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申论冲刺预测试卷(四)

发布时间:2016-08-25 共4页


  4.考试作为当今社会普遍应用的教育测量方法,其有效运作是以诚信为基础的。只有参与考试环节的每个人――从命题、考试管理与阅卷者到考生大众,都能自觉信守考试规范,才能有效发挥考试的测量与评价功能。特别是高考,它是我国高校招生的主要环节,在选拔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维护高考诚信不仅是考试实施的基本要求,而且与考生、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息息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考试从来都是一种社会活动,诚信考试必然要仰赖于诚信社会。由于受利益驱动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以往个别地区高考舞弊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对考试诚信和考试管理的一大挑战。近年来,作弊者利用现代通讯手段传递标准答案,已成为威胁大规模教育考试安全的一大隐患。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尽完善、法治有待加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的条件下,高考作弊有其发生的必然性。利用高新技术作弊之所以奏效,关键在于个别基层考试管理环节出现问题。作弊者通过买通监考关节,使得监考者面对考生接受手机短讯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防范类似的高考集体作弊,首先应加强考试实施环节的管理,加强考试立法,以法治考,以法治招。通过加重对考试管理失职者和考试作弊者的惩处,使作弊者无利可图,不敢贸然违法乱纪。
  5.过度包装问题,曾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从不讲究包装到过度包装,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个过程,在我国经历的时间并不长。现在,愈演愈烈的过度包装,已经、并且仍在造成物资的无谓消耗、浪费。因此,过度包装形成越来越多的诟病。
  过度包装,在一些地方已经演变成了虚假包装,进而失去诚信。而虚假包装却很少受到口诛笔伐。最近,有人千里迢迢地从外地买回来一些盒装物品。到家后打开一看,不禁哑然失笑:有的是大盒套小盒,真正有用的东西只有一点点;有的从外面捏起来鼓鼓囊囊,好像装了很多东西,实际上是塞了厚厚的硬纸板和泡沫塑料;有的盒子上粘了一块透明塑料,可以清晰地看见里面装的东西,让人错误地以为里面的东西很多,实际上里面的东西只有能看见的那一点,看不见的地方什么也没有;只有4克重、不足2立方厘米的药材(就是4朵小花),竟用了比笔记本电脑还要大的盒子分几层包装。有些精美、硕大的盒子里,装的竟是几根黄花菜,几包南瓜子,几块碎蘑菇,几片鹿茸角……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只是那华丽包装体积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
  6.市场经济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不是靠指令调配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交换进行生产的商品经济。进入市场经济的生产者、经营者,要通过买卖交易,交换各自的商品。因此,这里有自主、自由、平等交易的问题,有遵循商品供求变化、价值规律的问题,同样也有一个彼此诚实守信的问题。而且诚实守信的问题,可能更为根本和重要。因为,没有诚实守信,彼此互不信任,就不可能有买卖交易的产生和完成。正是有了诚实守信这个基础,买卖交易双方才有可能谈质论价,购销两便,也才有发挥商品价值规律的问题。从这个意义讲,诚实守信的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原则。企业经营不讲诚信,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任何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都有诚信需求。从1994年墨西哥危机到阿根廷的危机,以及2001年位于世界500强前列的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事件,  无不说明这个问题。这就是说,成熟市场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以成熟代替诚信。但是,问题在于社会和企业怎样看待和对付这种不讲诚信的企业和行为。在一个社会中,少数企业经营不讲诚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批企业经营不讲诚信,社会对这种不讲诚信的行为麻木不仁,企业之间还相互效仿。在古代,人们讲诚信主要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和“信”是不自欺、不外欺,内心世界和外部行为相统一的道德境界和追求。
  7.随着时代的发展,诚信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诚信的内涵已越出了纯粹的“私德”范畴而进入到“公德”领域。换句话说,今天我们理解诚信,不仅仅是指个人的良好品质,更是建立在现代公民意识之上的一种“公德”。
  公民意识是权利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科学理性精神和道德意识等多个层面的统一,而诚信也应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之一。现代公民意识进入个人诚信,使个人诚信建立在国家与公民、个人与社会、公民与公民之间权利和义务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不仅可以改变以往诚信教育和实践只偏重“私德”的问题,实现“私德”与“公德”结合,同时也是时代发展和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要求。
  在社会经济交往中体现出的诚信,是以责任能力为基础的,是指一个人对承诺、契约和协议负责任的能力,是现代公民意识在社会经济交往关系中的必然要求和体现。其目的和出发点是保证社会交往活动的顺畅进行,并使交往各方在诚信原则的要求下都能获得自己的利益,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结果。
  8.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问题由来已久。整个社会诚信链条相当脆弱。一些企业经营不讲诚信,互相欺诈,用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据《中国工商报》报导,2000年,仅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就查处假冒伪劣案件23.05万起,比上年增长36.86%;查处各类假冒伪劣商品总值38.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61%;全国共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16万个,比上年增长3倍多。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