的名誉。
 
  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它既包括进行合法行为从而取得民事权利义务的资格,而且包括进行违法行为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的享有,以享有的民事权利能力为前提。但并非所有民事主体都有民事行为能力。
 
  3、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当然,这里还要求当事人精神健康、智力健全。
 
  (2)限制民事行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同意。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精神状态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由监护人担任。
 
  (3)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由其监护人担任。
 
  4、自然人的住所
 
  (1)住所。公民的住所指公民生活和进行民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公民的住所是确定诉讼上地域管辖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国际私法上确定准据法的一个重要依据。
 
  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指公民离开住所地之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医院治病的除外。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