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解析)--相关知识部分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27页


第60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间工业职能的差异,由三个要素来反映:(1)专业化部门,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几个部门具有为区外服务的作用。(2)职能强度,取决于城市为区外服务的部门的专业化程度。若某部门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则该部门产品的输出比重.也高,职能强度也高。(3)职能规模,有些小城市工业的职能强度虽高,对外服务的绝对规模却不一定大;相反,一些大城市对外服务在城市中所占的比重可能不高,但绝对量可能很大,影响很广。城市职能三要素,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11: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区域性城市职能分类以孙盘寿先生的“西南三省城镇职能类型”为代表,是我国区域性城镇职能分类研究中最早且最深入系统的一个例子。分类标准利用纳尔逊的年均值加一个标准差,并进行大幅度调整。只有某部门既达到平均值加上一个标准差的分类标准,又在本市部门结构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才被确定为城市的基本类型或工业职能类型。
    全国性城市职能分类一般局限于城市工业职能分类,综合性职能受局限。(城市职能三要素: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职能规模)。


第61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零售业郊区化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的。首先,大量居民郊区化,使得人们的购买力大规模外移;第二,城市高速公路的发展和轿车的普及化,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流动性;第三,人们购物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一次大量购物,并要求将购物和其他社会活动,如娱乐、交往等结合起来,以上三个因素的直接结果就是郊区大规模商场的建立。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考点22:城市中心商务区;
    CBD最早由美国学者伯吉斯于1923年的“同心圆模式”中提出的,认为城市的中心是商业汇聚之处,以零售业和服务业为主。各国城市中心商务用地的划分是不同的,但一般将中心商务高度指数(CBHI)、中心商务强度指数(CBII)、中心商务建筑面积指数比率(CBI)3项指标综合使用,来界定CBD。通常CBHI>1,CBII>50%,后来戴维斯认为CBII>4,CBII>80%的地区为“硬核”。
    中心商务区第一圈一般是零售业集中区,以大型百货商场和高档购物商店为主;第二圈是零售服务业,底层为金融业,高层为办公机构的多层建筑集中区;第三圈以办公机构为主,旅馆也多见;第四圈以商业性较弱的活动为主。


第62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中心度。在数值上,中心度等于中心地所能提供的服务(包括提供给其服务区和中心地本身的服务)与其自身居民所需服务之比。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考点8:中心地理论;
    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出版了一本《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开创了城市地理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他将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经济学的价值观点结合起来,探索城市的数量、规模和分布的规律性。
    1.中心职能和中心地:城镇是零售中心和服务中心,而服务职能一般要在它服务区域的相对中心位置来执行,被称为中心职能;具有中心职能的地方,即中心地。
    2.企业单位和职能单元:中心地为周围地区服务的职能是由一个个自然单元的企业来完成的。
    3.门槛值和服务范围:维持一个中心职能单元存在所需要的最起码的人口或最起码的购买力就是某中心职能的门槛值或称阈值。不同职能有不同的门槛值和服务范围。
    4.中心地等级和中心性:中心地等级越高,它提供的中心职能越多,人口也越多,反之亦然;高级中心地具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具有较高级的职能;中心地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彼此间距就越远,服务范围就越大。
    5.理论要点:
    (a)区域有中心,中心有等级;
    (b)中心地与补充区相适应,补充区以六边形为最佳;
    (c)中心地等级体系及空间结构: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3系统;按交通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4系统;按行政或管理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7系统。

第63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自19世纪开始,对贫穷进行了比较认真、严谨的调查研究。一些研究者企图制定一个比较固定的标尺以衡量贫穷。这就是所谓的“贫穷线”。在这条线之下,就开始有了贫穷;在这条线之上,贫穷就到此为止。


考点:
第三章  城市社会问题 ☆☆☆☆☆考点2:城市规划相关的社会问题;
    我国目前最严重、最基本的社会问题是人口问题,由此直接衍生其他问题,如劳动就业、青少年犯罪、老龄化、贫穷、知识分子问题、婚姻问题、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问题、城乡发展与建设问题、官僚主义问题,即10大社会问题。
    1.老龄化
    联合国规定,凡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就属于老年型社会。老龄化与出生率成反比。
    2.就业
    就业是指劳动者处在有职业状态。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大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3.贫穷
    贫穷是人们缺少满足他们生活基本需要的手段的状况存在时的现象。
    4.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是全球性社会问题,产生原因来自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调。


第6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1952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通过了“社区开发计划”。其宗旨是加强社区间联系,充分发挥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利用社区自身的力量提高社区经济、社区发展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解决社区存在的社会问题。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考点12:社区发展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国家基于城市重建和解决大城市的社会问题的迫切需求,出现了以大规模空间疏解为特征的“新城建设”--郊区化、城市化,前后经历了第一、二、三代卫星城建设,不但在社区规划理论上有了极大提高,而且更加重视具体的环境设计手法,趋向于培养生长与更新、社区情感、社区精神。
    1952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通过“社区发展计划”,其宗旨是:加强社区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利用社区自身的力量,提高社区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解决社区存在社会问题。强调社区成员参与计划社区改造,通过改造达到社区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协调。
    城市社区被理解成为一种综合社会场所,其建设被看作是一项社会工程。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