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08年自考社会心理学(一)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12-07-25 共8页

  第五节 社会化的内容
  (一)政治社会化
  (二)道德社会化
  (三)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六节 社会化的历程
  (一)社会化是人的终身课题
  (二)生命不同时期的社会化
  (三)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四)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
  三、考核知识点
  1、社会化概述
  2、生物学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4、人格、自我与社会化
  5、社会化的内容
  6、社会化的历程
  四、考核要求
  (一)社会化概述
  1.识记:(1)社会化的定义;(2)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3)社会教化的内容。
  2.领会:(1)不同的学科根据自身的性质和任务,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人的社会化;(2)社会心理学家关于实现个体内化的社会心理机制。
  (二)生物学因素
  1.识记:(1)社会心理学中的本能论观点;(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2.领会:社会生物学和习性学有关相互统一和连续的基础;(2)婴儿的生物需求与情感需求。
  (三)文化因素
  1.识记
  (1)社会化的文化因素
  2.领会:(1)文化的定义; (2)家庭及其重要性;(3)学校及其重要性;(4)同辈群体及其重要性;(5)大众传播;(6)大众传媒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3.应用: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社会化的影响。
  (四)人格、自我与社会化
  1.识记:(1)人格的原义;(2)乔治·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3)乔治·米德有关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2.领会:(1)G.奥尔波特有关人格的定义;(2)陈仲庚有关人格的定义;(3)社会文化层次;(4)个体生活情境;(5)自我表现。
  3、应用:有关人格与自我发展的几种理论。
  (五)社会化的内容
  1.识记:(1)政治社会化;(2)道德社会化;(3)性别社会化。
  2.领会:(1)L.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三大水平七大阶段理论;
  (2)真实描述性别角色的发展必须综合考虑的两大因素:社会学习和认知发展。
  3.应用:(1)性角色;(2)性别角色。
  (六)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
  1.识记:E.埃里克森关于人的社会心理发展八个阶段的理论。
  2.领会:(1)社会化是人的终身课题的原因;(2)继续社会化;(3)再社会化(4)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
  3.应用:不同性质和形式的再社会化。
  第五章 社会认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社会认知的概念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懂得社会认知的对象包括哪些类型,并能了解影响人们进行准确社会认知的因素包括哪几个方面以及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同时,对于不同的社会心理学家所提出的有关于社会认知的理论必须要能熟练地掌握与运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认知及其特征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1、认知的选择性
  2、认知反应的显著性
  3、认知行为的自我控制性
  4、认知的完形特性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一)对他人外表特征的认知
  1、仪表的认知
  2、表情的认知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认知者自身的因素
  1、原有经验
  2、价值观念
  3、情感状态
  4、认知偏差
  (二)认知对象因素
  1、魅力
  2、知名度
  3、自我表演
  第四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一)归因与归因理论
  (二)海德的素朴心理学
  (三)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
  (四)凯利的三维说
  (五)归因错误和偏差
  1、过高估计内在因素
  2、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歧
  3、忽视一致性信息
  4、自我防御性归因
  三、考核知识点
  1、社会认知及其特征
  2、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3、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4、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四、考核要求
  (一)社会认知及其特征
  1.识记:社会认知。
  2.领会:社会认知的特征。
  (二)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1.识记:(1)仪表的认知;(2)表情的认知。
  2.领会:(1)对他人性格的认知;(2)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三)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1.识记:(1)原有经验;(2)情感状态;(3)价值观念;(4)认知
  偏差。
  2.领会:(1)晕轮效应;(2)首因效应 ;(3)近因效应。
  3.应用:认知偏差的表现。
  (四)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1.识记:(1)归因; (2)归因理论。
  2.领会:(1)海德的素朴心理学; (2)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
  说。
  3.应用:(1)三维归因理论;(2)归因错误与偏差。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