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岩土工程师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材料力学(单项选择题1)

发布时间:2012-07-25 共1页

材料力学(单项选择题1)
一、单项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某简易起重设备的吊车大梁如图6(a)所示。梁AB由20a工字钢制成,在中间一段的上下两面焊上长度为2.2m,宽度为120mm,厚度为10mm的钢板。已知材料的许用应力[σ]=152MPa,[t]=95MPa。荷载P在全梁移动,则梁的容许荷载[P]为(   )。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这在弯曲应力和弯曲强度中是一个综合性较强、影响因素较复杂的一个题。既要考虑正应力强度,又要考虑剪应力强度,同时还要考虑荷载移动时可能产生的几种最不利情况。现分析如下:由于荷载是移动的,有三种最不利的荷载位置:考虑正应力强度时,当荷载作用在跨中C点时(图6b),该截面的弯矩是全梁的绝对最大弯矩;当荷载P作用在D(或E)点时(图6a),该截面的弯矩M(或M)是荷载在移动过程中该截面弯矩的最大值,也是未加强段截面弯矩的最大值。考虑剪应力强度时,当荷载P紧靠支座A(或B)时(图6f),靠近支座的截面的剪力最大。
1.荷载作用在跨中C点时,由C截面的正应力强度求[P]。
当荷载P作用在跨中C点时如图6(b),其弯矩图如图6(c)所示,C截面的弯矩是全梁的绝对最大弯矩
M=M=5P/4=1.25P(1)
设工字钢的惯性矩为I,抗弯截面系数为W,而中间加强部分截面的惯性矩和抗弯截面系数为I′、W′。查型钢表
I=2370×10m,W=237×10m
I′=2370×10+2×(10×120×105×10)=5020×108m
这里钢板对其自身形心轴的惯性矩很小,已略去。
W′=I′/y′=5020×10/110×10=456×10m
由正应力强度条件得
M≤W′[σ]=456×10×152×10=69.3×10N·m=69.3kN·m(2)
由式(1)、式(2)两式得容许荷载
[P]=4M/5=4/5×69.3=55.4kN(3)
2.荷载作用在D点时,由D截面的正应力强度求[P]。
当荷载P作用在D点时(图6d),其弯矩图如图6(e)。
M=1.008P(4)
由正应力强度条件得
M≤W[σ]=237×10×152×10=36.0×10N·m=36.0kN·m(5)
由式(4)、式(5)两式得[P]=M/1.008=36.0/1.008=35.77kN(6)
3.当荷载趋近A截面时,由A右截面的剪应力强度求[P]。
此时Q=Q≈P(7)
查型钢表I/S=17.2cm,d=7mm,由剪应力强度条件得
Q≤Id[t]/S=17.2×10×7×10×95×10=114×10N=114kN(8)
由式(7)、式(8)得
[P]=Q=114kN(9)
比较式(3)、式(6)、式(9)得
[P]=35.7kN
所以答案A是正确的。答案B的错误是误认为[P]是由P力作用在C截面时,由C截面的正应力强度决定的;答案C的错误是误认为[P]是由剪应力强度决定的;而答案D的错误是误认为[P]是当P力作用在C截面时,由D截面的正应力强度决定的。
 
2.用叠加法求图7悬臂梁自由端B的转角θ和挠度f为(   )。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解:弯曲变形部分多考叠加法求梁的变形,因为叠加法可以利用已有表格,很快求出,工程上应用很广。但叠加法有多种:(1)荷载分解,变形叠加;(2)求梁不变形部分上的位移的叠加法;(3)逐段刚化法。这里结合本例阐明上述三种叠加法。
解法一
将图7(a)所示荷载分解为图7(b)和图7(c)所示两种荷载的叠加,即第一种叠加法,但在计算图7(b)所示荷载的梁CB部分的位移需用到第二种叠加法。对于图7(b)所示情况,
由表可查得
θ′=ql/6EI,f′=ql/8EI
对于图7(c)所示情况,可查得
θ″=-q(l/2)/6EI=-ql/48EI,f″=-q(l/2)/8EI=-ql/128EI
由于BC段弯矩为零,变形后仍为直线,由第二种叠加法得
θ″=θ″=-q(l/2)/48EI,f″=f″l/2=-7(l/2)/384EI
叠加后得出
θ=θ′+θ″=ql/6EI-ql/48EI=7ql/48EIf=f′+f″=ql/8EI-ql/384EI=41ql/384EI
所以,答案D是正确的。
解法二
将实际荷载看做是由无穷多个微小集中力叠加而成(图7d),距左端为x处的微小集中力qdx所产生的变形可根据图7(e)查表,它所引起的B截面的挠度和转角分别记作df和dθ,其值为
=(qdx)x/2EIdf=(qdx)x(3l-x)/6EI
叠加即将上两式从l/2到l区间积分,得出
θ=JZ105_112_7_1.gifqxdx/2EI=7ql48EI
f=qx(3l-x)dx/6EI=41ql/384EI
与解法一结果相同。
解法三
运用第三种叠加法即逐段刚化法,将图7(a)分解为图7(f)、(g)、(h)三种情形叠加。对于图7(f)所示情况,查表得
θ′=q(l/2)/6EI=ql/48EI,f′=4(l/2)/8EI=ql/128EI
对于图7(g),查表有
θ″=(ql/2)(l/2)/2EI=ql/16EI,f″=(ql/2)(l/2)/3EI=ql/48EI
从而有
θ″=θ″=ql/16EI,f″=f″+θ″l/2=5ql/96EI
对于图7(h),查表得
θ=ql/8(l/2)/EI=ql/16EI,f=ql/8(l/2)/EI=ql/64EI
故有
θ=ql/16EI,f=f+ql/2=ql/64EI
三者叠加,得
θ=θ′+θ″=7ql/48EI
f=f′+f″+f=41ql/384EI
结果与前两种解法相同。在三种解法中,以解法二最简便。
答案A中θ的错误是因图7(c)中θ″的符号搞错所致。f的错误是θ″的符号搞错引起的;答案B的错误是因图7(g)中未计入θ″和θ″引起的;答案C的错误是未计入图7(h)中的θ″和f″引起的。
 
3.图8(a)所示三向应力状态,其最大剪应力为(   )。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解:图示单元体的一对平面是主平面,其主应力σ=60MPa。因为平行于主应力σ′的面内主应力与σ′无关。此时,可以应用叠加原理,将该单元体简化为二向应力状态与单向应力状态叠加。
不考虑σ′的二向应力状态如图8(b)所示。该二向应力状态的主应力为

考虑到σ′=60MPa,按σ关系,单元体的主应力为
σ=60MPaσ=31.23MPaσ=-51.23MPa
单元体的最大剪应力
τ/3=60-(-51.23)/2=55.6MPa
所以D的答案正确。若未考虑σ′=60MPa的影响,就得A的错误答案。若未考虑σ关系,就得 B的错误答案。若未考虑σ,σ的影响,就得出C的错误答案。
 
4.一钢制圆轴受拉、扭组合荷载作用如图9(a)所示,已知圆轴直径d=20mm,材料弹性模量E=200GPa。如果采用直角应变花在测定轴表面O点的应变值:ε90°=96×10,ε45°=565×10,ε0°=320×10,则转矩M为(   )。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解:1.轴表面上的应力状态如图9(b)所示

2.求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σ=Eε0°=200×10×320×10=64×10Pa=64MPa(2)
3.求横向变形系数
v=|ε90°/ε0°|=|-96×10/32×10|=0.3
4.由广义虎克定律求剪应力τ
先由斜截面上应力公式求σ45°,σ-45°。

由广义虎克定律,有
ε45°=1/E(σ45°-vσ-45°)=1/E[(σ/2+τ)-v(σ/τ)]=1/E[(v)σ/2+(1+v)τ](4)σ
由前已求得,ε45°已知,由此可求得
τ==69.7×10Pa=69.7MPa
5.求外力偶矩M由式(1)得
M=πd[τ/16=π×20×10/16×69.7×10=109.4N·m
所以,答案D是正确的。
若将横向变形系数误计为v=|ε0°/ε90°|=3.33,得A的错误答案,实际上v<0.5;若不将v取绝对值,即误认为v=-0.3,就得出B的错误答案;若不考虑轴向正应力ε对ε45°的影响,就得到C的错误答案。
注意,平面应力状态的广义虎克定律只要两正应力相互垂直即可应用。
 
5.已知轴的转速n=183.5r/min,材料为45号钢,G=80GPa.[τ]=40MPa,[θ]=1.5°/m,三个齿轮的输入,输出功率分别为N=3.736kW,N=0.756kW,N=2.98kW。此轴的最合理的直径为: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解:1.计算外力偶矩
m=9549N/n=9549(3.736/183.5)=194.4N·m
m=9549(0.756/183.5)=39.3N·m
m=9549(2.98/183.5)=151.1N·m
2.截面设计若按图3(a)布置齿轮,轴的最大扭矩M=194.4N·m,按强度条件设计,得
d≥=29×10m=29mm
按刚度条件设计,得
d≥=31×10m=31mm
所以应取d=31mm,这便是D的结果。虽说满足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但设计是否合理呢?下面再来看看另一种齿轮布置方案。
若按图3(b)布置齿轮,最大扭矩的绝对值为|M|=155.1N·m按强度条件设计,得:
d≥=27×10m=27mm
按刚度条件设计,得
d≥=29.5×10m=29.5mm
所以,最佳方案是按图3(b)配置齿轮,合理轴径为d=30mm,故应选择C的结果。A的结果不满足刚度条件,B的结果也不满足图3(6)方案的刚度条件,D的结果不合理。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