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新题型的审题方法

发布时间:2009-07-14 共3页


  三、供材料题意作文的审题步骤
  ⒈ 言论或调查数据材料题意作文的审题步骤
  步骤一:全面解读材料,理清材料的指向性。作文提供材料的目的是为了给考生一个明确的思考范围,所以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审题第一步就是要全面阅读材料,理清材料的指向性,找到思维的聚合点。言论或调查数据材料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现实性。如例题二,“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是经过连续多年调查的,是从20个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取样的,广泛性、真实性应该比较可靠,这种材料已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社会现实意义比较。像这种材料,其指向性在于让考生来思考读书问题,审题时首先要把思维聚合到“读书”上来。
  步骤二:研究关键词句,理清材料的发散性。供料题意作文比一般的材料作文开放性强,材料具有发散性,既有集中的指向性又有灵活的发散性。如例题二,在审题第一步中我们首先明确了材料的指向性——读书。继续研究材料,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全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情况,材料中有一个关键句:“识字为什么不读书?”(一般情况下,材料中的疑问句、感叹句、比喻句、人物对话都是关键句,时常暗含了命题人的命题意图)这句话对考生的思维进行了点拨,暗示了写作的思路应该放在对“不读书”原因的探究上。材料借助调查情况暗示了一些原因,但这仅是部分原因,诸如读者读书的困难、出版发行销售、图书馆的布点借阅、社会上对图书阅读的需求和风气,等等。考生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说的话题非常广泛,可选的角度也很多样。此外,在图书阅读率走低的同时,还给出了网上阅读率走高的信息,这个对比材料,可以使某些考生对整个材料作出全新的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步骤三:细致研究要求,理清写作的“雷区”。供料题意作文提出的要求主要针对一些“取巧”甚至违规的做法,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试题要求还提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并且在等级评分标准中规定:“套作……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另外,近年来文体模糊“四不像”的作文增多了,因此在等级评分标准中也规定“文体不明确的要适当扣分”。所有这些写作的“雷区”在审题时必须明确。
  ⒉ 故事或寓言材料题意作文的审题步骤
  步骤一:分析故事内容,明确故事道理。虽然同样是供材料的题意作文,但是故事、寓言材料的审题难度更一些。故事、寓言材料时常在精短的故事里凝聚一个或多个人生道理、社会道理,这个道理在审题时一定要找出来。如例题一,从整体看,这个寓言故事集中表现了乌鸦学习老鹰的原因、过程、结果和旁观者对它的评价。我们要考虑,材料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一般情况下,需要运用哲学知识进行分析,在寓言故事中常见的哲理有: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如2004年全国卷考题(相信自己与听信别人的意见);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如2005年全国卷考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对立与统一,如2005年全国卷考题(忘记和铭记)等等。在这道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乌鸦学习老鹰这一事件体现出的哲理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一分为二。具体而言就是乌鸦注重了学习、模仿的主观愿望却忽视了自己的客观条件,只注意了老鹰抓羊的表象却忽视了老鹰之所以能够抓羊的本质(有本领有能力)。乌鸦虽然失败了,但应辩证看待它,它这种勇于挑战的勇气还是值得肯定的。明白了材料所蕴含的道理后,审题的方向就不会错了。
步骤二:研究故事细节,抓住关键词句,理清材料的发散性。故事材料虽然简单,但为了使考生联想想象,触动考生深层思考,时常会安排一两个小的细节,启发考生发散思维。如例题一,材料有意地增加了一些细节,写乌鸦“非常羡慕”的心理动态时,加上一句“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那该多好啊”,这句话可以引发读者对乌鸦行为动机的想象与发挥。又如,材料描述老鹰是“从鹜峰顶上俯冲下来”,而乌鸦则是“从树上猛冲下来”;老鹰像一切凶禽猛兽一样静悄悄地扑食,而乌鸦是哇哇地叫着冲到羊背上的。这样的细节对比也许会使人产生遐想,从而认识到鹰与乌鸦的截然不同。
  在研究故事细节的同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深入分析。一般地讲,故事结尾处评论性的语句常常是理解材料含义的关键,对同一事件如果有不同的评论,说明材料的思维是发散的。比如在这个寓言故事的结尾,牧羊人告诉孩子“这是一只不知道自己叫什么的鸟”,表达了牧羊人的态度。同时又让牧羊人的孩子在听了牧羊人的回答之后,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暗示对这则寓言的含意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其他诸如理想与现实、可笑与可爱,等等。这样通过对故事细节的仔细揣摩和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命题人的意图就呈现出来了。此时再回过头来结合步骤一有关哲理的解读,就能全面正确地把握材料的用意了。
  经过审题,可以确定材料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勇气是值得赞赏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等。
步骤三:细致研究要求,理清写作的“雷区”。这一步骤同其他题型要求相同,不再赘述。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