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快速拟题》教案(教师中心稿)

发布时间:2009-07-14 共2页

【教学目标】
1、明确拟题要求,分析存在问题。 
2、教授拟题方法,快速准确拟题。 
3、鼓励创新思维,力求脱颖而出。 
一、导入新课
2004年中考作文的命题形式是话题作文。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要想写好话题作文,拟好一个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作文题目,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今天,我想就和家一起探讨一下“话题作文”拟题的方法问题。

二、拟题指导 
话题作文的拟题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呢?
话题作文拟题的基本要求 
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太泛;要合理出新,要不落俗套。也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对主标题加以限制。 
2、标题不能过长,过长则显得松散。 
3、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 
4、拟题时要善于联想。 联想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A、相关联想,由桌子联想到椅子(空间关联) 
      B、相似联想,由春蚕联想到老师(奉献精神相似)  
      C、相反联想,由安乐想到忧患(实质上的相反)

以“友情的力量”为话题拟题例析 
    1、《心灵的烟花》《朋友的举动》《两个人的友情》《友情战胜一切》《她是谁》。         
2、《友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力量因友情而伟》《伟的友情》《友情的力量不可阻挡》《人类伟的力量》。 
    3、《力量》《友情》《关于友情的几个问题的探索》。
    4、《人生难得几回搏》《团结就是力量》《朋友》《理解》。 
    以上题目多存在各种毛病,老师分析指出。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让阅卷老师非常喜欢的几个作文题目。
《友情的跑道》《友情的呼唤》《友情·力量·困难》《友谊,给我动力》《友情伴你人生路》《友情·力量》《给乌云镶上金边》《这是为什么》《新龟兔赛跑》。这些题目,能给人带来一番美的感受,令阅读者产生遐想,而急于想读作品。
由此看来,给话题作文拟一个好的标题,不仅为自己写作带来方便,而且还有助于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评卷老师的青睐呢!

拟题金钥匙
方法一:定文体,扬长避短。
紧扣话题,调动积累,选用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是快速拟题的基本前提。因为任何文章都是有体裁的,不讲文体,随心所欲地写作,只会写出结构松散,不合章法,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况且,话题作文也只是要求文体不限,并非不讲文体。
例如:作梦,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梦的内容却是异常丰富,形式是异常多样的。请以“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又如:树,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园林绿化都离不开它。请以“树”为话题为文。 

以“梦”为话题
《这一幅风光,如梦》《比梦更美》宜写成抒情散文;
《美梦成真》《想起了那个暑假》宜写成记叙文;
《说说课文中的“梦”》《梦的成因》宜写成说明文;
《梦想中国足球》《让美梦成真》宜写成议论文。
以“树”为话题:
如果我们想写记叙文,标题宜为《树下》《记一次特别的植树活动》《我家的小桃树》;
如果我们想写成抒情性的散文,可拟题《松树赞》《我爱那片小桃林》;
如果要写成议论文,就要这样拟题:《给我一片绿阴》《植树,为了子孙后代》《小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真的是“无用之材”吗》
 
方法二:善补题,以小见
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是最常见的快速审题和拟题技法。
例如:语文课不单是语言训练课,更是人生教育课。它使我们明白许多人生的道理,懂得做人的修养。但上语文课,有的同学很喜欢,有的同学不那么喜欢。请以“语文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感受激情,《多味的语文课》;
发挥想象,《虚构的语文课》;
片断组合,《语文课剪影》;
联系实际,《语文课之我见》等。
又如:手,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真正得力的助手,是我们吃、住、穿、玩的主要工具。纤纤玉手,是女性美的象征。请以“手”为话题为文。
我们可这样拟题:《一双灵巧的手》《一次难忘的握手》《对手》《精巧的手工艺品》《从手指的长短说开去》。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明确集中,极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从而顺利展开思路。

方法三:妙修辞,匠心独运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能避免一览无遗,让文题生动形象,精练紧凑,含蓄隽永,使文章锦上添花。
例如:当我们不如意的时候,一曲哀歌常使我们热泪纵横;当我们事事顺畅的时候,我们常常想纵情欢歌。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音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运用修辞:①《心灵的变奏》《生活中的阳光》《锅碗瓢盆交响曲》,比喻新颖,过目难忘 ②《“五线谱”和他的五线谱》《“二胡”和“小提琴”的爱情变奏曲》。
巧用借代,别出心裁:③《刘禹锡何以调“素琴”而恶“丝竹”》采用设问,耳目一新。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