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变换句式

发布时间:2009-07-14 共3页

 
  
高考链接
【例1】(2003年全国高考题)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
①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②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③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④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睛]
这是将短句化为长句的下定义形式,首先要明确两种格式:(1)“遗传是……的一种繁殖过程。” (2)“……的一种繁殖过程叫遗传。”然后,对内容进行删减、整合,最后,把三方面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合成定语。
[答案]
遗传是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繁殖过程。(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繁殖过程叫做遗传)
 
【例2】(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题)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  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拥有巨市场的某电子集团,在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沉重打击如雪上加霜般作用于今年以来已经不景气的世界信息产业时,也不能不做出裁员的反应了。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睛]
这是道长句化短句的题目,先得找出主干:“某电子集团做出反应。”然后,找原因,即“事件打击经济”,“事件使信息产业雪上加霜”
[答案]
美国发生的“9·1l”恐怖袭击事件沉重地打击了全球的经济,它使今年以来已不景气的世界信息产业雪上加霜,拥有巨市场的某电子集团也不能不做出裁员的反应了。
 
【例3】(1993年上海高考题)
在这境界这时间里惟一可以触动心情的是秋虫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经过乐师们的精心训练,……其实他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
把文末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点睛]
反问句变陈述句,首先要明确反问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内容,即回答一定要采用肯定的形式;其次是变换语气,删除语气词。
[答案]
(简直)成了人间绝响。(或:都成了人间绝响)
 
【例4】(1999年全国高考题)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儒、道、佛
[点睛]
首先要明确句子的逻辑关系——连环因果复句,即儒、道、佛的影响一思想比较复杂一生活创作充满矛盾。
[答案]
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矛盾。
 
考向预测
1.特点
纵观近10年的高考题,句式变换的题型有以下特点:
①题型分为两类:出现在第1卷中的客观题和第Ⅱ卷中的主观题。
②难度适中。客观题难度更点,近几年以主观题型为主,难度也不会太。
2.重点
①变换句式的类型主要有:肯定句与否定句、陈述句与疑问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常序句与倒装句、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等之间的转换。
②复习的重点应放在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之问的变换以及重组式句子的变换。
3.趋向
句式变换的题目分别在1993年、1994年、1996年、1999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2004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过,多出现在第Ⅱ卷中,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且综合能力要求也在提高。
 
点击误区
在做变换句式的题目时,学生常会出现以下方面的错误:
1.不能及时准确地捕捉句式变换的角度,无从人手。
2.变换后的句式改变了原意。
3.句式变换后语序不合理。
4.随意添减或改变原句中负载重要信息的词语。
5.书写潦草,难以辨认,卷面不清洁。
究其原因:①未能把握各种句式的特点及各种句式的变换方法;②未能审清题意,答题时偏离了命题者的要求;③未能准确地理清原句间的层次和逻辑关系;④语言组织能力薄弱,答题欠规范。例:
(1)将下面的长句变成短句,要求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流畅自如的水、宁静自守的山因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的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而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误例:中国古人不仅把流畅自如的水看成智者的象征,而且把宁静自守的山看成仁者的象征,他们还喜欢用比喻的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
[点睛]
误例没有把握原句的逻辑关系,把并列关系误作为递进关系了(“不仅……而且”),此外,还忽视了原句是个因果复句。
[答案]
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的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因此,流畅自如的水被看成智者的象征,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仁者的象征。或: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的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因此,流畅自如的水、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2)给“太阳风暴”下定义。(见“长句和短句的变换”中的例⑤)
误例:太阳风暴是由于太阳气中产生局部爆炸,在太阳表面出现耀斑和黑子所形成的而被科学家形象地比喻为“太阳打喷嚏”的太阳活动现象。
[解析]
定义中的内容要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而误例中的比喻句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属于非本质的内容,应舍弃。不少学生辨识不准,故出错。
正确答案参见“长句和短句的变换”中的例⑤
 
名师指津
变换句式是从表达效果考虑的,我们要把句式变换前后的表达效果对比起来看:是更好,还是更差?这要从语言的表达需要来考虑。因此,我们在做题时不得不注意:
一、明确各类句式的特点,掌握句式的转换方法
不管是哪一种句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要做好句式之间的转换,一定要谙熟于彼此的句式特点和转换方法,如主动句与被动句的转换,主要是施事与受事,即主语和宾语的转换。
二、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这是进行句式变换必须遵循的原则。必要时可以增删或变动个别词语(这往往在题干上会说明),但决不要改变了原意,如1999年全国高考第25题,有的考生将“儒、道、佛”开头,写成了“由于儒、道、佛”开头,有的则把“思想比较复杂”写成了“思想非常复杂”,都是不对的。
三、甄别句意差别。避免陷入误区
句式变换只是句子形式的改变,改变后句意与原句要一样;但有些句子的语序、结构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句意的改变,这不属于句式变换。例:
 
[一会儿]再见。(作状语,现在不想见)
再见(一会儿)。(作补语,还想见一会时间)
 
你能现在来吗?(强调时间)
你现在能来吗?(强调动作)
汉语中还有约定俗成的正反句式,有些词语正反说意思都一样。如:
 
这儿好热闹啊!(肯定)
这儿好不热闹啊!(肯定)
 
我差点儿摔倒了。(没有摔倒)
我差点儿没摔倒。(没有摔倒)
此外,像“不免”、“难免”、“难免不”这三个词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但它们不属于句式变换。
四、要合乎语法规范和逻辑关系
变换的句式不能是病句,否则,也是不对的。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