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200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五大热点解读

发布时间:2016-08-25 共5页

  热点五:医疗问题

  第一部分:规范性文件

  1.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把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作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才能保证医疗卫生事业符合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并提出了明确要求。

  医疗卫生事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看到有利形势的同时,也要正视医政工作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医疗服务资源总体不足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并存,医疗服务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医院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有待提高,医患关系之间存在不和谐因素,这些都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加强医院内涵建设,解决医院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树立科学发展观,抓住有利机遇,加快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是我们的重要任务,而加强医院内涵建设,解决医院管理中的问题,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要围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工作目标和重点要求,着重解决医院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学科体系建设。第二,强化制度管理。第三,大力提高从业医务人员的素质。第四,建立科学的医院管理评价体系。第五,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第六,建设节约型医院。

  (三)建设平安医院,和谐医患关系。

  医学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医患的共同敌人是疾病,医患之间必须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密切配合,这既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患者的根本利益。如果医患关系紧张、医师执业环境恶化,怕担风险,不愿探索,不敢创新,不仅严重阻碍医学科学发展,也会直接损害群众的利益。各地要不断探索解决医患纠纷、缓解医患矛盾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行医疗责任保险。要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积极创造条件,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执业条件和工作环境。

  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医疗卫生领域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按照“理念再深化、管理再加强、质量再提高、服务再创新”的总体要求,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整顿和改善医疗执业环境,和谐医患关系。第一,要坚持以患者利益为先,大力加强医疗服务管理。第二,及时救治急诊抢救患者,研究解决医疗机构紧急救治发生的医疗费用补偿问题。第三,规范医疗事故鉴定,修订赔偿标准,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第四,推行医疗责任保险,有效化解医疗纠纷。第五,加强医院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平安医院”建设。

  (二)大力加强医院药事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第一,严格执行处方点评制度,规范处方行为。第二,继续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落实各项要求。第三,加强临床药师管理。第四,加强药品的临床监控。

  (三)落实降低医药费用的各项措施。第一,要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第二,严格控制、规范使用高值耗材和贵重药品。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费用控制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营造关爱患者的氛围。

  第一,着力解决临床一线护士数量不足的问题。第二,要坚持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第三,要加强对护士的培养,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

  3.突出重点,真抓实干,认真做好医政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医政法制,加强对医疗市场的管理。第一,严格医疗技术的准入管理。重点强化对器官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第二,颁布实施《护士条例》和医政领域的规章。第三,加强医疗广告监管工作。第四,稳步推进院务公开工作。第五,继续加强血液管理,切实保证用血安全。

  (二)继续组织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第一,总结“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实施两年来的经验,健全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工作制度,研究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第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推广先进经验,抓好中西部地区新增50个县级医院的项目工作;第三,丰富支援工作的内涵,切实加强受援县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减轻群众负担。第四,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对部分受援县医院的试评估,继续组织开展督导活动。

  (三)医政工作中应当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克服畏难和松懈情绪,坚定工作信心。第二,注重工作实效,解决突出问题。第三,加强督促检查,强化整改责任。第四,探讨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医院管理制度。第五,重视新闻宣传,引导舆论导向。

  第二部分:范文(评论员文章)

  1、新医改凸显公益性质与政府责任

  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方面,要着力建设四项基本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高强指出,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是“一种由政府组织,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按成本收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健康保障制度”,其实质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农村卫生体系和社区卫生体系建设,并健全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机构和城乡基层卫生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在药物制度方面,“药品的生产、流通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不能完全靠市场调节”,政府要加强监管;公立医疗改革要“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的倾向”。

  显而易见,决策者就医改问题的此番描述突出了一个重点,即我国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将扩大覆盖面,增加普惠性和公平性。这也意味着医改将更加注重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更加强调政府在其中的责任担当。

  当下,老百姓陷入“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一大原因就在于医疗卫生服务缺乏足够的公益性质。这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虽然投入总数有所增长,但在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却持续下降。据统计,2003年在中国6598亿元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仅占17%,企业、社会单位负担占27%,其余56%由居民个人支付。其二,医疗资源分配不公。据2003年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患病群众48.9%应就诊而未就诊,29.6%应住院而未住院,44.8%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无任何医疗保障。这种“不足”和“不公”成为医改面临的严重现实。

  在决策层的考虑中,公益性质的缺失也成为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高强部长在去年发表的《努力保证人民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一文中,提到改革面临的五大矛盾:“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医药费用快速上涨”,“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实行以药补医、创收归己的运行机制,公益性质淡化”,“医患关系紧张”。其中,前四项体现的核心问题就是公益性质不足,只不过各自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由此可见,此次制度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弥补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质的不足,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医改的主要方向。这一改革思路,对于老百姓而言意味着享受更多更公平的服务,而对政府来说则意味着责任的回归和增加。政府必须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必须加强规范、监督职能。当年,政府“给政策不给钱”的政策选择,在缓解财政压力的同时,也卸掉了相当部分的公共服务职能。如今,政府决心填补、扩大这方面的责任,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当然,医改注重公益性质、加强政府责任,并不意味着政府要大包大揽,放弃若干层面的市场化改革,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医改起步以来,“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化”两种路径选择之间的争论就一直未曾间断,颇有水火不容之势。但事实上,强调公益性质和政府责任未必就容不下“市场化”的位置,政府代表民众购买医疗卫生服务,并不妨碍服务提供者(不管公立还是私营)之间的市场竞争。同时,“市场化”也不是政府将公立医院一卖了之、放弃相关职责,而是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那种顶着“公立”之名而行“逐利”之实的医院营利行为,并非“市场化”之祸。在医改中,“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的原则以及医疗保障的多层次性表明,改革在增强公益性质时,也追求效率的提高。无论如何,医改在公平和效率之间达成一定的平衡,解决好现实问题,乃是不变的方向。

  第三部分:典型观点和事例

  降价药换上新“马甲”

  据发展改革委的数据,自1997年至2006年,国家对药品的降价次数已有19次,涉及金额近400亿元,加上今年的2次降价,降价次数达到21次。但人们市场上很难找到“降价药”的踪影。 一位消费者拿着一叠材料告诉记者:“网上有一则新闻,讲的是浙江杭州市天天好大药房的事。说政府明令降价,或者价钱便宜、疗效明显的药品,70%早已无人生产。这家在杭州较有影响的平价药房开业3年来共采购药品2万多种,目前只剩下9000多种在正常经营,其中有3000多种药因降价而不见踪影,阿莫西林等常用抗菌素药都进不到货。” “这些降价药到哪里去了呢?大部分降价药经过改头换面,重新流入了市场。这些换了‘马甲’的所谓新药,只是改个剂型、换个包装、变个规格,或者改变一下给药途径,价格却凭空翻了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