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能力全程基础训练卷(3)

发布时间:2009-07-14 共4页

16.范缜与竟陵王萧子良辩论的本质是

A.儒学与佛学的斗争

B.世俗地主与僧侣地主的斗争

C.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

D.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者的斗争

17.随着佛教的兴盛,在当时发展起来的有

①建筑 ②雕刻 ③绘画 ④书法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毁佛,其根本原因是

A.想要控制寺院的规模

B.不了解是否应该发展佛教艺术

C.对佛教教义理解抱对立态度

D.受统治需要的制约

19.至西晋初年,内迁少数民族达50多万人的是

A.氐族和羌族 B.匈奴和鲜卑族

C.羯族和氐族 D.鲜卑族和羌族

20.西晋王朝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八王之乱”破坏了社会经济 B.极端腐朽的门阀地主掌权

C.各族人民长期的反抗斗争 D.匈奴贵族乘机攻占了长安

 

21.三国时期,促进江南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大批北方农民南迁 ②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相对安定 ③少数民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④翻车等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楚汉战争和淝水之战给后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启示是

A.统一性质的战争必胜利

B.盲目骄傲,骄兵必败

C.人心向背是战争成败的根本

D.实力的强弱是战争胜败的前提

23.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有

①当时前秦内部民族矛盾尖锐 ②骄兵必败 ③东晋社会相对安定,内部团结 ④苻坚不得人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4.“建安文学”的代表作不包括

A.曹操《蒿里行》 B.王粲《七哀诗》

C.蔡文姬《悲愤诗》 D.庾信《哀江南赋》

25.“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首

A.鲜卑族民歌 B.北方汉族民歌

C.匈奴族民歌 D.羯族民歌

26.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不包括

A.蔡邕 B.钟繇

C.王羲之 D.曹不兴

27.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

C.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D.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28.公元5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

A.重视保护农桑

B.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C.大兴水利工程,改善了生产环境

D.大力推行均田制

29.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其经典称为“三玄”。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玄”之列的是

A.《尚书》 B.《周易》

C.《老子》 D.《庄子》

30.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主要是针对佛教宣扬的

A.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

B.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点

C.形神统一、形亡神才灭的观点

D.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观点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