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能力全程基础训练卷(5)

发布时间:2009-07-14 共3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33题14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开封位于江淮和洛阳、长安之间,是隋通济渠的中枢。唐朝中期,为了确保运河的畅通,曾在这里设节度使,北宋以开封为都城作汴京。当时的开封被称为“四水贯都”,交通十分发达,各方物质源源不断地集中到开封城里。淮河尤为重要,几乎南半个中国的物资都由此河运来。

——《中国古代史常识》

材料2 金灭北宋,(开封)城市曾受到破坏,政治中心南移临安。金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在此决口并改道南流,破坏附近水系,严重影响农田水利及航运交通。

回答:

(1)大运河与隋运河有何不同?(3分)

(2)分析元朝开凿会通河等河道的主要原因以及在经济上的意义。(3分)

(3)分析影响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走向不同的原因。这种走向的不同对当时的经济有什么影响?(3分)

(4)试以7世纪至13世纪的开封为例,分析说明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的关系。(3分)

32.台湾学者柏杨认为:两宋是具有“高度物质文明的社会”,其“物质文明,有辉煌期,不但超过中国过去任何一个时代,并超过同时代的西方世界。”但是两宋时期“武装力量跟文化水平不能配合。”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请以实例说明。

33.一位史学家对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有下面一段论述:“古代中国同周邻邦国的经济文化往来,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不仅范围广泛,式样繁多,内容丰富,而且互相借鉴,互相调剂,达到了互助互利的目的。”试以我国古代宋元时期的有关史实论证上述观点。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