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能力全程基础训练卷(4)

发布时间:2009-07-14 共4页

16.隋唐时期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均田农民的身份是

A.自耕农 B.地主的佃农

C.国家的佃农 D.农奴

17.府兵制崩溃的根本原因是

A.均田制的破坏 B.兵役繁重,士兵逃亡

C.府兵地位下降 D.社会上以当府兵为耻

18.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其主要因素包括

①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③兴修水利工程 ④中原大量人口南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唐代陶瓷业中的新产品唐三彩,主要产于

A.邢州 B.巩州

C.越州 D.扬州

20.唐诗内容丰富,从各个角度和侧面反映现实生活。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A.封建经济繁荣 B.科举考试的实行

C.庶族地主登上政治舞台 D.南北文化的交流

 

21.唐朝统治者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的转变说明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各族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来源:www.examda.com

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巩固边防

22.唐朝管理边疆地区的行政措施有

①设立行政机构 ②采取和亲政策 ③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④经济文化交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3.现今我国裕固族的祖先是

A.甘州回鹘 B.西州回鹘

C.黑水靺鞨 D.云南南诏

24.唐太宗和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相同点不包括

A.发动正义的反击战争 B.加强行政管理

C.注重经济交往 D.实行册封制度

25.唐朝时,中国和非洲也有来往。下列有关这方面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中国史书上有这方面记载

B.唐朝人杜环在非洲留下行踪

C.唐太宗时东非索马里使者来到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

D.当代考古中,在非洲发现了中国陶瓷残片包括唐三彩

26.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盛行造成的后果有

①麻痹了人民,避免了社会矛盾激化 ②佛教建筑石窟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③统治者崇信使佛教思想取代了儒家思想 ④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7.北魏均田制与唐朝均田制所起作用的不同之处是

A.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使农民获得了一些土地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 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28.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维持的主要原因是

A.赋税沉重导致农民逃亡,土地荒芜

B.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

C.国家把大量土地分配给皇室、贵族

D.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29.(2002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

A.扬州 B.泉州

C.明州 D.广州

30.(2002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古代学习、吸收了外国经济文化成果的是

①《缀术》 ②唐乐 ③熬糖法 ④班田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