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农业与农村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3页


  2.推进农业基地化、企业化和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我市农业,兴办农业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推进农业基地化、企业化、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壮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农业企业、农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规模大户,加快蔬菜、花卉、水果、水产、畜牧、种子种苗、休闲观光农业等优势产业形成规模效应,积极稳妥地发展观赏鱼、观赏鸟、特种养殖等特色产业和以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及木本花卉为主的林业生态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综合农林牧渔生产经营活动及农家生活、乡村文化,规划和发展若干“广州农业一日游”路线。加强规划,高标准做好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重点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积极引导分散农户通过加快土地流转、组建专业协会和发展“一村一品”等方式实现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推进各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建成若干分工合理、生态和谐、特色明显、产业配套完善、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带和产业板块。 
  3.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整合省、市农业科研资源,完善农业科技研发机制,加强对良种繁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保鲜加工、工厂化种养、农业污染控制技术等关键领域的科研攻关,加快农业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大力推广使用先进适用农业科学技术和新型农业机械装备。培育现代化经营主体,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合作,扶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4.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以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的公司+基地+农户为载体,以市、区(县级市)农业主管部门、镇农技站为推动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抓好新品种、标准化技术、无公害种植技术、健康养殖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推广,推动科技进村入户。构建高效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信息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农业生产前、产中、产后延伸,采取“电视、电话和电脑络网合一”的综合服务方式,直接面向“三农”提供信息服务。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更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大力发展协会和中介组织,围绕农业优势产业和产品发展农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5.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突出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及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重点建设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认证体系,以及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围绕优势产业,加紧制定主要农产品的品质、外观、加工、等级、包装、保鲜和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系列标准,制定相应的标准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标准化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建立和完善动植物疫情报告、预警和预防机制,加强动植物疫情监测,强化产地防疫检疫,严防重大动植物病虫害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建立健全动植物病虫害预防与控制体系。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大力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农药减量使用、作物合理轮作等先进适用农业技术,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和推广,加快发展疫苗和生物农药产业,完善病虫害防治的公共投入机制和重大疫病扑杀补偿机制。重视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实施综合执法,建设规范有序的农业市场体系。 
  (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具有广州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可持续发展。按照分类指导、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首批先抓100个示范村建设,2007年扩大到500个村,然后全面推开,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两规”、“三清”、“四有”、“五通”,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营造农村良好的人居环境。一是编制“两规”,即新村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采取政府引导、统一规划、政策扶持等措施,推进农村住宅建设规范化、特色化,做到经济实用、整齐美观。二是开展“三清”,即清卫生死角、清沟渠池塘、清乱搭乱建。三是实现“四有”,即有排污处理系统、有环卫设施、有村民公园、有绿化林带。四是推进“五通”向自然村延伸。加快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城镇功能,营造中心镇适宜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功能,有效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 
  2.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促进各项公共事业向农村延伸。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全面完成农村通水泥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的工作,努力实现村村通农业信息和公共汽车。将基础教育重心向农村地区转移,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活设施改造、义务教育“五0班额”、农村中小学“新装备”、普通高中“扩容促优”和“强师兴教”五项工程。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中心镇医院升级改造力度,改善镇、村卫生站医疗条件,继续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基本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逐步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对重大疾病统筹基金的补贴标准。积极探索“土地换保障”的新型农村保障机制,切实解决离土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4.重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按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要求,加大公共文化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内容,鼓励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定期向就近农民群众开放,加强对农村文体活动的引导帮扶,采取群众喜见乐闻的方式,加强农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和法制教育,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增强农民民主意识,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强化村“两组”(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两会”(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建设,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体系,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1.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措施,完善以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为主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对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沃土工程等公益性推广项目实行专项补贴。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引导农民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帮助开拓市场,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起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优良品种,以及检疫、防疫、检测,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化服务。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信贷支持,扩大对农民小额贷款范围,着手研究和加快恢复农业保险试点,从点到面逐步建立健全农业风险保障机制。 
  2.完善各项配套措施,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农村各种收费项目和收费行为的监管,完善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酬劳的议事程序、议事范围、审批程序等工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配套措施,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和各种政策补贴的监管,确保资金足额落实到村到户。逐步将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纳入市政建设、管理范畴,减轻农民的公共事务负担。 
  3.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动土,地合理有序流转。进一步完善土地征收、征用的程序和补偿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基础上,根据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推动农村土地加速流转,促进土地向种养能手集中,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建立完善农业土地流转信息体系和经营权交易市场体系,加快土地要素市场化进程。全面推进村级集体资产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实行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农民按股分红。 
  4.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投入,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及就业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的职业技能水平。对已实现转移就业、待转移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实行分类分级培训办法,不断巩固、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效果。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网络,强化农村就业服务,形成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机制。 
  六、重点建设项目 
  围绕建设优质高效、生态优美的都市型现代化农业和具有广州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都市农业示范区、重点产业基地、农业科技研发与创新等22个项目建设(详见附表),投资估算1,208,790万元。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