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考前大冲刺之仿真题(三)

发布时间:2016-08-25 共4页


  
  9.越穷越想吃大锅饭,越富越想吃小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生活水平都不高,大家享受平均的教育福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允许和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拉开了差距。先富裕的人们不会满足现状,在生活的消费中必然处处表现得与众不同,包括在子女受教育方面,富裕的人在解决温饱之后要上新层次,当然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产生择校愿望也是情理之中的。有人把子女择校看作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要能择校,不惜重金。城市居民家庭独生子女比重上升,几乎所有家庭为了孩子都舍得花钱择校。《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6.2%。《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实际增长4.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市为37.1%;农村为45.6%。2003年末全国私人轿车拥有量已达489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46万辆。根据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的标准规定,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据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分析判断,有5类人将会成为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代表,即科技开发型企业家、国外驻华企业的中方管理人员、国有金融行业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就职于中介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在个体私营企业家中的一部分。目前在国内要过上“中产阶层”的生活,需要家庭中夫妻双方月收入达1万元,中等的中产者家庭为月收入2万元,高级的中产者家庭是月收入4万元左右。
  
  10.家长对子女期望值高,一是部分家长经济、政治、文化层次较高,一心要子女照自己的遗传基因继承父母等。二是家长实施功利教育,在他们的眼里教育是作为实现物质力量的主要手段,教育孩子唯一的动机和目的,是实现“理想”,获得实力(实利),这实际上是“信仰迷失”“价值错位”的典型表现。一份调查资料显示:66%的家庭从孩子五岁开始就聘请各类的家庭教师,补习文化,培养兴趣爱好,参加这个“希望班”、那个“兴趣组”,请这个邀那个形成家教热。90%以上的家长要求孩子达大学水平,65%的人要培养子女当科技人员、厂长、经理,仅0.77%选择了体力劳动类的职业。我们知道社会结构、劳动力的分布,总是有它的层次性,顶部的总是少数。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总是按一定比例结构的,不可能全部从事一种工作,而无人承担另一类工作。鲁迅生前立下遗嘱:“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又说:“后起的人物一定优于前人,决不能用同一种模型无理嵌定,长者需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是命令者。”老舍先生给妻子信中也谈到对孩子的希望:“他们能初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便已够了,只要身体强壮,将来学一门手艺,即可谋生,不必非入大学不可。”他们教子何等豁达、宽容,并没有强行要求子女一定成为什么“家”。我想只要有利于他们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自食其力,发挥自己的才干,各有所成即可,对子女的期望不能脱离社会需要和子女实际。
  
  道德、学习、心理发展、身体健康,为培育一个“成功”的孩子,上海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上海拥有18岁以下子女的家庭中,孩子教育消费占全家总收入的1/4左右;上海家庭中普遍存在着教育期望偏高的现象。
  
  三、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10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2.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要体现针对性和全面性。(30分)
  
  3.如何解决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5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