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能力全程基础训练卷(3)

发布时间:2009-07-14 共4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33题14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匈奴,其祖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匈奴)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无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

材料2 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傍山险涧溪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

材料3 于是汉患之,高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茏城,得胡首虏七百人。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记·匈奴列传》

回答:

(1)根据材料1,概括匈奴的社会生活。(6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2、3,说明秦汉为巩固北方边郡的安全先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6分)

32.从六朝经济开发的史实出发,联系当地实际说说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33.活跃在魏晋南北朝思想领域的哲学思想或宗教包括哪些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