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能力全程基础训练卷(4)

发布时间:2009-07-14 共4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33题14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材料2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

材料3 唐太宗曰:“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人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饿!”

——《资治通鉴》

材料4 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回答:

(1)材料1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什么实质问题?引用古人的话如何解释?(3分)

(2)材料2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思想?客观上有何作用?(3分)

(3)材料3反映的唐太宗用人原则是什么?他在位时用了哪几位贤人?(3分)

(4)结合材料4评述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实质。(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来源:www.examda.com

材料1 (贞观十年)置府六百三十四,而关内二百六十一,……凡上府兵千二百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每人兵甲粮装各有数,皆自备,输之库,有征行则给之。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其能骑射者为越骑,其馀为步兵。每岁季冬,折冲都尉(府兵统兵官)帅其属教战,……凡当宿卫者番上,兵部以远近给番,远疏、近数,皆一月而更。

——《资治通鉴》

材料2 府兵大都是从均田户中选拔充任的,……“于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选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调”。

——《隋唐五代史》

材料3 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新唐书·兵志》

材料4 (开元十年)张说建议,请召募壮士充宿卫,不问色役(免除各种徭役),优为之制,逋逃者必争出应募;上从之。旬日,得精兵十三万,分隶诸卫,更番上下。兵农之分,从此始矣。

——《资治通鉴》

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府兵制的主要特点。(5分)

(2)指出唐朝转而实行募兵制的主要原因。(5分)

(3)分析府兵制与募兵制的根本区别。(4分)

33.简要分析两汉和唐朝前期出现农业生产发展、社会经济繁荣局面的共同原因,并结合原因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