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农业与农村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3页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都市型现代农业为主线,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科技和体制创新,推动都市农业向基地化、企业化、产业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统筹城乡发展,抓好镇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地区的覆盖面,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较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改善农村面貌。 
  (二)基本原则 
  1.城乡统筹原则。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2.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广州的市场、技术、资金和品牌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 
  4.科技创新原则。充分发挥广州的综合科技优势,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加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5.制度创新原则。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以市场为取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机制和管理体制。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运用工业化手段和产业化经营方式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向优质高效安全的效益型农业、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农业、资源可循环利用的节约型农业、田园风光优美空气清新的生态型农业、服务功能多元化的服务型农业转型升级。初步建成若干个具有产业聚集、人口聚集功能示范效应的中心镇,力争农村地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村居民人均享有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本框架形成,与现代化大都市和谐发展的、具有广州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初步建立。 
  2.主要目标 
  根据建设具有广州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完成集中连片农田、鱼塘标准化、近郊蔬菜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和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完善城市森林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培育壮大8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蔬菜、花卉、水果等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发展,推进优势产业基地化、集约化和规模化;高标准建设30个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完善较大规模的15个蔬菜基地及20个专业村、10个水果基地及20个专业村、10个花卉基地和10个渔业基地,改造或新建50个畜牧小区或畜牧场,确立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架构。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城市服务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经济平稳运行,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年均分别递增3%以上,农业总产值力争继续占全省总量的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大力实施“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积极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逐步铺开生态文明村建设,较大程度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建设,注重农村水污染防治,保护水资源。全面完成农村通水泥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的工作,努力实现行政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通公共汽车,行政村通农业信息,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筹资水平达到人均100元以上;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机制健全完善,使新农村建设成果惠及最广大农民群众。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从业人员减少25万人,年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万人左右,基本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按现行价计算),年均增长7%以上;农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0以下。 
  四、产业发展和区域布局 
  (一)产业发展 
  种植业: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蔬菜、花卉、水果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粮食: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大力推进基本农田标准化建设,加强中低产田改造,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调减水稻生产,适度发展甜玉米、马铃薯、番薯等旱粮作物。推进科技进步,重点抓好丝苗米、甜玉米等良种的选育攻关和示范推广,提高良种优质率和栽培技术水平,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 
  ——蔬菜:加大重点蔬菜基地建设力度,调整优化近郊蔬菜种植结构,推进蔬菜基地向中远郊转移,形成合理的蔬菜基地分工与布局。新建设20条蔬菜专业村、5个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和出口蔬菜基地。加快菜田设施化、生态化建设进度,加强标准化技术示范推广,提高蔬菜生产标准化程度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绿色和有机蔬菜比重。加快良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培育发展一批保鲜、速冻、脱水和深加工蔬菜企业,发展蔬菜物流配送中介,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水果: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果园经济效益和水果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品种结构,加快荔枝等大宗水果品种改良,适度发展加工型水果。培育一批优势产品、特色品牌和果品保鲜加工企业,促进水果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发展20个以岭南特色小水果和亚热带水果为主的专业村,促进品种多样化和特色化。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水果基地采取“以生产促旅游”的模式,有规划地发展果渔结合、果花结合等多种形式的休闲观光业。 
  ——花卉:瞄准国内外市场,重点发展观叶植物、高档盆花、出口盆景、冬春季鲜切花四大类优势特色花卉生产。搞好规划、优化布局,扩大规模,初步形成10个区域化花卉产业基地。积极发展花卉流通和包装储运等相关产业,完善产业链,形成花卉的产业优势。以标准化、设施化、生态化为核心,提高产品质量,推进产业升级。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出口竞争力的新品种,壮大一批花卉种子种苗繁育企业,提高花卉种质创新能力和优良种子种苗生产比重,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业辐射能力。 

  林业:围绕城市生态环境改善,重点建设23条道路景观林带、莲花山一南沙海岸防护林基干林带,构建城市生态安全及林业减灾防灾体系。以城区为核心,结合生态公益林建设,建设16个森林公园、2个自然保护区和4个湿地生态区,不断提高全市林木绿化率和城区绿化覆盖率。定向改造低效林25万亩,抓好林相改造,有效提高林分质量。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200个村的风景林(风水林)建设。加强数字林业信息平台和森林防火装备建设,增强森林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畜牧业:改造或新建50个实行果畜结合、适度规模养殖的生态养殖小区,改善养殖环境,加强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推进畜牧生态化建设。大牲畜生产要淘汰农户散养方式,引导上规模养殖场向企业化、工厂化、生态化养殖转型。家禽养殖业要瞄准中高档市场和出口市场,通过改进品种、饲料、养殖方式,发展有特色有竞争力的鸡、鹅、鸭、鸽品牌产品。做大做强禽畜种苗产业,提高种质创新能力,增强供种能力,形成全省或华南地区的优质畜牧种苗中心。积极发展肉类加工等相关产业。 
  渔业:高标准整治连片鱼塘12万亩,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设施化水产养殖基地,提高水产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业及观赏渔业、苗种产业、远洋渔业、水产加工出口业等高附加值产业。转变水产养殖模式,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和健康养殖,确保水产品安全。 
  观光休闲农业:按照“统一规划、规范经营、有序发展”的原则,把农业科研和生产活动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及农家生活、乡村文化,积极发展农业旅游。规划建设6—8条集生产、观光、休闲、品尝、体验、教育于一体的“广州农业一日游”路线。 
  其它产业:积极发展种子种苗、观赏农业、特种种养业以及农业投入品产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种子种苗产业,扶持和壮大拥有优良种质资源,主导产品繁育技术领先的苗种企业,提升我市种子种苗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积极稳妥地发展壮大观赏鱼、观赏鸟、宠物等观赏农业产业和鲟鱼、娃娃鱼、鳄鱼等珍稀、特种养殖产业,以及药用、保健、美容等专用功能的农产品生产。适度支持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先进适用的生物农药、动物疫苗、配方有机肥、饲料、配方基质等涉农产业,提高我市农业投入品产业的科技含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区域布局 
  根据都市型现代农业特点,围绕服务生态广州建设、服务大都市生态文明发展的战略目标,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构建以河流、山峦为纽带的,与都市、村镇、工业区布局相衔接的,“组团式网络化多板块”的都市型农业空间架构。依照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社会条件,全市农业总体上分成五大组团,每一组团由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板块组成。 
  1.北部山地丘陵农业组团:包括从化,增城、花都北部以及萝岗九龙等地。重点建设以岭南特色水果、绿色有机蔬菜、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高山”花卉、鲜切花、特种水产养殖、休闲度假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板块为依托的生态型、效益型、节约型都市农业。 
  2.南部滨海农业组团:包括番禺和南沙。重点建设以咸淡水养殖、观叶植物及绿化苗木、无公害蔬菜、亚热带特色水果、休闲观光农业等优势产业板块为依托的效益型、生态型、节约型都市农业。 
  3.西部平原农业组团:包括花都西部、白云西北部。重点建设以水产养殖及加工、高档花卉与盆景生产、无公害蔬菜等优势产业板块为依托的效益型、出口型都市农业。 
  4.东部平原农业组团:包括增城中部、南部。重点建设无公害蔬菜、优质水产养殖、丝苗米生产加工等优势产业板块为依托的效益型都市农业。 
  5.中部城乡结合区农业组团:包括荔湾西部、白云中北部、罗岗九龙南部、海珠南部、番禺北部,重点建设种子种苗、花卉水果种植、观赏鱼及观赏鸟养殖、休闲体验农业、农产品物流业、农业服务业等优势产业板块为依托的效益型、科技型、服务型都市农业。 
  五、主要政策措施 
  (一)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完成城乡减灾防灾工程和青山绿地工程,结合都市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对集中连片的60万亩农田和12万亩鱼塘进行标准化整治,以及对规模畜牧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健全我市农业气象监测、城市森林生态监测、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和气象信息服务,开展作物遥感面积估测、产量预计、农业干旱监测、病虫害预报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大力发展节约型、生态型农业,促进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和农业节能增效。加快海洋信息化建设,提高对违法用海、海洋污染、海洋灾害等事件的预警预报能力。加大海洋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确保海域生态良性循环。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