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质量专业综合知识临考冲刺试题二2.2

发布时间:2014-02-25 共8页

参考答案  
1.C解析:WT0贸易技术壁垒(TBT)协议给予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不是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而是保证各企业参与平等竞争的条件和环境。  
2.D解析:《产品质量法》适用的产品范围,是以销售为目的,通过工业加工、手工制作等生产方式所获得的具有特定使用性能的产品。产品质量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  
以及其他对产品质量负有责}任的人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3.B解析:一致性是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法,使  
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测量结果应在给定的区间内一致。也就是说,测量结果应是可重复、可再现(复现)、可比较的。  
4.B解析:统一化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  
的标准化形式。  
5.A解析:sl基本单位共7个,它们是构成sl的基础。分别是:长度单位(米)m、  
电流单位(安培)A、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ed,物质的量(摩尔)tool、质量单位(千克[公斤])kg、时间单位(秒) s、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6.A解析:设计和开发是指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  
组过程。标准对设计和开发的要求是针对产品设计和开发。  
7.D解析:测量范围,也称为工作范围,是指测量仪器的误差处于规定的极限范围内  
的被测量的示值范围。在这一规定的测量范围内使用,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必处在允许极限内;而若超出测量范围使用,示值误差就将超出允许极限。换言之,测量范围就是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确保测量仪器规定准确度的被测量值的范围。  
8.C解析:竞争关系模式主要表现为价格驱动,有以下特征:(1)制造商同时向多家供应商购货, 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获得价格好处,同时也有利于保证供应的连续性;(2)制造商通过在供应商之间 分配采购数量对供应商加以控制;(3)制造商与供应商保持的是一种短期合同关系、稳定性较差;(4) 制造商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流少;(5)供应商的选择范围大多限于投标评估。  
9.C解析:型式试验用于考核指定产品的设计是否符合有关产品标准和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可包括以下考核内容:(1)结构要求;(2)性能要求。  
10.A解析:在审核中收集的证据显示有紧急的和重大的风险(如安全、环境或质量方面)时, 应及时报告受审核方,适当时向审核委托方报告。对于超出审核范围之外的引起关注的问题,应指出并 向审核组长报告,可能时,向审核委托方和受审核方通报。  
11.A解析:顾客满意建立在其对产品和服务的体验上,感受的对象是客观的,而结论是主观的,体现了顾客满意的主观性。  
12.A解析: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运用模糊集合理论对供应商业绩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这种 方法将供应商的客观表现与评价者的主观判断结合起来,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有效方法,特别适 合于供应商的质量数据不全、定量和定性指标都需评价的场合。  
13.c解析:大量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与真值或接受参照值之间的。致程度称为正确度  
14.A解析:现场审核中的首、末次会议都应当由审核组长主持。  
15.B解析:SIPOC工作表的形成是从顾客-输出-过程-输入-供应商的思考角度形成的。  
16.B解析:组织应依据设计和开发策划的安排,在适宜的阶段进行评审,以便达到以下目的:①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②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17.B解析:文件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文件的有效性。  
18.A解析:在现场审核活动前应评审受审核方的文件,以确定文件所述韵体系与审核准则的符合性。  
19.B解析: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重复性事物"是制定标准对象的基本属性。  
20.B解析:产品是过程的结果,从事检验测试工作的实验室的产品是检测报告。 21.B解析:完成产品后因不同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是赋予特性。  
22.C解析: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原先被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因为顾客的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到顾客的欢迎。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  
23.A解析:根据对顾客满意的影响程度不同,应对质量特性进行分类管理。常用的质量特性分 类方法是将质量特性划分为关键、重要和次要三类,关键质量特性,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会 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产品整机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  
24.B解析: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5.D解析:1961年美国费根保姆博士发表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 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业务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这是最先提出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全新见解,具有划时代意义。  
| 26.B解析:确定问题点--般有两类问题点:一类是未实现规定目标、标准的问题点,例如}上一年度方针目标中未完成的部分,制度标准中未执行的条款;未达到国家法令法规、安全质量监督和!行业标准中所规定的事项(例如环保、工业卫生等)的要求等。另一类是对照长期规划、发展需要可能出现的问题点,例如如何适应国内外顾客需要,战胜竞争对手,开拓新产品、新市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点。  
27.A解析:鉴定成本包括:(1)外购材料的试验和检验费用;(2)实验室或其他计量服务费用;(3)检验费;(4)试验费;(5)核对工作费;(6)试验、检验装置的调整费;(7)试验、检验的材料与小型质量设备的费用;(8)质量审核费用;(9)外部担保费用;(10)顾客满意调查费;(11)产品工程审查和装运发货的费用;(12)现场试验费;(13)其他鉴定费用。  
28.A解析:信息传递大体由三部分组成:信源-信道-信宿。信道是传递的通道;信宿是传递的终点,一般指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部门。传递要求完整(数据完整并可追溯)、准确、及时。  
29.B解析:知识培训是质量管理培训内容的主体,组织应对所有从事与质量有关工作的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  
30.B解析:强制性标准可分为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形式。  
3 1.ABC解析:CRM技术有三种类型:运营型、分析型及协作型,技术体系结构主要集中在运营型和分析型。  
32.ABCE解析:IS0 9000族的核心标准有IS0 9001、IS0 9004、IS0 9000、IS0 1901  
33.ABD解析:测量每个过程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包括检验、验证Y数据分析、内部审核和采用统计技术等。  
34.ACD解析:当产品在组织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组织应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防止产品的损坏、变质和误用。  
35.CD解析:"纠正措施"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预防措施"是指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6.BC解析:按审核委托方分类可将审核划分为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1)第一方审核,亦称内部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出于管理评审或其他内部目的,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2)第二方审核由对组织感兴趣的相关方(如顾客)或由其他组织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3)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如提供符合Gl3/T l9001标准和GB/T 24001标准要求的认证的认证机构。外部审核通常是指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  
37.ABC解析: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审核证据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  
38.AB解析:认证在颁发认证证书后还有监督审核等,体系审核可包括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审核。  
39.ABDE解析: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求一般都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要求在产品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其他相关的产品设计图样、作业文件或检验规程中明确规定,成为质量检验的技术依据和检验后比较检验结果的基础。  
40.BCD解析:软件开发阶段包括设计、编码、测试。  
41.ABCD解析:应制定的程序文件一般包括: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检测工作程序、样品质量控制、技术文件控制、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环境条件控制、外购检验用品质量控制、分包检测的控制、记录和报告、质量申诉处理等。  
42.BD解析:在编制检验计划的"关键质量应优先保证"原则中,对关键质量进行解释,认为所谓关键的质量是指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如关键的零、部件),关键的质量特性。对这些质量环节,制定质量检验计划时要优先考虑和保证。  
43.AC解析:检验站的定义:检验站是根据生产作业分布(工艺布置)及检验流程设计确定的作业过程中最小的检验实体。其作用是通过对产品的检测,履行产品检验和监督的职能,防止所辖区域不合格品流人下一作业过程或交付(销售、使用)。  
44.ABD解析:检验指导书是具体规定检验操作要求的技术文件,又称检验规程或检验卡片。编制检验指导书的主要要求如下:(1)对该过程作业控制的所有质量特性(技术要求),应全部逐一列出,不可遗漏。此外,它还可能要包括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尺寸公差、检测顺序、检测频率、样本大小等有关内容;(2)必须针对质量特性和不同精度等级的要求,合理选择适用的测量工具或仪表,并在指导书中标明它们的型号、规格和编号,甚至说明其使用方法;(3)当采用抽样检验时,应正确选择并说明抽样方案;根据具体隋况及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确定可接受质量水平AQL值,正确选择检查水平,根据产品抽样检验的目的、性质、特点选用适用的抽样方案。  
45.ACD解析:根据GB/Tl90(0)02008版的规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有三种方式:①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②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③让步-一"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46.ACD解析:根据其作用与地位,计量可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三类,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  
47.ACDE解析:强制检定是指由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某些测量仪器实行的一种定点定期的检定。我国规定,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管理范围。此外,我国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以及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也实行强制检定。  
48.BCD解析:确定测量仪器的特性,并签发关于其法定地位的官方文件,称为测量仪器控制。这种控制可包括对测量仪器的下列运作中的一项、两项或三项:(1)形式批准;(2)检定;(3)检验。  
49.AB解析:可作为计量单位词头的因数是l06,10-9。  
50.ABCDE解析: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这些条件称为重复性条件,包括:(1)相同的测量程序;(2)相同的观测者;(3)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4)相同的地点;(5)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  
51.AD解析:都具有自然的连续性。  
52.ADE解析:环境条件试验包括(1)高低温试验;(2)温度冲击试验;(3)湿热试验;(4)防腐试验;(5)霉菌试验;(6)密封试验;(7)振动试验;(8)老化试验;(9)运输包装试验。  
53.AD解析按照生成测试数据所依据的信息来源,测试方法可分为白箱测试和黑箱测试两大类;白箱测试是基于软件结构和代码的测试方法,黑箱测试是以输出对输入的响应来测试软件的一种方法。  
54.BD解析:在产品形成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合格品,除及时作出标识和决定处置外,对不合格品还要及时隔离存放,以防止误用或误安装不合格的产品。  
55.CD解析:实现量值溯源最主要的技术手段是检定/校准。  
56.ABCD解析:我国量值溯源体系原理图包括国家计量基准、副计量基准、工作计量基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最高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等。  
57.ABC解析:国际单位制(SI)的单位是由Sl单位(sl基本单位\Sl导出单位)\Sl单位的倍数单位组成的。  
58.ABCE解析: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测量仪器称之为实物量具,简称量具,例如:砝码、量块、标准电阻线圈、标准信号发生器、标准硬度块、参考物质等。 
59.AC解析:任意一个误差,均可分解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代数和,即可用下式表示误差=测量结果一真值=(测量结果一总体均值)+(总体均值一真值)=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60.ABE解析:为了表征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往往用标准差表示。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人们往往希望知道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因此测量不确定度也可用标准差的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平的区间的半宽表示。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别称它们为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61.ABC解析:软件质量的固有特性有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62.ABD解析:企业管理层次"扁平化"发展的背景有三:(1)分权管理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2)企业需快速适应市场变化;(3)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63.ABC解析:《产品质量法》规定了认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对于产品质量规定必须满足的条件;二是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作为认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以及确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三是产品缺陷。  
64.ACD解析:如果把质量管理看作一个连续的过程的话,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便构成了这一过程的最主要的三个阶段,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称之为∥质量管理三步曲"。  
65.AB解析: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来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对企业实行系统管理。这就要求,在实施目标管理的全过程中,要牢牢抓住系统管理和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两条主线。  
66.BC解析:原材料供应商认证费计人鉴定成本,生产前预评审费计入预防成本,属符合性成本。外审的纠正措施费、降级损失计入内部故障成本,属非符合性成本的费用。  
67.ABD解析:质量信息管理将质量信息(数据)作为一种基础资源,组织应当:识别信息需求;识别并获得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来源;将信息转换为对组织有用的知识;利用数据、信息和知识来确定并实现组织的战略和目标;确保适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评估因使用信息所获得的收益,以便对信息和知识的管理进行改进。  
68.BC解析:培训设计策划即根据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的过程。包括确定培训内容,明确培训的制约条件,选择适宜的培训方式、培训提供者、培训资料和培训时机、为培训结果评价和过程监督确定准则等。  
69.CD解析:简化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统一化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通用化是指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系列化通常指产品系列化,它是对同一类产品中的一组产品同时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  
70.BD解析:产品质量担保责任是产品销售者、生产者不履行产品质量担保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属于买卖合同的范畴。产品质量担保责任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要是销售者与消费者、或者销售者与生产者、供货者等平等主体之间在产品买卖过程中发生的民事法律责任。只要销售者销售的产品违反了其所做的产品质量担保,销售者就应当承担产品质量担保责任。产品质量担保责任的基本形式是修理、更换、退货和赔偿损失。销售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销售者依法向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承担了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后,属于产品生产者或者供货者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供货者追偿。  
71.ABDF解析:在选择供应商时,首先应调查企业规模、生产规模、主导产品、生产设备、检测人员和设备、过程能力指数、体系认证情况、主要原材料来源、相关经验、主要顾客及其反馈信息、遵纪守法情况等。  
72.ACD解析:对已通过体系认证的,可关注其反映持续改进的管理评审、内审、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检验与试验等过程。如果这些方面做得好,说明该企业应具有较好的合作潜力。  
73.ACD解析:企业要在综合分析零部件的重要性、成本、市场供应情况、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和可靠程度,以及与供应商的关系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供应商的数量。  
74.D解析:供应商定点个数为3、供应商级别组合为A,A,c时,应对两家A类供应商进行排名,按名次分配订单,促进C类供应商的提高。  
75.AD  
76.B  
77.D  
78.ACD解析:质量手册的内容至少应包括:(1)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包括非适用情况的说明及对其判断的理由;(2)为质量管理体系所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这些程序的引用;(3)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79.ABC解析:文件是指信息及其承载媒体。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80.CD解析:内审要形成文件化程序,制订计划,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内审结论是基于可获得的信息作出的。  
81.ABC解析:管理评审过程的输入应包括以下信息:(1)审核结果;(2)顾客反馈;(3)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4)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5)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6)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7)改进的建议。  
82.A解析:在现代工业化生产中,过程监视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式。  
83.AC解析:在产品形成过程中,生产者往往通过必要的手段,实施对作业有决定性影响的过程参数进行监视和必要时进行参数调整,确保过程稳定。  
84.Bc解析: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中,监视和检验的作用是不可相互替代,两者的作用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85.AB解析:对产品进行监视,要对过程运行、过程参数作出客观、完整无误的记录,作为验证质量满足规定的证据。  
86.B解析:监视人员对作业过程应实施巡回检查。  
87.ABCDE解析:测量设备是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须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及辅助设备的组合。测量设备不仅包含一般的测量仪器,而且包括各等级的测量标准,各类参考物质和实物量具,与测量设备连接的各种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须的软件和资料。辅助设备主要指本身不能给出量值而没有它又不能进行测量的设备,以及作为检验手段用的工具、工装、定位器、模具等。辅助设备有时会直接影响测量的准确可靠程度。进行测量所必须的软件和资料,是指设备使用说明书、作业指导书以及有关测量程序文件等软件,当然也包括一些测量仪器本身的控制和测量程序。没有这些资料和软件,也不能给出准确可靠的数据。总之,测量设备是对测量所包括的硬件和软件的统称,对测量设备进行控制,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88.ABDE解析:为控制测量过程的实施,不仅需确定该测量过程预期用途下所要求的特性,还需对这些特性进行分析/控制。测量过程的特性主要包括:最大允许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稳定性、重复性、再现性等。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