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判断推理》试卷(二)

发布时间:2016-08-25 共1页

 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二)
一、图形推理:1.每道题目的左边4个图形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你需要在右边所给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合理的正确答案。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每道题包含两套图形和可供选择的4个图形。这两套图形具有某种相似性,也存在某种差异。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正确的答案应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最大的相似性,而且使第二套图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3.在右面的4个图形中,只有一个是由左边的纸板折叠而成。你需要选出正确的一个。
1.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观察本图可发现,三角形、四方形、五边形、两个三角形,可知其规律为棱角,以每图多一棱角递增,故选A项。
 
2.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观察字体笔画,其规律依次递增为2、3、4、5,故推断出选项一定为6画,答案为A。
 
3.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观察图形注意黑色的折叠边,故推断出答案为A。
 
4.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观察图形注意两边有凹角的折叠边,故推断出答案为A。
 
5.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观察图形始终注意两边突起的折叠边,故推断出答案为B。
 
二、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6.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下列属于认知失调的是(    )。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通过定义可知,行为与态度不一致造成认知失调。排除A、B、D,故选择C。
 
7.特设性修改是指为了使某个科学理论免遭被否证的危险,对该理论进行修改或者增加一些新的假定,使该理论不具有可否证性或者可检验性。下列属于特设性修改的是(    )。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理解"特设性修改"的关键是把握住以下两点:(1)特设性修改的目的是"使科学理论免遭被否证,不具有可否性或可检验性";(2)特设性修改的方式是"对该理论进行修改或者增加一些新的假定"。A项中,并未对理论进行修改,也未增加新的假设,只是增加了原理论中就已经存在的本轮的数目,不符合特设性修改的方式;C、D两项中都是以新的理论取代了旧的理论,不符合特设性修改的目的。所以答案为B,既符合特设性修改的目的,又符合特设性修改的方式。
 
8.前馈控制是以未来为导向的,它的目标是在偏差发生之前阻止其发生。下列属于前馈控制的是(    )。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理解"前馈控制"关键是把握住"以未来为导向,目标是阻止偏差发生,时间是在偏差发生之前。"答案为C。A、B、D三项时间都是在偏差发生之后,所以不符合前馈控制。
 
9.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区分了两大类影响人们工作的因素,一类是与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关的保健因素,这些因素处理不好,员工就会感到不满,即使解决了也只是没有不满而已;一类是与工作本身有关的激励因素,表现为工作的性质、实际的责任、个人成长和获得认可的机会以及成就感等,这些因素具备了,就可以对员工产生激励。下列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据此推断,答案为D。
 
10.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下列属于基本归因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基本归因错误感知者倾向于低估情境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在因素的重要性。故选项D正确。
 
三、事件排序:每道题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表示事件的四种假定发生左右为难的四个数字序列。请你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11.(1)有机物裂解(2)天然气形成(3)细菌耗氧(4)残骸沉积(5)浮游生物死亡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目是地理知识排序,涉及五件事情,主要是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其内在逻辑顺序应该是先有海洋生物的死亡,所产生的物质经过沉积和有机物的裂解,最终形成天然气。因此正确顺序是(5)浮游生物死亡──(4)残骸沉积──(3)细菌耗氧──(1)有机物裂解──(2)天然气形成。故D为正确答案。
 
12.(1)嫌疑人聚焦在印刷厂一名职工身上(2)死者所穿衣服完好无损(3)工作服前襟上有一块补丁(4)检测碎布片中有油墨成分(5)现场拾到一块衣服碎片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描述的是勘验一件谋杀案件的现场、并经过一系列推理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过程。整个勘验过程一般先从死者开始,死者所穿衣服完好无损,但在现场拾到一块衣服碎片,证明碎片应该是嫌疑人留下的,于是碎布片成为寻找嫌疑人的线索。接下来检测碎布片,而碎布片中有油墨成分证明嫌疑人和油墨有某种关系,所以(4)要在(5)和(2)后面。这时,并不能直接证明嫌疑人就是印刷厂一名职工,因为只有加上(印刷厂一名职工)工作服前襟上有一块补丁这一情节,才能将嫌疑人聚焦在印刷厂这名职工身上,所以(3)应该在(1)之前,而不是之后,所以正确答案为B。
 
13.(1)申请专利(2)研制出新产品(3)起诉索赔(4)发现仿制品(5)败诉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分析五件事情,该题是按照事件因果发展的逻辑顺序的排序题。在生产出新产品后,发现仿制品,进而起诉索赔,但是败诉。最后为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申请专利。所以选择D。
 
14.(1)林凯到电视台做实习记者(2)采访在华外国留学生(3)暑期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4)林凯结交了很多外国朋友(5)林凯感到自己的英语不好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仔细分析五件事情,该题是按照事件因果发展的逻辑顺序的排序题,其合理顺序为(3)一(1)一(2)一(5)一(4)。
 
15.(1)“红绿灯”节目作了报道(2)现场拾到一只破碎灯罩(3)对同一型号车辆逐一排查(4)确定为某晶牌汽车零件(5)受伤者被送到医院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仔细分析五件事情,该题主要围绕一起交通事故展开,其顺序为(5)受伤者被送到医院──(1)"红绿灯"节目作了报道──(2)现场拾到一只破碎灯罩──(4)确定为某晶牌汽车零件──(3)对同型号车辆逐一排查。故选择D。
 
四、演绎推理: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16.某画家从来不在其作品上标注日期,其作品的时间顺序现在才开始在评论文献中形成轮廓。最近将该画家的一幅自画像的时间定位为1930年一定是错误的,1930年时该画家已经63岁了,然而画中的年轻、黑发的男子显然是画家本人,但却绝不是63岁的男子。上面结论所依据的假设是(      )。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这题比较简单,要求是从画家的作品中了解画家的年龄状况。答案是B。因为,这是一个假设类 型,要求通过假设的判断来与文中的意义对照起来。如果画家不可能在63岁时,将自己画成年轻时的样子,则文中的假设画家作画的时间1930年是错误的就无从判断,因此正确答案是B。
 
17.具有大型天窗的百货商场的经验表明,商场内射人的阳光可增加销售额。该百货商场的大天窗可使商场的一半地方都有阳光射人,这样可以降低人工照明需要,商场的另一半地方只有人工照明。从该商场两年前开张开始,天窗一边的各部门的销售量要远高于其他各部门的销售量。如果正确,最能支持上面论述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要证明阳光射人商场内可以增加销售量的结论,就必须有"在没有阳光射人条件下与其他部门销售量没有区别"的例证。只有C符合此
 
18.一项研究发现,1970年调查的孩子中有70%曾经有过虫牙,而在1985年的调查中,仅有50%的孩子曾经有过虫牙。研究者们得出结论,在1970年至1985年这段时间内,孩子们中的牙病比率降低了。如果为真,最能削弱研究者们上面得出的结论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研究者们得出的结论是孩子的牙病比率降低了。如果被调查的孩子是从与研究者合作的老师的学生中选取的,那么被调查的对象就不能代表所有的孩子。这个结论也就不具有普遍性。所以答案D能削弱研究者的结论。
 
19.甲:儿时进行大量阅读会导致近视眼--难以看清远处景物。乙:我不同意,近视眼与阅读之间的关联都来自以下事实:观看远处景物有困难的孩子最有可能选择那些需要从近处观看物体的活动,如阅读。乙对甲的反驳是通过(      )。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甲的观点是阅读导致近视眼,乙的观点是因为有近视眼看不清远处,所以选择近距离可以看清的活动,如阅读。所以乙认为甲观点中近视的原因--阅读,其实是近视眼导致的结果,所以答案是D。
 
20.交管局要求司机在通过某特定路段时,在白天也要像晚上一样使用大灯,结果发现这条路上的年事故发生率比从前降低了15%。他们得出结论说,在全市范围内都推行该项规定会同样地降低事故发生率。最能支持上述论断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特定测试路段的路况只有具有代表性,才可以使该举措在其它路段上同样适用。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