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案例问答题

发布时间:2012-06-06 共1页

案例问答题
一、案例问答题
1.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学习努力,成绩名列前茅,是多年的三好学生和班干部,经常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高考时以优异成绩考入某名牌大学,班里同学都是各地来的尖子生,他的成绩只排在中下等水平,心里很失落,暗下决心要把名次提上来。但事与愿违,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他的名次没升反而下降了,甚至还出现了不及格。为此父母极为严厉地批评了他,他也觉得自己很没用,感到自己很没面子,老师不重视他,同学们也都看不起他。因此情绪低落,内心苦恼、焦虑。他觉得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样爱他、关心他了。班长是一位女同学,对他学习、生活等很关心。他也愿意和班长讲讲自己的心里话,自己感觉喜欢上了班长,于是鼓足了勇气,表达了爱慕之情,但班长明确告诉他自己有男友,不能接受他的感情。初次恋爱就失败,他感受到了失恋的痛苦。兴趣明显下降,慢慢的不愿与人交往,整日没精打采、闷闷不乐。近半年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经常头昏、头痛,晚上入睡困难,全身疲惫不堪。记忆力大不如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现在学习成绩已排到班里的倒数几名,父母、老师和同学都注意到了他的问题,多次帮助他。但他觉得很无助,自己觉得没什么希望,这学期已无法上学。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大学教授,对他要求严格,非常重视他的学习成绩,希望他能考上名牌大学将来继承他们的事业。求助者初二时,因课间和同学在讲台上打乒乓球被老师严厉批评并一同被罚站,当时觉得很丢人,留下心理阴影。求助者性格内向,从小争强好胜,追求完美,但心理承受能力差。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精神状态、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20分)
2.对本案例的诊断及诊断程度是什么?(30分)
3.对该求助者的遭遇,心理咨询师在表达共情时应当注意些什么?(25分)
4.对本案例进行效果评估,心理咨询师应选择哪些维度或指标?(25分)
 
 

 

正确答案:
1.求助者精神状态:情绪低落;内心苦恼、焦虑;整日没精打采、闷闷不乐;身体状态:经常头昏、头痛,晚上入睡困难,全身疲惫不堪;社会功能状态:记忆力大不如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觉得很无助,看不到希望,这学期已无法上学。
2.(1)对本案例的诊断为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如下:
①排除精神病性障碍:依据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即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也就是是否有自知力;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求助者的思维正常,主客观世界统一,且个性稳定,因此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②排除神经症:心理冲突有变形与常形之分。变形是指与现实环境没有什么关系,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心理冲突的常形是大家都有的经验。本案例有明显的现实诱因,且含一定的道德属性,属于常形心理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诊断。
③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本案例求助者情绪反应的持续时间长久,病程超过一年,而且内容充分泛化,这学期已无法上学,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求助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3.(1)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指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的能力。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①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②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深刻地理解求助者的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③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表达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所面临问题的理解,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2)对该求助者的遭遇,心理咨询师在表达共情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咨询师视角需要转变,务必要从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咨询师应该置身于求助者的处境,体验他的内心世界。越是如此,就越能深刻、准确地理解求助者,共情的层次也就越高。
②共情的基础不是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和感受,而是要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及其问题。
咨询师共情的基础不是要求必须具有和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才能做到共情,而是要求站在求助者的角度去看待求助者及其问题。
③表达共情不能一视同仁,而是因人、因事而异,视情而定。
求助者是各种各样的,也会带来不同的表现与问题。因此咨询师对不同的求助者,在不同的咨询阶段表达共情时应有所区别。
④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该适度,才能恰到好处。
共情不是不分时机地一味强调理解求助者的内心,一般应该在求助者对某一问题及其对应的情绪完整表达后再进行共情为宜。此外,表达共情应该适度,共情反应的程度应该与求助者的问题的严重程度、感受程度等相匹配。
⑤表达共情要善于实现咨询师一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
咨询师的共情在角色转换上的理解是指:咨询师体验求助者的内心"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但永远不要变成"就是",这就是共情的真谛。咨询师在共情的同时,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防止完全受求助者的影响。
⑥表达共情还应善于使用躯体语言,注重姿势、目光、声音、语调等表达。
咨询师表达共情,除言语表达外,咨询师还应学会非言语表达,如目光传递、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等。咨询师关注的目光,前倾的身体姿势,理解时点头的动作,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等等,都能表达出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共情。有时使用非言语表达共情比言语表达更简便有效,咨询师应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恰到好处地应用。
⑦表达共情应考虑求助者性别、年龄、文化习俗等特征。
咨询师表达共情需要考虑求助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文化特征等,这一点在非言语表达上尤其应该注意。
⑧咨询师应不断验证是否共情,得到反馈后要及时修正。
咨询师应适时了解或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达到了共情,在不确定时更应如此。咨询师可以主动采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进行询问,从求助者说出的感受中,得到求助者的反馈,并根据反馈意见及时做出修正。
4.咨询效果评估可以采用以下六个维度进行: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自评)。尽管这一指标是主观的,但却是评估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指标之一。求助者因为存在具体或心理问题,前来寻求咨询师的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求助者自己可以感到心理问题或症状是否有了缓解或改变。例如,求助者原来认为自己害怕的事物现在不再害怕了,原来无法接受的现实现在开始正视了,对自己的满意程度上升了。
(2)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求助者原有心理问题影响到社会功能,经过咨询,求助者的社会功能恢复了。例如,开始正常上班、上学,可以与人正常交往相处,工作、学习效率提高,等等。
(3)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的评定(他评)。例如,他人报告求助者不再乱发脾气、摔东西,与父母或孩子的关系融洽了。
(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例如通过咨询,求助者某些心理症状的量表分数得到改变,表明咨询取得了哪些效果。
(5)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根据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在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如自我评价更积极、敢于面对困难,等等。
(6)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原来困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症状的改善情况也可以是评价咨询效果的指标之一。例如,求助者因为离不离婚的问题心理上非常焦虑,也表现出入睡困难等躯体症状,通过咨询,求助者解决了内心冲突问题,焦虑症状缓解了,人睡时间缩短了,这也能作为评估咨询效果的维度或指标。
以上评估咨询效果的维度或指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为了避免出现偏差,应尽可能多地从多个维度或指标进行评估。需要说明的是,评价的内容应以咨询目标为主,只有目标内容的改善,才是咨询的直接成效。例如,求助者因社交恐惧前来求助,最初商定的咨询目标是:第一,将焦虑减到原来的50%左右;第二,增加人际交往,为60分钟/天。经过数次咨询后,求助者自信心增强,但仍然存在社交恐惧,焦虑减轻到原来自我体验的70%左右,人际交往只增加到40分钟/天左右。这说明咨询对求助者产生了积极影响,有一定的咨询效果,但没有达到预期的咨询目标。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