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人才需求大 就业前景大家谈

发布时间:2012-02-01 共1页

  法律是比较热门而且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之一,那么对其就业前景,却有不同的说法,那么到底法律专业就业前景如何呢?请看下面的内容: 
  各种就业方向看法硕就业 
  首先薪水不象某些人想的那样低,担心薪水低是根本没有必要的。毕业以后找的工作多种多样。法硕毕业生有做公务员的,有到公司做法务的,有去法院的,有当老师的,还有去律所的。 
  1.先说做公务员的。做公务员的薪水南北有比较大的差异。比如北京的远远比不上深圳广东的。广东那边因为公务员工资各个机关都已经统一标准,相差不大。北京的公务员却有差别。部委的公务员没有下面北京市的公务员挣得多。 
  2.再说到公司做法务。这种机会不是很多。因为只有大型的公司才有自己的法务部。能够进去是很难得的一件事,可以学东西。外资银行一般很少招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内资银行每年招一定的法律专业毕业生。外资银行待遇向来是不错的,比如汇丰银行是以8000/月起。内资银行的待遇也可以,一般薪水从 4000/月起。比如北京市工商银行都很不错的。不过说实话,进银行的发展前景不是很好,如果你本科是学金融的就很好发展。保险公司待遇一般,没有银行的好。但是一样可以解决户口问题。不过保险公司对法务的需求不是很大。外企招应届生不是很多,但还是有同学去了外企,比如安利(广东)。薪水在 5000-6000之间。 
  3.再说去法院的。我只说北京法院的情况。朝阳法院和海淀法院是待遇最好的两个法院,薪水要远远高出5000/月。检察院的待遇没有法院那样好,跟一般的北京市机关一样。 
  4.当老师的没有上面几个挣的多,而且法硕毕业只能从事一般行政工作,每个月不少于3000的稳定工资。 
  5.去律所工作刚开始可能是低些。北京律所比上海和广东还可能好点。不过一些所给的薪水也不错。 
  学法硕的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本科专业的优势。学金融的就进银行,学工的去企业或者机关,学英语的进外企,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做2-3年以后再考虑是否做律师是很稳妥的一种办法。而且从那时以后发展就会顺的多,在银行做了几年大可以去做金融证券方面的业务,学工的去做知识产权,学英语的做涉外的。 
  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相比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既然社会如此缺乏“专家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其法律硕士学生的就业应该是:即使达不到供不应求的情况,也应当是非常乐观。然而现实中,法律硕士的就业状况并没有与社会的期待相呼应。以被调查学校的2004级法律硕士目前的签约率看,经过一次2006年下半年的就业高峰,截止至3月初,各学校的法律硕士研究生的签约率总均不过25%,相比法学硕士、其它文科专业(如会计、金融)的硕士研究生的签约率要低得多。各学校基数庞大的法律硕士能否在未来的三个月顺利就业让人不无担心。 
  当对在读的法律硕士被要求就自己今后的就业形势作一下预测时,大多数同学认为法律硕士同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相比较而言,法律硕士生没有就业优势,而是相反总处于劣势,形势不容乐观。其中有59.3%的被调查者认为就业前景悲观,20%的人表示一般,认为乐观的占20.07%.在调查中,许多即将毕业的法律硕士生认为自己在法律人才就业市场中地位如同“鸡肋”。 
  事实上,当前社会是否真正缺乏大量的法律人才、需要多少法律人才并不可确知,我们发现一些文献中就所谓每年需要多少法律人才的“论证数字”往往并不可靠或是缺乏认真的计量和复核。因为至少从现状看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总量不见有多大。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前面列出的相关政法部门存在素质差、学历低的情况与这些部门是否能真正化为现实的法律人才需求在实际中并不是互为一致的事情。 
  即使在社会的确需要大量法律人才的前提下,在我国法律教育多元化的情况下,这种需求也并不是和法硕教育的人才供应就一定是一对一的关系。因为在对法律职业需求部门的调查中,有78.4%的单位认为在面对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的选择时,会优先考虑法学硕士。何况目前我国的法硕教育与法律职业需求之间还是一种相互脱节的关系。法硕教育与法律实务部门多年来并没有建起立具有“共识”的人才供需的管道,法硕教育更多是脱离司法实践关门办学,只管培养,而不问是否适应需要。致使法律硕士教育制度虽然为立法、司法、行政执法部门、法律实务部门量身定做了大量的高层次、应用性、复合型的“人才产品”,到最后可能存在大量一厢情愿,却无人买帐的尴尬境况。这方面的最好例证就是在法硕教育已经实践十年的今天,在法律实务部门提供法律职位最为集中的07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在提供的一万多职位,仅仅只有法律硕士的组织者——司法部提出需要一名法律硕士生来满足近5000名法律硕士毕业生! 法律硕士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